1954年中央会议在召开,此次会议中央领导人全体出席。
会议前夕,周总理找到陈赓,郑重其事的嘱咐道:
“参加会议的时候,你要带枪坐在高岗的身后,以防万一。”
陈赓为之一怔,随即顿悟周总理话中的含义。
临近大会地点,会有安全检测,当警卫员摸到陈赓身上携带的手枪时,面容微惊,而陈赓却不动声色的解释道:
这是中央领导特别批准,今天必有大事发生。”
警卫员了然于胸,当即将陈赓送进会议室。陈赓看向高岗的位置,若无其事的坐在他的后面。
会议推向高潮时,陈赓按住口袋里的手枪,纹丝不动的盯着前方沉默不语的高岗。
这场会议发生了什么?为何陈赓要持枪对准高岗?
高岗又是个怎样的人?
童年创伤逼迫走向革命
1905年高岗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排名第三的高岗,家中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同时还有一个妹妹。
7岁之前,被父母和家人宠爱的高岗可谓是快乐无忧。
可在他刚刚懵懂的时候,高岗便亲眼目睹母亲因病无钱医治而去世,姐姐在15岁那年被地主夺去做了小妾,妹妹更是在6岁不到的年纪,凭六吊钱卖给了同乡做童养媳。
而这六吊钱竟然是高岗与哥哥的学费。
想到姐姐和妹妹被迫嫁娶的场景,触目惊心,高岗捧着这六吊钱,心中涌起万般滋味,只觉得他的前途是建立在姐妹的鲜血上。
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情感压力,高岗逐渐形成既豪放又细腻,既洒脱却又敏感的性格。
踏入学堂之后,高岗开始着眼于周围、放眼于宏观视角,他发现自村子到镇上,自镇上到城市,自城市到国家,万千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而穷苦人家也是富人阶级的牛马。
此时高岗见微知著,满心屈辱,他立志日后定然要为穷人伸张正义,要让千千万万如他姐妹一样的女性能够站起来。
因此在校读书期间,高岗广读进步书籍。
恰逢国共第一次合作,全国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高岗也深受影响,找到人生目标的他开始积极踊跃的组织学生运动,在这一带成为活跃分子。
同时高岗还认识了日后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同志刘志丹,二人相携相伴的情谊远超他人。
在日后高岗因过于活跃被学校开除之后,刘志丹便领着高岗,来到他自读的榆林中学。
刘志丹
“此后咱们就是同校师兄弟了。”刘志丹语气兴奋的说道,而高岗却说:
“不仅是同校师兄弟,还是以后搞革命的同志。”
“对,咱们要不离不弃。”
“生死与共!”
二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此后学生运动中两个人更是形影不离。年少的约定他们刻入骨髓,可不曾想1926年高岗刚刚加入共产党,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当初如日中天的革命失败了,共产党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此时此刻高岗和刘志丹私下商议,立志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那我们从哪里开始呢?”刘志丹有些迷茫,但从小性格豪放的高岗拍着胸脯说道:
“跟着我,回我老家,咱们去那里发展根据地。”
初时刘志丹是高岗的引路人,此后高岗便成为了他们革命的中心人物。高岗带领着刘志丹几个同志回到家乡,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
高岗
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岗之举起初刘志丹非常忐忑,但看到逐渐形成规模的兵运活动,刘志丹越发的相信高岗。
但在国民党疯狂反扑中,兵运活动还是失败了,高岗本是豪放的性格,但接连的打击让他很是受挫。
童年时所受的创伤在高岗的性格里留下了一道伤疤,遇到挫折时高岗难免会有一些自怨自艾:
“原先看大革命失败,感觉不是自己亲身参与,好像没什么关系,可是现在亲自组织领导了,才知道有多难,哎……”
但刘志丹却不气馁,他拍着高岗的肩膀鼓励道:
“你在学生时期就能组织运动,你看农民也被你调起积极性了,有什么难的呢?我相信你!”
