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开国上将萧华在北京病逝,在他去世后,妻子王新兰一度沉浸在丧夫的痛苦中。
王新兰与丈夫相互扶持着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本该是安度晚年的时候,可丈夫却就此撒手人寰。
子女看着母亲沉陷悲伤,只能常常陪伴安慰王新兰,希望她早日走出阴霾。
可她却对子女说了一句话:“我也许犯了个大错。”
王新兰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自责话语?她所说的错又是什么?
这对从烽火中走来的夫妻,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9岁从军,歌声鼓舞人心
1924年王新兰出生在四川宣汉县王家坝村,她的叔父王维舟在早前就加入了共产党。
因为叔父的影响,王新兰的哥哥姐姐都先后加入到共产党,为党组织工作。
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王新兰耳濡目染,从小心中就充满了正义,她想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和哥哥姐姐们一样为党效力。
右一王维舟
1933年,红军的队伍进入到四川地界,“川东游击军”被编入到红军的大部队中,作为游击军的王维舟也成为了红四方面军33军军长。
而此时王新兰15岁的姐姐王新国也加入到红军的队伍,成为了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
彼时才9岁的王新兰看着姐姐身上的军装羡慕坏了,她多想也穿上这么一身军装。
很快王新国就发现了小妹的心思,她鼓励道:“如果你想参加红军,就要自己争取。”
姐姐的话让王新兰心中下定了决心,于是她在征得了母亲的同意,便报名参加了红军。
可因为她的年龄太小,这次报名被驳回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新兰可急坏了,她央求姐姐帮忙,并在不久之后见到了红四军的领导。
当领导看着眼前稚气未脱的女娃娃,得知是要参军红军队伍时,忍不住笑道
“再等几年吧,你这么小能干啥,都还没步枪高呢。”
对此,王新兰却显得十份倔强:“您别看我小,我什么都能干,之前就帮党组织传过情报呢。”
领导听了却不太相信,还以为面前的小丫头是在瞎扯。
此时姐姐王新国站了出来,她向领导解释:“之前小妹的确多次帮着传递消息,恰是她年纪小才未引起敌人怀疑。”
姐妹俩轮番上阵劝说领导,终于换来了领导点头答应,王新兰终于如愿加入红军。
也因此王新兰成为了当时红军队伍中最小的女战士,红军队伍中的领导看到她,都会亲昵的称呼她为“赤崽”。
两年后,因为博古等人的决策失误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1岁的王新兰跟着大部队开始踏上了长征的队伍。
长征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的,多少英勇的战士都在此过程中牺牲。
王新兰看着生命的消逝,难受不已,除了担任宣传员的工作,她还会主动帮着照顾伤员,生火做饭。
在多少难熬的夜晚,她在篝火的映照下用歌声、舞蹈鼓舞着战士们。
在长征途中,王新兰因为餐风露宿一度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差点就死在了寒冷的雪地里,可她却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撑了过来。
在三次途径草地、雪山,行走了两万五千里后长征终于结束了,王新兰也成长为更加坚毅的女战士。
1936年底,王新兰加入了共青团,并在次年春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终于实现了成为中共党员的梦想。
大雨缔结姻缘
1937年,王新兰在组织的安排下去往延安学习。
她本就能歌善舞,写得一手好字,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宣传工作。对于这样出色的人才,组织上一直是重点培养的。
听到这个好消息,一向坚毅的王新兰却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实在是舍不得并肩作战的战友。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为了更好地投身革命,她跟随多位女同志,一起朝着延安赶去。
在一行人在途径陕西云阳镇时,却被连绵多日的暴雨冲毁了前路,王新兰等人只能在这里等雨停,路修好再启程。
彼时谁也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竟成就了一段姻缘。
当时的八路军总部正驻扎在云阳镇,这里往来的部队人员众多,王新兰等人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很多传说中的大人物。
即使是被拦在云阳镇,王新兰也没有丢下热爱的歌声和舞蹈,她经常会组织其他女同志聚一起唱歌跳舞。
在艰苦的环境下,这些能歌善舞的女兵们,也给枯燥的军旅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某天,王新兰刚和姐妹们演练完毕,身后响起了一阵掌声。
同时还伴随着男子夸赞声:“跳的真好!”
