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阔别家乡韶山三十多年的毛主席,恰好因为结束在武汉的视察工作,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去看一看。
此次回到家乡,毛主席不仅见到了家乡的山水,还去看了故居,也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老乡亲,
在了解到目前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毛主席嘱咐随行的当地官员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不要做表面功夫。
之后,毛主席还在松山一号楼宴请了当地的老人们吃饭,饭店为了招待众人,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中华”牌香烟。
毛主席热情的招呼大家就坐,还将桌上的香烟分发给众人,很快便散完了。
众人见毛主席没有香烟,于是都想将手里的烟给他,但毛主席却摆了摆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香烟,说道:
“我有香烟咧!”
可当大家看到毛主席手里的香烟时,却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一时间感慨颇深。
那么主席抽的到底是什么烟?又为何会让大家感触颇深呢?
重回韶山
毛主席出身韶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自从踏上革命道路之后,他便很少有机会回去了。
根据资料记载,他只回过5次韶山,前三次都处于革命时期,每次都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直到1959年6月,毛主席才再次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这一次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慢慢享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6月25日,湖北武汉的视察工作刚刚结束,毛主席便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陪同下,登上了武汉开往江西的轮船。
上岸后的他们换乘汽车,经过一路颠簸后才到达主席的家乡—湖南韶山。
灰色吉姆车缓缓开进村里,平稳的停在那幢掩映于绿树丛中、装修简朴的灰色砖瓦房前,随行人员无不兴高采烈,待车刚刚停稳,等候多时的当地负责人便连忙迎上去,簇拥着这位受无数人民尊敬的领袖。
毛主席面带笑容,一一和当地人民握手、寒暄,甚至还主动问候起他们的近况。
可当随行人员邀请他进招待所休息时,他又当做没听见似的,反而驻足远望,环绕一圈,慢慢欣赏起周围的风景。
32年过去,故乡变得熟悉又陌生,山水依旧,乡亲们的面容还是那么可亲可爱,但扫眼一看,不少熟悉的脸庞上都已有了岁月的痕迹。
对于主席来说,这片曾经哺育他的土地如今只是他治理下的一个小小角落,但他依然对这里充满了真挚的热情!毛主席此次回乡并不只是追忆过去的,不管到了哪里,他最关心的永远是当地百姓的生活。
晚饭过后,他立马向当地干部了解了韶山如今的状况,从党员问到群众,从经济问到农业,只要有关人民生活的,他都让干部事无巨细的汇报一遍。
双方都聊得正在兴头上,但此时电灯却突然熄了!
原来韶山还没通电,唯一的一台柴油发电机,还是主席来了以后才去临时借的,可这台发电机年久失修,早就不堪重负了,这下子更是直接罢工!
没办法,就算主席再怎么想了解群众,也不可能拉着干部摸黑聊天,不过这次停电也有好处,主席常年夜晚工作,今晚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回到长沙后他还拿这段经历打趣:
“不料在韶山困了一觉好的。”
回忆当年
28日清晨,许多人仍处于梦乡之中,毛主席却早早起了床,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带了随行警卫一起出门。
天边微微泛光,主席迎着还未升起的朝阳,脚步轻快的向前走去。他趟过带着露气的杂草,一路向西走去,这时其他随行人员终于赶上了主席,大家都没说话,他们也不知道主席要往哪儿去,一行人只是默默的走着。
直到一位了解内情的同志开了口:这是去往主席父母墓地的路。果然没过多久就看见了一座刚刚翻新的黄土坟墓。
主席沉默片刻,左右扫了一遍,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随行的沈同处长递给了主席一束松枝,主席很是满意,接过松枝摆放在父母的墓碑前,而后又静立片刻,仿佛在怀念过去跟父母相处的日子。
从墓地下来之后,由一位毛氏宗亲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主席故居,这里早早的汇聚了很多迎接主席的父老乡亲,毛主席见着大家很是高兴,还向他们回首致意。
走进故居后,大家发现这里基本保持原有模样,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并没有因为屋子主人身份的变动也跟着变样。
主席看着熟悉的屋子,心里也是感慨万分,往日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他先是去父母的屋子转了一圈,接着又仔细观察室内的陈设,一边看一边跟随行人员介绍,这里满载着主席的回忆。
走进牛棚时,一位当地的同志还指着墙上的牛鼻环向大家解释:“这是主席当年放牛的原物。”
主席却笑着跟大家说:“你们别信,这东西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在场众人纷纷都笑了起来,看来主席也很懂这些景区的“套路”啊!
从故居出来后,大家看着庭院的枇杷树起了好奇心,这时那位同志又说:“这是主席亲手种的。”这次主席没有再“拆台”了,因为他自己也记不清有没有种过这样一颗枇杷树了。
接着主席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专门去韶山小学看望了老师和孩子们,全校师生对主席的到来都感到非常高兴,嘴里喊着“毛主席万岁”。
看着这些童真活泼的孩子们,主席的心里也高兴,人人都受到教育,国家的未来才能发展得更好!
他亲切的同孩子们交流,就像田间的农民伯伯般,毫无高高在上的感觉。孩子们对这位言辞温和的长辈也很是喜欢,对于他们来说,主席即是领袖又是老乡,从前都只能在书上了解他,今天终于见到活人了!
