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正举办首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大会。大会堂灯火煌煌,庄严肃穆,在主持人的介绍中,在中央有关领导和全国诸多媒体的注视下,一位来自西北荒漠的农村妇女缓缓走上领奖台。
随着颁奖仪式的结束,朱镕基总理通过电话对其表示了祝贺,一同祝贺的,还有时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克劳斯主席。
她是谁?为何远在西北荒漠,却能到北京领奖;她又做了什么,能让朱镕基总理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席为其祝贺?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不错的话,可以来个一圈三连收藏起来慢慢看!
黄沙漫漫几欲逃
1985年,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一位老汉正牵着一头毛驴,默然地在沙漠里走着。毛驴身上挂满了衣服和洗漱脸盆,一位身着红衣的少女端然坐在毛驴背上,远处风沙弥漫,不知何因,驴背上的少女此刻正泪流满面,哭得死去活来。
她叫殷玉珍,是陕西省靖边县的一户普通人家,在家中排行老四的她今年19岁,模样生得俊俏可人,还能做得一手好菜。
由于到了出嫁年龄,近年来经常有人来殷玉珍家说媒,周边十里八乡都有年轻小伙爱慕这个心灵手巧的姑娘。
可殷玉珍父亲没有理睬那些上门说媒的人,反而把心一横,将自己女儿讲给了一个远在几十里开外的沙漠里的一户人家。
殷玉珍要嫁的人叫白万祥,是1969年陕西旱灾期间随家人逃到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一家人在毛乌素沙漠落脚后,一住就是十几年。
殷玉珍的父亲在外放牧的时候,经常会从白万祥家门前经过,这个时候殷父往往会在此稍歇片刻,进门讨口水喝。
一来二去,殷父与白父就成了莫逆之交,在两位老汉一盏浊酒之后,殷玉珍就被父亲许给了白万祥。
一头毛驴、两口活人,三两灌木,这就是当时毛乌素沙漠的全部生机。除此之外,尽是漫天黄沙,看不到尽头。殷玉珍慢慢走入了沙漠深处,也越来越临近白万祥的家,也是她日后的家。
白万祥是个老实憨厚的农夫,平日里就跟父亲打理自家的几亩荒地,在这沙漠之中,地里能长出的粮食实在是不多,故而白万祥一家的生活很是清贫。
殷玉珍到了之后,白万祥将她领到了两人的新房前,说是新房,其实就是在地上挖出的一个孔洞,倒更像是地窖。
新房上面铺了一层树枝和枯草,下面用两块黄土块垒起来就算是“门”了,最令殷玉珍难以忍受的是新房没有门板遮挡,导致门口随时能被风沙掩埋。而且由于没有门板,房间里面几乎全是沙子,难以入住。
刚嫁到这边来的时候,殷玉珍整日以泪洗面,甚至动过逃走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自己身处茫茫荒漠,就算逃走也很难安全离开毛乌素沙漠,况且白万祥虽然贫穷,但对自己已经是无微不至。
平日里一点猪羊牛肉,干净的沙米总是优先供着自己吃,荒漠里取水是个难题,白万祥往往要到几里地开外去,才能为殷玉珍打回来一桶又酸又碱的清水。
虽然白万祥一家人对殷玉珍很照顾,但到底还是白家太穷,平时殷玉珍只能吃些沙米、沙棉蓬等只在沙漠里生长的粮食。
家里偶尔吃的肉都是丈夫和老丈人从几十里外的戈壁滩上捡回来的死猪、死羊,即使这样家里还是要半个月乃至数月才能吃到一顿肉,吃剩下的猪皮羊皮还舍不得扔掉,用来缝补衣服以抵御深夜时分沙漠里的严寒。
吃的就已经如此难堪,但还有比吃的更要折磨殷玉珍,那便是冷寂。相比身体上吃的苦,精神上的煎熬令殷玉珍一度崩溃,她的新家在茫茫毛乌素沙漠的深处,十天半个月也不见一个人的身影。
殷玉珍出嫁到这边来,过了四十天才看到有一个外人从她门前经过,不等殷玉珍反应过来,路人便已走远。
殷玉珍回家拿了个脸盆,将方才行人留下的脚印扣住,每天过来看那么几次,聊以慰籍自己孤单的心灵。
就这样,殷玉珍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她渐渐地在这大漠深处,扎下根来。
几树抬沙将绿绕
冬雪消融,几度春风,转眼间,殷玉珍嫁到白万祥家已有两年时间。这年清明时节,殷玉珍回娘家祭祖,在回去的路上,殷玉珍看到了几株梭梭草,像春雨过后探出水面的小荷,在这茫茫沙漠中露出了尖角。
天地间充斥着土黄色的沙漠中,这几株梭梭草如同镶嵌在皇冠上的明珠,点缀了这一抹春色,也滋润了殷玉珍的心房。突然,殷玉珍想到,既然草能在沙漠里长起来,那么树可不可以?
