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徐向前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一路从土地革命、抗日、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走来,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晚年时,徐向前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衣服破了打个补丁就继续穿,丝毫没有官架子,被民间称为“布衣元帅”。
1990年9月,已到耄耋之年的徐向前元帅的在北京病逝。在去世前 ,徐向前对家人交待了三条遗言。
然而,在徐向前去世后子女将父亲的遗愿上报中央时,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却并未完全答应。
那么徐向前元帅临终之际的三条遗言是什么?
这位布衣元帅在上世纪那段艰难的岁月中,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弃笔从戎,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901年的冬天,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永安村一户人家,徐父怀揣着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为儿子取名为徐向前,希望他能有个光明的未来。
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因为生活困顿都无法接受教育,而望子成龙的徐父则举全家之力送徐向前去往私塾读书。
然而在徐向前16岁这年,因为家境实在太过困难,他又不忍心看着父亲劳累,只能暂时放弃学业,去往杂货铺内当学徒补贴家用。
1919年,家中困境得到改善的徐向前,重拾学业,考入了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
五四运动爆发后,徐向前心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心中的的爱国情怀也日益增长。
于是在给学生上课时,徐向前经常会向学生们传递爱国主义,反封建等思想,表达对当下时局的不满。
不久后,校方就因当地政府的施压辞退了徐向前,可这并不能就此扼他心中日益蓬勃的爱国情怀。
1921年9月,徐向前决定弃笔从戎,他追随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成为了卫队的一员,并在不久后前往韶关参加北伐誓师。
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在留校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徐向前在战斗中也对不怕流血牺牲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1925年,徐向前离开黄埔军校,在国民军第二军第6旅开始了军旅生涯。
然而,自孙中山先生离世,国民党的领导人成为蒋介石后,国民党军队内部乱象丛生,频繁出现贪腐、违反军纪的现象。
1927年3月,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徐向前,在樊炳星、杨得魁俩人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并在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了土地革命。
1929年6月,徐向前在组织的任命下,担任着红一军31师副师长的职务。
当时,红31师共计有三百多人,其中大多干部都是出身草根的青年农民。
对于这样一支队伍,徐向前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在军队里,他不像个领导,更像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大哥。日常也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很快就获得了士兵们的爱戴。
不久后,红31师就遭遇了数次危机,他们先后碰上了国军的三次围剿。
徐向前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并未选择硬碰硬,他带领着这支队伍和敌军打起了游击战。
在多次战斗中,顺利指挥红31师度过一次次危机,使得敌军的三次围剿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红31师的士兵们也在多次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曾经薄弱的队伍变得坚不可摧。
1929年11月,徐向前将游击经验总结起来,在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中共鄂豫边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此决议案内详尽的规定了游击战术的七项原则。
很快,党组织就通过并实施了这项决议案,徐向前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也对鄂豫边地区红军队伍产生巨大影响。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在河南、山东、安徽多地开启了混战。
趁着中原混战的时机,徐向前率领红31师迅速出击武汉平汉路,在三次出击中红31师均大捷,并且部队还在不断的扩编。
在老蒋和军阀为了争权夺势混战时,徐向前抓准时机一连打下三个县城,从此声名大噪。
促成抗日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华夏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民族大义面前,我党主张国共两党应该放下旧怨,共同抗日,而徐向前也积极拥护党中央的决策。
8月,党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等均出席。
洛川会议旧址
会议上,红军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而徐向前则被毛主席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喊住了正准备离开的徐向前,询问道:“我记得你是山西人对吧。”
“回主席,是的。”
毛主席再度开口:“阎锡山也是山西人,你俩可是实打实的老乡啊,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这样吧,之后你跟恩来一起去山西太原,做做阎锡山的思想工作,也好尽早达成抗日统一战线。”
“主席放心,我一定会配合好周总理,尽快与阎锡山促成抗日工作等各项问题。”
之后,徐向前跟随周总理、朱德、彭德怀一行人赶往山西太原。
等到了太原后,徐向前立即展开工作,除了陪同周总理会见阎锡山共商抗日阵线外,还积极会见社会各界人士,讲解共产党的抗日方针。
在周总理和徐向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阎锡山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旧怨,同意建立“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会”。
并且,阎锡山还答应为八路军的晋察冀抗日前线,提供便利。
在大事尘埃落定后,徐向前随同刘伯承、邓小平二人一起去往了太行山,在太行山一带建立起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徐向前熟悉的山区内,他发挥了从前的游击战经验,迅速发展起了抗日武装,并带领129师打赢了一场场战斗,将气焰嚣张的日军赶出了晋南地区。
1938年4月,徐向前率领部队去往了河北继续作战,对于这一变动,部队内不少士兵都显得颇为担忧。
从前他们都习惯了在山区作战,依仗着山路崎岖、地势险要,才能将日本鬼子打的落荒而逃,现在到了平原地区,还能像从前那样顺利吗?
