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In 1987, An Old Woman In Guangdong Read A Magazine And Realized That Her Son Huang Xuhua, Whom She Had Not Seen For 30 Years, Was A National Hero

2023-05-29 17:27

1987年居住在广东海丰县的一位9旬老太,收到一封极厚的信件,打开之后竟然是一本上海《文汇月刊》的杂志。

老人和子女奇怪的翻开这本杂志,看到开篇的内容之后,一家人大惊失色,继而老人与子女们抱头痛哭。她老泪纵横,哽咽着对流着泪的子女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是他!是三儿,是我们的三儿!”

只见着16开大的杂志上面,标题赫然印着“黄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虽然没有提及黄总设计师的姓名,但从文章里面展现的蛛丝马迹与线索都让老人意识到,这位黄总设计师是她离家出走、消失隐匿了三十年的三儿子!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这位黄总设计师究竟是谁?为何一去不还三十年?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黄旭华的消失

老人的三儿子名叫黄旭华,原名是黄绍强。从小出生在医生世家的黄绍强,在战争的影响下,想要效仿鲁迅,成为一名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因此在他少年时期便开始了求医之路,但那时候正值全国抗日时期,各地医校都深受战争的影响而迁徙各地。

黄绍强为了找到合适的医学院,他穿破了几双鞋,没日没夜走了好几天,终于在山沟里找到了当时有名的医学院聿怀中学。

黄绍强兴高采烈的成为聿怀中学的学生,可还没读几天书,他们的学校就遭受到日军惨无人道的飞机轰炸。躲避在防空洞里的黄绍强,看着曾经的同学因为轰炸的缘故暴尸荒野,死前还在痛苦挣扎的求生。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强烈的画面刺激着黄绍强,他满腹屈辱,极为悲愤国人面对列强的欺压无能为力。当轰炸结束之后,望着满目疮痍的土地,黄绍强默默的握紧了拳头,此时他终于明白,学医固然能救世人,但又如何救国?

“鲁迅先生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同样,学医也救不了我们国家!我们的土地被外敌侵略,可我什么也做不了,凭什么我们的命运受他们拿捏?所以我们要反抗列强,反抗他们的压迫!”

黄绍强果断的放弃了学医之路,转而开始攻读理工科。他知道要打跑侵略者,必须要有自己的飞机大炮,以铁腕手段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所以黄绍强再一次踏出安稳的校门,辗转各地之后,于1945年成为了国立交通大学的学生,并就读造船专业。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鲁迅

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自己反抗侵略的意志和对民族崛起的向往,黄绍强毅然改名为“黄旭华”,旭日东升,华夏之荣,这便是黄旭华毕生追求的目标与梦想。

而此时恰好是全面抗日战争胜利,黄旭华又见证了国共两党的解放战争,他预感到唯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他的梦想,因此在194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后,黄旭华因才能极为突出,备受领导的重视,于是他一路从船舶建造提拔到海运局、管理局和港务局等机关部门工作,还在1954年加入了苏联援助中国船舰的仿制工作中。

在这期间,黄旭华还结识了他的妻子,一生挚爱的李世英。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目标,结识不久后便在同事和组织的见证下结婚了。在李世英的帮助下,黄旭华的工作更是犹如神助。此时的黄旭华春风得意马蹄疾,事业爱情双丰收,因此决定带着李世英回到家乡,去见见他的父母。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过去黄旭华为了求学背井离乡,又因为战火的缘故让他们一家人分离了十几年。想起故乡的云和月,黄旭华在归途的路上便热泪盈眶。而在乡下的父母也早已得知黄旭华回来的消息,在他们回乡的那天,老两口为了能早一点见到他们的三儿子,一大早就都杵在路口,希望可以早一点接到黄旭华。

少小离家老大回,黄旭华本就愧疚多年未能与父母联系,归家的那一刻,他第一眼便见到头发花白的父母,这让黄旭华又愧又悔,忍不住冲上去抱住了父母。亲人相拥,彼此有着流不尽的泪,他们互相诉说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当父母得知黄旭华现在为国家做事,老两口抹着眼角的泪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的三儿子有出息了,他们为黄旭华而骄傲!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但此时的黄旭华看着父母逐渐衰老的容颜,他携着妻子李世英向父母承诺,如今国家安稳了,他以后一定常回来看看父母,绝不会再像以前杳无音信。

听到这句承诺,父母更是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三日的探亲假转瞬即过,黄旭华和妻子又要离开家乡。但父母却安了心,因为他们知道黄旭华以后一定会常回家看看他们,团圆不会再像以前那么艰难。

正当父母抱着这个希冀期待着黄旭华归家的时候,可等了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都再也没有见到黄旭华出现在家门口的身影。

起初老两口只当是黄旭华工作繁忙,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旭华不仅没有回来,连回信也越来越少。起初联系黄旭华,他还能嘱咐兄弟姐妹照顾父母,后面寄出去的信件,就再也没有回音。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这得是什么工作,能让黄旭华这么忙?