王新兰看着鼓掌的男子,大约二十来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朴素的军装,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迸发着耀眼的光芒,落落大方的她回以真诚的一笑,继续开始了下一曲舞蹈。
之后,王新兰才通过其他人得知鼓掌的男子正是“五师政治部副主任”萧华。
萧华比王新兰大8岁,自小出生在贫苦家庭,父母都是早期共产党员,他自小就拥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后来,他的父母接连在革命斗争中牺牲,而年幼的萧华却记住了父母的遗志。
12岁那年,萧华在文章中写下“打倒军阀,铲除列强”,表明了日后的志向。
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兴国暴动,其在暴动中有勇有谋的表现,也证明了他是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13岁时,已经成为团县委书记的萧华,向来到兴国潋江书院的毛主席汇报工作。
毛主席曾向人赞叹:“兴国出了个小娃娃,名字叫萧华。”
之后,萧华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其后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到红军队伍中,还组织了多次成功的战斗,年仅16岁便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
萧华和王新兰一样,都是在艰难年代快速成长起来的娃娃兵。
而当萧华得知眼前这位能歌善舞的女兵,不仅是红军中出了名的“赤崽”,就连如此艰难的长征,她也都挺了下来,不由得心中生出敬佩来。
也许是因为相同的经历,两人在那段时间快速的熟识起来,谈起革命往事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也正是在这短暂的相处中,萧华对英姿飒爽的王新兰生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可他却没有选择表达。
毕竟革命事业总是朝不保夕,雨停了,路修好了,两人就该各奔东西了。
可这一切却被罗荣桓看在了眼里,他多次询问萧华是不是对王新兰有意思。
在罗荣桓的追问下,萧华终于袒露了心迹,可他却不知道对方的想法。
对此,罗荣桓猛拍胸脯表示:“你这个闷葫芦,我去帮你打听,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罗荣桓
在王新兰离开前,罗荣桓找到了她,并将她拉到一边私下问话:“你觉得萧华怎么样,你喜欢他吗?”
王新兰大方地回答:“喜欢啊,我很喜欢和他聊天。”
罗荣桓接着追问:“他很爱慕你,也愿意等你。你要愿意和他处对象,延安毕业后就可以调来五师工作。”
一向爽朗的王新兰听着这话,脸上不禁浮起了红霞,她心中砰砰乱跳,一时竟未答话。
罗荣桓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下了然,故意激将道:“哎呀,你要是不愿意就算了,我转告他死了这条心。”
王新兰赶忙回道:“萧华人很好,我愿意来五师工作!”
就这样,经过罗荣桓的牵线搭桥两人成为了恋人,也在之后的相处中逐渐感情升温。
不久后,王新兰去往抗日军政大学读书,而萧华则继续奔赴到抗日战斗中去。
王新兰在抗大努力学习军事、政治方面的知识,她不能辜负组织的栽培,更希望能早日和萧华并肩而立。
毕业后,因为出色的成绩,王新兰被推荐到军委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业务、英语和机械原理。
同时,她还不忘给在远方的萧华传递信件,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封封往来的信件传递了两人的情谊。
结为夫妻,共同抗战
1938年夏日的某天,毛主席正在和秘书正在延安的延边散步,聊一些军务上的事。
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随风而来,毛主席抬头看到前方正有几位女学生迎面走来。
一旁的秘书连忙介绍道:“这是附近的女学生,带头唱歌的那个是萧华的女朋友王新兰。”
毛主席听完秘书的话,连忙向前方的王新兰招了招手,想看看萧华的女朋友长得什么模样。
这是王新兰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心中难掩激动,小脸更是红扑扑的。
毛主席连忙宽慰:“不要紧张嘛,你就是萧华的女朋友啊,你们最近有联系吗?”