说干就干!殷玉珍在到娘家之后,就跟父母亲说了这个想法,父母亲心疼女儿,但也直言相劝。
且不说在沙漠里头种树能不能存活,就靠殷玉珍一个人种树,什么时候才能把这茫茫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如果殷玉珍一家人都去种树了,那谁来养活这家人?
殷玉珍清楚种树的困难,但他在沙漠里已经被风沙困扰一年了,她在心底暗暗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风沙逼死。
回家后,殷玉珍带着父母给的几百块钱,找到了自己的丈夫白万祥,开口就说道:“万祥,我们种树吧。”
白万祥何尝不知妻子这个决定背后的困难,但看着殷玉珍踌躇满志的样子,他没有扫兴,而是选择支持自己的妻子。
1986年春天,白万祥去靖边县城,用家里仅剩不多的积蓄买了600多棵小树苗,回家后和妻子种在了屋子的周边。
在每日农活忙歇之后,白万祥和殷玉珍总是远到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回来,给这些小树苗浇上,除此之外,殷玉珍就定定地看着这些刚栽下去的小树苗,因为这里种着的是她满心的希望。
春去冬来,当初种下的600多颗小树苗一颗一颗地死去,但总有其余的树苗能挨过酷寒的冷冬,能送走燥热的炙夏。
两年后,当初的600多棵树苗只活下来不到6分之一,但是这些活下来的树都紧紧地扎根在殷玉珍房子的周围,消瘦但挺拔的躯干让殷玉珍看到了希望,她相信总有一天可以将这漫天黄沙变成青丘绿水。
对于妻子的坚持,白万祥只是默默地支持,农闲的时候,他总是到靖边县附近去做些临时工,报酬也不要钱,而是索要些适合在沙漠里栽种的小树苗。
为了不让妻子每日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他在自家附近打了一口井,虽然在沙漠里往下挖上十几米可能也出不了水。
但白万祥一连打了数个井口,终于在其中一个井中冒出了汩汩清流,这样,殷玉珍就不用每天花费数个小时去挑水了。
树苗越种越多,自家周围已经没有空地了,而远处虽然空地足够,但缺少房屋农田阻隔,栽下的树苗一夜之间就会被黄沙吞噬。
殷玉珍思索良久,决定挖出一道沟渠,然后用沙蒿、沙柳等沙漠植物将沟渠上的流沙固定住,这样栽下去的树苗就不会被流沙淹没。
而在已经长大的树木旁,殷玉珍还可以在这些空隙地方种下庄稼,有了这些树木积蓄雨水,肥沃沙土,地里的庄稼也长得愈来愈好。收成好了,殷玉珍又有了更多的钱去买树苗,一个良性的生态终于在这片沙漠里循环起来。
随着树木逐渐成林,殷玉珍现在每天都得花费大量时间去打理这些树木,她变得越来越忙,内心也越来越充实。
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她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用脸盆扣住过路人的脚印了。因为随着这里的绿色渐渐扩大,过往的行人即使绕路,也要来到这片区域歇脚,殷玉珍的家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花木成畦手自栽
自从决定种树开始,殷玉珍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早上起来看见刚种下去的树苗又抽了新枝,现在的她和白万祥已经不用再出去给人打工了,他们夫妻二人经营着自己种出来的树林,地里的庄稼让殷玉珍一家终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吃沙蓬度日。
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殷玉珍无师自通,成为了林业种植方面的专家,殷玉珍现在不仅种树,还种些花草瓜果。
从天空看去,殷玉珍家方圆数里地已是一片绿意,点缀在这万里荒漠之中。但殷玉珍知道,她做的还不够,她还要种更多的树,一直种到靖边附近,让这方圆一片都成为绿洲。
树林现在已经成了森林,虽然看着生意盎然,但殷玉珍要忙碌的地方也就更多。她甚至在春节前后都在林地里劳作着。
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她和丈夫干脆带着干粮和水壶,直接在林地里一连劳作数天,累了就靠在树下睡一会,醒来就接着工作。
有时候夫妻二人在外劳作,回家途中遇到了沙暴,昏天黑地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没办法分辨出家的方向,只能依靠自己种的树苗的品种,来判断自己走到了哪处位置。
1992年,殷玉珍的儿子出生了。由于殷玉珍在怀孕期间也一直在外劳作,甚至临盆前两天她还在地头掐苗,这导致殷玉珍早产了。
万幸的是丈夫及时将自己送到了县卫生所,殷玉珍和孩子都平安无事。看着怀中熟睡的小家伙,殷玉珍将他取名叫国林,这是她自己心中的宏愿,为国家种出一片森林。
孩子出生后没几天,殷玉珍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田间地头,继续栽种着树苗。由于无法及时照顾,殷玉珍只能将孩子送到娘家喂养,她自己则继续在荒漠中奋斗。
多年以后,每每提及这段往事中,殷玉珍总是止不住自己的泪水,她觉得自己的确做出了成就,但唯一遗憾的就是在自己几个孩子的小时候,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没能看着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