一大家子人越来越焦急,他们连环追问了几次,黄旭华就是缄口不答,气的父亲扬言要去北京找他,但没想到黄旭华之后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杳无音信。父母只能没日没夜等着黄旭华,几乎望穿了路口,直到父亲去世,家里人抱着最后一丝希冀将消息寄给黄旭华,但消息依旧石沉大海。这一次,黄旭华的行为彻底寒了家人的心。

“这个不孝子!这个没良心的!不认家,不认父母,不认祖宗!以后我们黄家,再也没有这样的人!”

母亲和兄弟姐妹狠狠的撂下这句话,可远在天边的黄旭华又怎么能听到他们的心声?难道黄旭华真的这么无情无义,连父亲去世都不愿回来奔丧吗?还是在大城市里生活习惯了,就再也不愿认祖归宗?这些年的黄旭华到底在干什么呢?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重器的崛起

后来黄旭华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过当年父亲去世,他不是不知道,反而在第一时间就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那时候的黄旭华十分痛苦,但他也只能在无人的角落,将这份痛苦无声的咽进去。因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没有办法赶回家见父亲一眼。

“因为我不能跟组织添麻烦,那时候正是关键时期,所有的痛苦,就由我一个人承受好了。”

那时候的黄旭华在做一件有关国家命运走向的大事,而这个工作对中国百年之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这份工作,便是研制中国的核潜艇!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图片源于网络

原来,当日黄旭华探亲回来之后,便接到组织的通知,让他立刻前往北京。此次调派十分紧张,因此黄旭华没有任何准备,甚至妻子都没来得及通知,便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裹从上海奔赴北京。

本来黄旭华以为只是一次短差,可来到北京后就傻了眼,他跟着接待员来到了一处秘密基地,在这里组织交给他一项极为重大的任务,便是参与研制核潜艇!

原来当时正是中苏外交关系降至冰点,同时美国也对中国虎视眈眈。苏联甚至要声称对中国进行“核手术”,中国腹背受敌,但面对这样的威胁,我国决不能退缩!所以不仅要严阵以待,还要研制属于自己的大国重器。

因此当时组织给每个选中的工作人员提出,若是要加入这支研发队伍,必须要做好干一辈子的准备,进来了就再也不能出去,同时这是国家最高的机密,哪怕最亲近的家人也不能提及。最后他们郑重的告诉每个工作人员,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在这里一待,可能就是一辈子。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国都在对自己的工业进行技术革新,而我国更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防体系,才能为下一代争取安稳的生活。尤其我国还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立国立家,所以研发核潜艇,更是难上加难。

这时候的黄旭华也明白了,如果他接下组织的任务,他就要面临着自己一辈子都要隐姓埋名,甚至连家人都不能相认的局面。

但黄旭华的内心却又十分激动,因为他从小的梦想便是让中华崛起、不再受他人胁迫,而这个工作完全可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与人生追求。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是何等的荣光啊!

可是他又很矛盾挣扎,自己刚刚结婚不久,如果参与这项工作,他的妻子怎么办?好不容易与家里人团聚,他那年迈衰老的父母又怎么办?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犹豫再三,黄旭华想到自己本是这个国家的一员,如果不把这个任务完成,日后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的下一代,将会依旧饱受苦难。为了挣脱被人拿捏的命运,经过几天的思考后,黄旭华毅然决然的走向前,签署了保密协议,接受了这个任务。

当时的黄旭华也自信于自己的技术,也许一切顺利后,他可以提早归家。当时的黄旭华还认为,所谓的核潜艇不过是把中间切开,加入反应堆。但进入这项工作之后,黄旭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原来核潜艇不仅要加入反应堆,还要解决配套技术的问题,才能实施导弹发射,还要排除定位问题等等。

这些难题都十分棘手,在没有任何帮助和指导的情况下,黄旭华等工作人员只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而我国研发核潜艇等重型武器,也导致许多国家的嘲笑和轻视,尤其是黄旭华得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他们嘲讽道:“中国研制核潜艇?他们不过是小孩过家家,异想天开!”

黄旭华他们知道后,气愤不已,尤其是毛主席亲自来到第一线,告诉第一线的同志们:“我们的核潜艇,就是搞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场的黄旭华备受鼓舞,他更加心无旁骛,将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核潜艇的事业上,立志一定要将核潜艇研发出来,狠狠的打这群人的嘴脸!