王新兰连忙回到:“最近写的信他都没回,您能联系上他吗?”
毛主席继续笑道:“我当然能联系上他啦,他马上就要去冀鲁豫边区工作了,那边离日本很近,多的是漂亮的小姑娘,你可得抓牢他,不能让他被拐走了。”
王新兰自然知道这是毛主席在打趣自己,她自信笑道:“不会的,我相信他!”
虽然王新兰和萧华分别两地,可感情却日益加深,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也坚信在之后的日子里一定会越走越远。
1938年11月20日,八路军在延安的总部被轰炸,组织上安排了王新兰二十几人连夜撤退去往山东。
在撤退时,她几度遇到敌人扫荡,差点被敌人抓获,面对众多苦难她都咬牙坚持住了。
她在心中给自己打气:“再坚持坚持就能见到萧华了。”
之后,王新兰碰到了115师转移物资的大部队,在115师的护送下,她来到了萧华的身边。
萧华这才见到了失联了几个月的女友,他一度以为自己要失去她了。
当下便抱着王新兰激动道:“我立即向组织申请,批准我们结婚。”
很快,组织就通过了两人的结婚申请,他们在驻地举办了简单的仪式,承载着同志们的祝福结为夫妻。
不久后,萧华出任为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王新兰则成为115师政治部新闻电台报务主任,夫妻俩共同为革命战斗冲在了第一线。
抗日战争结束后,这对夫妻又共同战斗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他们一起迈向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
1955年,萧华被授予上将的军衔,39岁的他成为了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同时31岁的王新兰也被授予上校军衔。
这对革命夫妻也终于迎来了安稳的生活,随着子女的长大,他们也在渐渐走向了衰老。
天人永隔
1985年,王新兰发现了老伴萧华的气色很差,她多次提出让萧华尽早去医院看看,可都被他以公务繁忙推后。
直到政协会议忙完后,萧华才在王新兰的陪伴下去往医院检查,却查出了他早已身患胃癌。
萧华看着身边流泪的妻子,连忙安慰:“不要紧,我们积极配合治疗,病好了我们一起游览河山。”
然而,癌细胞却快速地扩散了,医生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治疗方案,手术的风险巨大,必须要告知家属。
在医生的多方建议下,萧华开始接受保守治疗,然而病魔无情,几个月后这位开国上将还是离去了。
王新兰和萧华相伴了46年,一时难以走出丧夫的悲痛,她经常难以入眠,多次坐在丈夫的生前喜爱待的书房里,看着他的遗物暗自垂泪。
子女不忍母亲继续伤心下去,便温言劝慰她。
萧华一家
王新兰抚摸着丈夫的遗像,嘴里嗫嚅到:“我也许犯了个大错,我应该劝你爸爸去做手术的,说不定手术之后他就好了呢。”
王新兰的子女听着母亲的话心痛不已,父亲的病发现已是无力回天,就连医生也说手术风险太大了。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的几个月里有着母亲和子女的陪伴,并不痛苦。
可在父亲走后,母亲却难以走出悲痛,甚至还怪罪自己,这让子女心痛不已。
萧华全家福
他们只能劝道:“妈,您不能这样怪罪自己,父亲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的。”
“您为了父亲,为了我们也要保重身体啊。”
后来,在子女的陪伴下,王兰英逐渐走出了阴霾,她怀着对亡夫的思念,继续生活了下去。
但她总会想起当年在云阳镇的初遇,她被暴雨拦住去路,就此结识萧华。
那时的他们还那样年轻,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而奋斗,那些记忆如此鲜活,好像萧华一直在她身边从未远去。
萧华和王新兰是沐浴在战火中的革命夫妻,为了革命他们挥洒了激情与热血,他们用坚韧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凯歌。
他们相濡以沫的几十载的感情令人动容,而他们为国家所作出的奉献,更值得我们后辈永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