孩子们把主席团团围住,一张张笑脸灿烂又纯真,他们还给主席戴上了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主席和孩子们亲切交流的这一幕,也被在场记者摄入镜头,成为经典的合照。
回来的路上,主席和王任重、周小舟两位书记的谈话重心变成了农业生产,在之前的考察中,他已经对当时各地的浮夸风有了一定了解,来到家乡他再次提起了这件事,他最担心的就是农民兄弟吃不饱。
主席最担心的事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主席带着大家来到了当地农民李文贵的家里。说起来李文贵还和主席有点交情,在长沙读书时,李文贵的父亲便给主席送过行李,并且两家还是邻居。
这次主席回乡,李文贵也知道,但他并不敢随便攀交情,因此当他看到主席进入自家院子的时候,还有点回不过神,毕竟他从来都没想过,主席还记得自己。
李文贵四十来岁,个子高大,肤色黝黑,整个人透露出饱经风霜的农民气息。当主席要同他握手时,他很是紧张,还担心自己弄脏了主席,经过其他人的提醒,他才想起要招呼主席进屋。
毛主席拉着他的手,亲切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你们一天吃多少斤粮食?”
没等他回答,旁边的干部就直接回道:“每天三斤”。
李文贵默不作声,明知他说的是假话,却也不敢反驳。
但主席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在来韶山之前,他就对基层干部的浮夸风有了了解,听了那位干部的回话后,主席指着一旁一位面黄肌瘦的同乡问道:
“一天三斤他这么瘦?”
那位干部顿时不敢答话了,在知道当地农民地里种的不是粮食而是树木时,主席更加生气,他严厉批评了当地政府的做法,还要求周小舟必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三年之内改变湖南的这种风貌,切忌面子工程!
主席表示:“吃饭是最要紧的大事,没有饭吃,人都得饿死了!”
从李文贵家出来后,主席又向当地干部询问起了教育问题,这是他关心的另外一件大事,之前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孩子们的教育,如今他要再向乡亲们了解一下韶山的文盲问题。
知识普及之后,韶山的文盲消失了很多,剩下的就是些老头子,已经学不进去了。
主席却说:“老头子认不清字,就让儿孙帮帮忙,多了解了解形势,提高思想觉悟。”
之后主席又熟门熟路的走进了一个院子,这里曾是李大嫂的家,但屋主现在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毛主席显得有些惆怅,他颇为感慨的提起当年:
“32年前,我就是从这里的后厨跳窗脱险的,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直到今天才又故地重游。”
当天晚上主席在松山一号楼请了韶山的老人们吃饭,他的宴席十分简单,只有四菜一汤外加一瓶白酒,并且这次宴请的费用都是他自己的工资。
饮食虽然简单,但主席跟在场众人的情谊却是十分绵长的。
他主动端起酒杯,敬在座的各位老师,尤其是他儿时的老师。面对如今身份已经不一般的学生,老教师自然惶恐,可主席却用俏皮话解了围,这顿时让他回忆起了当年那个聪明调皮的孩子!
大家边吃边聊,借着酒劲,毛主席便开始询问起当地的真实情况了,得知一切都好后他才终于放下心来。
席间饭店还给每一桌都安排了一条“中华牌”香烟,主席为每一位老人都散了烟,香烟很快就散没了,众人见毛主席反而没有烟抽了,不由得都想将手里的香烟给毛主席,但毛主席都一一拒绝了。
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兀自点燃抽了起来:“你们看,我这不是有烟抽嘛。”
有老人好奇想知道主席抽的是什么烟?结果竟看到是个包装十分简陋的香烟,于是便问道:“主席,你抽的是啥子烟?”
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道:“这是湖北的香烟,叫珞珈。”
原来之前主席在湖北武汉视察的时候,得知当地有这种珞珈烟,尤其在了解到一包烟只需要一毛二的时候,还特地叫来王任重,道:“买两包来抽抽嘛,便宜的很呐。”
看到毛主席以身作则勤俭的模样,在场的所有人都将手里的“中华牌”香烟给收了起来,在他们看来,在之后的日子里也要学习主席的这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国家的建设去做出贡献。
到了临别的这天,主席再次接见了全村的乡亲,同来的时候一样,他一一握手,并同大家拍照留念。
为了能和大家多聊会儿,主席决定先步行再坐车,但往往是走了几十分钟,主席也不肯上车。
韶山的人民实在是太热情了,并且一路走来,还有许多其他村子的人也加入到了送行的队伍中。
大家都仿佛做梦一般,他们不敢相信,毛主席竟然真的在和自己握手说话!有些人只顾前行,没有注意到,等到醒悟过来,又连忙惊喜的跑了回来。但大部分年轻人和小孩子都能一眼认出毛主席。
一个孩子惊讶的喊着“是毛主席!”
毛主席却笑着说:“我不是他,只是长得有点像!”
“你就是毛主席。”
其他孩子愈发肯定自己的判定,随着孩子们的喊叫,越来越多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都围了过来。见大家都如此热情,毛主席也不忍心拒绝他们。
他一边走一边聊,先是和孩子们聊学习,接着又跟乡亲们聊地里的庄稼。慢慢的送行的队伍已经走出老远,实在不能继续走下去了,大家只好停下送别的脚步,依依不舍的跟主席道别。
“我们会来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孩子们这样承诺道。
主席含笑回应,接着便准备乘车离开,这时送行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抱着婴儿的妇女:“快看看毛主席。”
望着祖国未来的希望,主席露出了发自内的笑容,他温和的握了握孩子的手,最后终于上车离开。
在汽车的发动声里,主席告别了韶山的乡亲们。
车轮转动驶向远方,主席和人民亲切交谈的画面留在了在场所有人的记忆中。
看完主席回到家乡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