想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核潜艇的重量,导弹的设计定位,以及如何能够灵活的避开敌军的反击,还有怎么能保证核潜艇在受到攻击后不被击落都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电脑,只能通过算盘和计算尺,用最原始的方法计算。尤其是黄旭华日夜以继的与其他小组在办公室里,用笔算和珠算的方式去计量,直到所有人的计算结果无误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投入研发。

黄旭华忘我的投入工作,对核潜艇的设备、仪器、阀门等部分事无巨细的检查、研究,还有核潜艇的保养,也要将成本降至最低。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不知不觉间,他竟然在这密不透风的环境里,工作了整整30年。

时光荏苒,有的时候黄旭华都不知道今夕何夕,甚至不知道自己早已是白发满头。在这30年里,黄旭华不断得知自己的亲人去世,乃至父亲去世,他只能藏着父亲的照片,在深夜里无声的哭泣。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那么历经30载,黄旭华的成果究竟是怎样的?而我们现今又拥有着怎样的发展实力?为国牺牲的黄旭华,现状如何?

胜利的果实

时光没有辜负黄旭华,经过30年的磨砺和研发,黄旭华终于与其他科研同志,成功的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4年8月1日,在建军节那天,黄旭华和科研的同志们紧张的看着电视,在新闻节目里听到中央军委郑重的向全国人民宣布,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的时候,黄旭华与同志们激动的忍不住拥抱在一起,他们热泪盈眶的欢呼着,庆祝着研制成功,黄旭华看到了希望,看到民族与国家昌盛的希望!

随后核潜艇在1983年正式投入海军使用,并且是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后来在黄旭华的回忆中,他公开表示过,这是他一辈子的事业,哪怕再隐姓埋名三十年研发核潜艇,他也会这么选择的。

也曾有人质疑,发表成果才能名利双收,而隐姓埋名那么多年,甚至不能有自己的姓名,这样真的值得吗?

但黄旭华却坚定的回答道:“当然值得,首先我是党员,我是人民的先锋队,我的人生价值不是名利双收去定义的,为人类、为祖国的人民奉献,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

黄旭华的回答铿锵有力,他也用一生实践这一份承诺。在黄旭华的带领和影响下,科研人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并开始对核潜艇进行升级的工程,现在我国核潜艇都离不开黄旭华等初代科研人员的研究影响。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而黄旭华的贡献也让他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奖,1982年又获得了国防科工委二等奖等奖项。直到1987年,上海的《文汇月刊》将黄旭华的奉献精神与研制的过程书写出来,广为传播。

黄旭华看着这份月刊,想到远在广东的家人。他十分想念家人,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思量再三,他决定将这份杂志寄到了家里。

远在家乡的九旬母亲与兄弟姐妹,看到了月刊上面黄旭华的报道,尽管月刊里面没有提到黄旭华的名字,只是用“黄总设计师”代替。

可是看到他的人生经历,看到他妻子的名字,看到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家人们这才醍醐灌顶,为什么他们的三儿这么多年销声匿迹,为什么父亲去世,他都不愿回来,原来他们的三儿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是在为人民做贡献!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这样光荣伟岸的任务,不仅让家人们释怀了黄旭华三十年的失踪,同时也为他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与自豪!

得知家人对自己的理解、母亲对他的支持,黄旭华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他深知对不起家里人,可他也深知这一份任务让他义不容辞。

结束任务之后的黄旭华,第一时间便返回了自己的老家广东海丰县,而当年在路口等待自己归家的父母,如今只剩下九旬的母亲。

母子相见,不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他们都不再年轻,他们已经错过太多,而黄旭华无言以对父母的亏欠,只能跪在父亲的墓碑前,流下眼泪不断对着父亲的墓碑哭喊:“是儿子不孝,请父亲原谅!”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可没人会责怪黄旭华,相信在天之灵的父亲也一定会理解黄旭华的选择。

而黄旭华等一众科研人员,他们的事迹一经刊发,也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所有人都对他们这般无声奉献而感动。

自古有言,忠孝两难全。可黄旭华却认为,那个忠是对君主的忠,而现在的忠,是对祖国人民的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研制大国重器,就是为了保护这一片土地上的人,其中也有黄旭华的亲人们,所以怎么能是忠孝两难全呢?

他做到了忠孝皆全,他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更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黄旭华公开身份之后,如今的他也被授予了我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荣誉加身的他并没有选择退休,安享晚年,他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虽然年过9旬,但黄旭华仍然是研究所的荣誉所长,不仅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年轻人,更是将这份追求和价值观影响给新一代的研发人员。

这便是薪火相传,而我国的建立与发展,都是在传承之中崛起,相信在以后、在未来,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建立下,祖国将会越来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