虽然没能看到孩子成长,但殷玉珍种出的森林则以喜人的速度每天扩张着。1993年,殷玉珍终于有了足够的钱,可以从那个地窖中搬出来了。
为了盖瓦房,他们用牛从十几里外的地方把砖一块一块地拉回来,面对路途中不断地风沙袭扰,殷玉珍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修出一条路来,将自己的家和靖边县打通。
在盖好自家的新房后,殷玉珍没来得及享受新迁之喜,就和丈夫找了十几个帮工,开始计划修建这条道路。
娘家的人也来帮忙,他们万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坐在毛驴背上哭泣的小姑娘,如今俨然一副女工头的作态。经过几个月的忙碌,一条简易的道路出现在了靖边县外围的荒漠之中。
道路竣工后,没过几天,一场风暴就将整条道路摧残的坑坑洼洼、破败不堪。殷玉珍没有气馁,多年与风沙战斗的她此时深知只要坚持下去,退却的一定是风沙而不是她自己。
她将破损的道路再一次修好,还在路旁种上防护林,就这样反反复复,一直修建四次之后,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终于被修好了,这条道路南起靖边县,一路向北延伸过去,直达殷玉珍的新家和更深处的沙漠。
芳草茵茵送青来
只不过,现在殷玉珍的家已经不能叫做沙漠了,这里林木密布,花草芳香,大片的草地和待熟的瓜果吸引着飞鸟和各种小动物来此。
殷玉珍对这些小动物百般宠爱,除了自己养的牛羊,她没有捕杀过一只动物。殷玉珍甚至还专门种了五亩的水稻给林子的麻雀、飞鸟去吃。
有很多的兔子经常和殷玉珍家的牛羊争草,殷玉珍就种了二十亩的苜蓿,来犒劳这些小兔子,感谢它们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生机。在一次电视台的采访中,殷玉珍曾说:“羊有吃的草,人有吃的粮。”这就是她家现在的状态。
1999年,陕西省林业部门经过测定,判断出殷玉珍这些年种植的树木直接帮助国家治理好了3万亩的土地,至于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沙暴影响这些间接贡献更是难以计量。
殷玉珍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劳动模范”称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殷玉珍只说:“我并不想获得什么名利,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把荒漠给治理完。”
后来,美国一家民主基金会的赛·考斯基女士来到了毛乌素沙漠,在见到了绵延百里的森林后,考斯基惊叹不已。
离开时,考斯基留给殷玉珍5000美元,算是给她植树治沙的资助。殷玉珍的事迹经报纸传开后,有很多人来到了这里,给予她帮助。
北京一位退休的航天工程师陈淑琴曾多次来到殷玉珍的家中,带来了各种经过人工改良后的树籽。
来自新疆的一位小伙何新强,给殷玉珍送来的新疆的各种水果种子,并帮殷玉珍全部种下,一种就是两个月。
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生,也在暑假期间纷纷来到殷玉珍的林地观光,并在走时给殷玉珍留下几株树苗。
在殷玉珍的家中,有一个普通的纸盒子她非常看重,这里面装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约五十多封信件。
这些信里有的是鼓励她的话语、有些是肯定他的贡献,还有的则是寄过来一些钱,资助她继续植树。
殷玉珍在西北边疆抗击治理了这么多年的风沙,社会上的人们就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殷玉珍的感谢和支持。
2002年12月10日,为表彰殷玉珍的杰出贡献,殷玉珍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女杰”,由时任民革中央主席的何鲁丽女士亲自为她颁发证书。
在给殷玉珍的宣讲词中,这样写道:殷玉珍,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100多项,并受到党内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一名普通农妇到中国十大杰出女杰,凭着一股坚定信念,坚持治沙36年,带动周边农牧民植树造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北疆巾帼的重要作用。
现在的殷玉珍,仍然还坚持在抗沙治理的一线。只不过现在的她,有家人的支持,有全国民众的鼓励,有当地政府的帮助。
而且殷玉珍现在也不用住在那个当初前后修建了三年的瓦房里了,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开了生态餐厅、修建了生态园林。
除她之外,毛乌素沙漠的周边农牧民也在殷玉珍的带动下,纷纷投入植树抗沙的行列中,并通过生态产业成功脱贫致富。
在以殷玉珍为代表的这样一群人手下,相信终有一天,西北边荒能够真正地成为塞上江南,横亘沙漠几万余里的绿林,是颁给她们不朽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