好友刘志丹的鼓励让高岗重振旗鼓,于是他和刘志丹一起整理了失败的经验,随后在1932年在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任队委书记。
他与刘志丹一起实现了当初年少时的约定,同进退,共作战。
可是当时中共内部席卷一股“左倾”风气,要与国民党形成规模的军队正面作战。
高岗所在的26军遭受到了重大的创伤,而且队伍内部出现了叛徒,致使队伍几乎全体沦陷。
此时高岗和好友刘志丹被冲散了,联系不上好友的高岗十分焦灼,想到队伍再一次失利,懊恼不已。
他决心要重建26军,继续革命的同时,也要找到同志刘志丹等人。
26军一切的希望落在了高岗的肩膀上,而高岗也不负所托,拉起一支新的队伍,照亮了陕甘地区。
此后高岗在军中的威望颇盛,高岗也终于与刘志丹等老同志们重聚。
原本以为可以再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令高岗更加迷惘。
从新开始,成为“西北王”
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军队大肆围剿,前方战事正打的如火如荼,可后方却展开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肃反”运动。
腹背受敌让高岗等人根本应接不暇,随后他便被发配到内蒙,携带13个人前去建设根据地。
26军是高岗重新建立起来的,前线战事也是高岗指挥领导的,但一顶帽子扣下来,高岗便要无怨无悔的被发配“边疆”。
身处低谷的高岗没有好友刘志丹等人的鼓励,愈发的消沉,童年留下的创伤再一次让他一蹶不振,一度消极的想要出家了却凡尘,要么就是放纵自己,沉湎欢乐。
这样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造成了高岗性格上没有自我的约束力、也没有锻炼出钢铁一般的革命意志。
过于感性的他本以为就此隐匿山林,可没想到天降一支队伍,再一次改变了他的政治轨迹。
毛主席所带领的中央红军,冲破重重阻碍,突破种种难关,历经万里长征,终于抵达陕北。
得知陕北在进行“肃反”,毛主席即刻叫停了此运动。在了解高岗和刘志丹等人的战绩后,毛主席对高刚等人进行平反。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但高岗却依旧苦闷不堪,陷在个人的情绪里无法走出来。
得到释放后的刘志丹听说高岗意志消沉,便想替他开解。
但高岗却哭丧着脸摆摆手拒绝刘志丹的好意:“你不用多说什么,我就是感觉这样起起落落,毫无价值和意义。”
“可我们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人民吗?中间有波折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能因为个人主义,就放弃了我们的理想啊。”
刘志丹的话让高岗苦笑出声:“谁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哎,反正我被冤枉是很难受的。”
见高岗如此消沉,刘志丹便劝他好好调整,而自己则要率领队伍前去东征。
出发前他对高岗千叮万嘱:“你要记得你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一定要实现理想啊。”
望着刘志丹远去的背影,高岗默默无言。可经过一个秋风起落,高岗却收到曾与他并肩作战、对革命理想坚定不移的同志,刘志丹牺牲的消息。
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让高岗久久不敢相信。他沉寂了几天,回想自己荒诞的种种,以及与刘志丹过往的光辉岁月,如鲠在喉,最终高岗崩溃的掩面痛哭。
他前去祭奠刘志丹,刘志丹出征前的话言犹在耳,高岗不禁扪心自问,刘志丹一直在贯彻革命理想,而他这段时间又在做什么呢?
一直沉浸在小资产阶级的情绪里自怨自艾,这让高岗痛定思痛,最终醒悟过来。
他决定要接过刘志丹的遗志,要真正实现与战友的约定!
于是振作起来的高岗凭借自己的才干在队伍里屡次做出贡献,军中威望迅速得到了提升。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岗带领队伍留守陕北,训练八路军骑兵团,独挑大梁后不负所望,在陕北地区创立了辉煌的功绩,成为不折不扣的“西北王”。
并且在后方,高岗组织了“大生产”等政治运动,将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红红火火。
当地的农民们都喜欢找他聊天、解决问题,久而久之高岗被当地农民们赠予了一个外号“高麻子”。
每次农民们见到高岗,都会亲切的喊道:“老高”或者“高麻子”。
高岗也丝毫不介意,与农民们打成一团,清闲的时候便会与农民一起劳作,这样亲力亲为的领导深受大家喜爱。
而高岗再一次受到了人民的肯定,他的豪放性格也在细末中显现出来,常常是不拘小节,说话也浑不在意。
但这样的粗枝大叶,又敏感细腻的性格,让高岗在日后大起大落的经历中,产生的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岗随着林彪前往东北为解放战争做准备。
当时东北的匪患严重,东北人民又是长期被日本欺压,导致许多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
于是高岗毛遂自荐,开展扫盲教育,不仅提高了东北人民的识字率,同时也大大扩展了东北解放军的规模。
辽沈大捷后,东北解放军挥师南下,高岗在东北稳定后方。高岗从“西北王”摇身一变成了“东北王”。
短短几年,高岗完成了身份的三级跳,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1949年新中国成立,高岗一马当先抵达北京,但也在这里开启了他悲剧的政治生涯。
为政治生涯划上句号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高岗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紧随其后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策略,要出兵援助朝鲜。
这时候高岗仍抱以大局观,当彭德怀率领志愿军浩浩荡荡的从东北出发,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时,高岗早已开辟了入朝的兵运路线。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方储备资源在战争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
他将大量武器和粮草送往朝鲜后,高岗还亲自前去苏联,向苏联申请援助。
随后他带着苏联先进的武器亲身奔赴朝鲜,为志愿军送来了大批的弹药和资源。
正因为高岗在后方的建设和努力,让朝鲜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取得胜利后彭德怀回京,直接向中央汇报:“此次朝鲜战争,首功不是我,而是高岗!”