徐向前作为一军统帅,很快就洞悉了士兵们的心思,他召集士兵当众表示。
只要万众一心,即使在平原地区照样可以让鬼子们抱头鼠窜。
等到了河北大平原后,徐向前召集了当地干部了解民情,并深入群众,制定着平原游击战的策略。
很快,徐向前就根据走访调查总结出了经验,既然平原没有山,那他们就造一座“山”,而这山正是当地的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只要军民能够合作抗战,那这座“人山”将无坚不摧,抗战终有得见胜利曙光的那一天。
徐向前在河北的一年时间里,和党内多位同志合作,快速建立了恢弘的抗日局面。
1939年6月,徐向前再度马不停蹄赶往山东,继续率领部队,将抗日游击战坚持到底。
八年抗战岁月中,徐向前听从毛主席指挥,带领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一项项军功。
临终遗愿,丧事从简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已近尾声,徐向前带领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向太原发动大总攻,灭敌13.8万余人。
这位从山西走出来的将军,回到了家乡,带领家乡的人民迎来了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征战二十载,不论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解放战争中,徐向前总能率领部队,在逆境中打出辉煌,这个职位舍他其谁。
1955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徐向前被授予开国元帅的军衔,成为了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然而即使身居高位,徐向前依然保持着从前打仗时的简朴作风。
从前战争时期因为条件不允许,士兵们的饭大多是些粗粮,无甚油水。徐向前在部队里从来不搞特殊,一向是士兵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这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也伴随了徐向前一生,即使后来生活条件允许了,他家的餐桌上依然是各种粗茶淡饭。
有时候老友来拜访他,被留下吃饭,看着他家餐桌上的饭菜都直摇头。
“老徐,你这菜色实在太清淡了,真是苦煞我这个湖北人。”
徐向前听着哈哈一笑,自己口味一向清淡,留人吃饭的确是为难别人了。
战争年代,徐向前还曾用跟当地老乡学习的手艺,给自己织了件毛背心。
当时的部下看见徐向前纺织毛衣的样子,啧啧称奇,没想到在战场上说一不二的徐总,在私下还有如此细腻的一面。
这件毛背心陪伴了徐向前三十载,陪着他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见证了他的一项项功绩。
后来,这件毛衣在他逝世后,还被其家人捐献给了博物馆。
在徐向前的家中,有一张他侧着脸拍下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神情坚毅,眉宇间严肃庄重。
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衣服领子上还有一块不起眼的补丁,据他儿子徐小岩所说,这正是徐向前自己的杰作。
徐向前也会经常教育子女们,不要仗着自己的身份就搞特殊,作为一名追随毛主席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始终贯彻毛主席的各项方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
但这位严父对于子女也有柔软的一面,平常孩子们的衣服破了,徐向前也会用精湛手艺细细缝补,他对子女的爱并没有宣之于口,可在细细密密的针脚内却显露无疑。
在徐小岩幼时,徐向前还经常会给孩子们,做各种小板凳小桌子给子女使用。
有一次,徐小岩对父亲的枪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不久后,父亲就给他拿出了一把精心制作的小木枪给儿子玩耍。
因为多年征战,徐向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可他依然带病加入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中,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1990年6月,徐向前因肺结核复发住进了医院,这次病情来的汹涌,住院治疗了多日,依然不见好转。
缠绵病榻多日的徐向前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将妻子儿女都叫到了跟前,提前交待了身后事。
“我可能时日不多了,要三件事跟你们交待下,我走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末了,徐向前仍不忘叮嘱子女:“你们作为我的孩子,一定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徐向前的儿子女听着他的话,眼含泪花,连连点头。
1990年9月21,徐向前在北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9岁。
之后,徐家人将徐向前的遗言传达给中央,表达了丧事一切从简的想法。
当江泽民同志在得知这三个遗嘱后,对徐家人说道:
“徐帅的遗愿我明白,他一生都是这样高风亮节,但他毕竟是开国元帅,是国家的功臣,我不能完全照办,我们理应送徐帅最后一程。”
之后,党内众多同志都出席了徐向前的告别仪式,送这位开国元帅最后一程。
在徐向前离世后,曾有人为他写下了一副题词: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
寥寥数语,精简的概括出了这位开国元帅的一生。
徐向前元帅的一生,是光辉璀璨的一生,他一生为国为民而战,秉承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今国家在共产主义的建设下,愈发繁荣昌盛,想必这些开国功勋在天之灵,也会欣慰不已。
众多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多年前为人民而战,奉献了青春,挥洒热血,而人民也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