于是在众人的推举下,高岗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高岗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洋洋得意的他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愈发对现有的政治生态和格局颇为不满。
在建设新中国时期,毛主席主张的“三反五反”运动目的就是清扫国内残余的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
在当时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高岗认为党内也存在着资本主义势力,需要一场大整风运动。
此时的高岗春风得意,他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因此看谁不顺眼,或者在他个人主见下,对方便成为了“走资派”。
而高岗也喜欢四处倾诉他的政治理念,在倾诉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主观想法,党内逐渐有了一些风言风语,这让中央对高岗的行为很不满。
1953年,中央决定对高岗进行批评。
“高岗,你的行为破坏党内团结,你的个人主义太盛了,还记得为人民服务吗?你都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
这句批评让高岗满腹委屈,众目睽睽下,他脸一红站起来大声辩驳:
“我没有错,我说的是事实。”
“那你拿出证据,没有证据你就是在违纪!看看你自己,个人作风也不好,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面对众人的口诛笔伐,一向骄傲的高岗只感觉自尊心受挫,他满腹委屈却无从说起,激烈的情绪在胸口不断回荡,最后竟然冲到警卫员那里夺取手枪想要自杀。
还好警卫员眼疾手快,制止了高岗,但高岗的个人之举却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于是中央决定停职,让他回去自我反省。
阴影再一次笼罩高岗,他木讷的待在家中,又羞愧又懊恼,只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心浮气躁。最终写了一篇反省递交中央,可中央却迟迟没有给出反应。
高岗心中郁结不已,时常找一些老友倾诉心事,但是这些话又被传了出去,中央认定高岗没有悔过,反而变本加厉。
于是在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上,准备再一次批判高岗。
周总理得知中央的决定后,他想到上一次高岗就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很担心此次批判又让他有过激之举。
于是在会议前夕,周总理找到陈赓,郑重其事的嘱咐道:
“参加会议的时候,你要带枪坐在高岗的身后,以防万一。”
陈赓为之一怔,随即顿悟周总理话中的含义。
为了以防高岗有过激行为,陈赓特意带了一把手枪出席会议,并坐在了高岗身后。
会议如期举行,期间众人都在批判高岗的个人作风不良、工作态度及个人主义等问题,又因为种种复杂的形式,众人上升到高岗之举是具有反党性质。
而高岗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静静听着各种声讨和批判声,而陈赓紧紧的盯着高岗的背影,好在会议结束后,高岗并无过激行为,这让陈赓松了一口气。
高岗回家后,每天都会守着收音机。
收音机里时常播报当年战事,但提到西北或东北时,高岗不仅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听到昔年战友同志的名字。
高岗认为,是他连累了他的同志们。心理负担越发沉重的高岗,每天生活在痛苦和煎熬中,时常会对着妻子喃喃说道:
“是我对不起他们,是我对不起人民,我不应该这样,不应该……”
高岗细腻敏感的情绪占据了高峰,他再一次以消沉的态度面对逆境,错位的人生让高岗不敢再回首,终于在8月份,一个炎热的夏日,他选择吞下安眠药自杀了结此事。
虽然高岗已故,但是他的悲剧与童年的创伤密不可分。
可是革命事业需要具有钢铁意志的人才能成功,无论是逆境还是困境,都需要不断自省,才能稳步提升,不可狂妄自大,也更不能妄自菲薄。
高岗的故事为当下年轻人敲响一个警钟,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才能在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