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When Su Yu Was Criticized In 1958, No One In The Audience Interceded, But In The End The Chairman Came Out To Clear His Name!

2023-12-05 02:30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除了中央军委以及兵团级领导外,全军军级单位和部分师级单位的主要领导都参与了此次会议。

粟裕是我国开国大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次的会议他自然也要参加。可是奇怪的是,在参加会议之前,身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他,竟然对此次会议毫不知情。甚至在他出席会议之前,他都不知道有此事.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如此奇怪的安排,自然有其背后的深意。果不其然,在会议上,粟裕遭到了许多与会成员的批评和攻击。其言论之猛烈,属建国以来之罕见。后来,还是毛主席亲自出言为他正名,这场风波才渐告终止。

召开这场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声势如此浩大?这场风波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会议前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全国上下各界力量都想齐心协力,把这个被侵略和战争伤害的体无完肤的国家给重新建设富强。可是,自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那一刻,新中国所面临的威胁却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为了有效应对侵略,我国的强军之路一刻也没有停下过脚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当时,我军的建军制度,指挥体系,包括酬薪制度,基本都是模仿苏军的体系建设的。

在建国初的时候,毛主席曾在中央军委的会议上说过:“我们必须要向苏联学习,学习那些我们不懂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进步,更好的巩固国防。”

毛主席的看法是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国际环境十分险恶,群狼环伺,内部还有上百万的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潜在暗处,随时准备大搞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军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才能保护好新生的政权。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可是,这样一味的学习别人的做法,也是有代价的,这是我们发展的道路上不得不走的弯路。在向苏军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解放军内部逐渐衍生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闹到了必须要着手解决的地步。

事件的起源大概要追溯到1952年,此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因为身体的原因,暂时不能继续主持工作。

于是在林彪请假之后,彭德怀接替了他的工作,继续推进解放军体系建立与改革。可是在工作过程中,彭德怀渐渐发现,完全照搬苏军的模式,是有着潜在的隐患的。

毕竟苏军的建成条件、成长模式,都和解放军相去甚远,完全照搬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与彭德怀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以及总参谋长粟裕。不过,鉴于当时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老大哥”的地位,朱德虽然支持彭德怀的观点,同时也提醒道:“苏军的本质没错,我们在公开场合,还是要赞成苏军。”

有了朱老总的支持,在1955年下半年,彭德怀连续召开了三次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过去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消除全面学习苏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会议中,彭德怀对我军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批评,并将其称之为教条主义。彭德怀的这番做法,也得了粟裕的支持。

不过,出乎彭德怀意料的是,经过了数年时间的学习,在我军内部,从基层到上层,苏军经验的拥趸比他想象的要多的多。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他们的观点是,尽管苏军与解放军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苏军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快速提升解放军的战斗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教条主义和继续学习苏军的争论,在我军内部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彻底说服另一方。

直到1957年年底,苏联国防部长、苏军高层将领朱可夫被赫鲁晓夫解除职务。这个来自苏联军方的震动很快就波及到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例如匈牙利、捷克等等,中国当然也未能幸免。

因此,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主席要求解放军应该吸取苏联朱可夫事件的教训,在军队内部展开一场整风运动,以避免匈牙利军队的悲剧。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军委立即召开了相关会议,旨在消弭朱可夫事件给解放军带来的影响。

然而,苏军模式在解放军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单靠几个会议根本无法根除。到5月份,会议召开范围持续扩大,所有军级领导以及部分师级领导都被要求参加会议。

关于1958年以来军委一系列的会议,身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当然是知情的。可奇怪的是,关于5月27号所要召开的一场扩大会议,粟裕对此竟然毫不知情。不仅军委的同志没有提前通知他,就是连彭德怀、刘伯承等人也没有对他有过相关的告知。

没有提前告知粟裕,但是会议召开却仍要请粟裕入场,其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在会议上,粟裕被列为了主要的攻击对象,无论是军委内部,还是军师级干部,都不断有人发言,指责粟裕是“极端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饶是见惯了风浪的粟裕大将一时也有些恍惚,他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在此之前,他对军队内部一些存在的混乱思想已经有些担忧,但是这些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内部就对军事路线有过多次分歧。

只是,在红军时期的粟裕,并没有过深入参与到红军高层的分歧之中,对此尚缺乏经验的他,在这次扩大会议上立刻被竖成了靶子。好在,有三个关键性的人物并没有对粟裕提出任何批评意见,这也让粟裕后来得以相对安全的“落地”。

这三个没有对粟裕进行批评的人,分别是林彪、贺龙和罗荣桓。位列十大元帅的他们的意见是很重要的,也正是因为他们保守的态度,才让后来毛主席有机会为粟裕正名。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在历史上,关于这三位元帅为什么在此次会议中保持了沉默,说法向来不一。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几位元帅的为人上,去抽丝剥茧,探讨一下原因。

首先是林彪,虽然林彪在后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林彪与粟裕的关系向来是不错的。

尽管两人在打仗的风格上可谓迥异,林彪以正出名,粟裕以奇制胜。但是林彪却一直都对粟裕十分欣赏,他曾经直言:“粟裕是个军事天才,自己打不了粟裕那样的仗。”

在建国初期的解放军将领中,林彪和粟裕一直被视为是最会打仗的两位将领,甚至有人称他们是军事上的“双子星”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两人是在南昌城头奋战过的交情,一向以沉默寡言著称的林彪,在遇到粟裕时,也难免话变得多起来。因此,在5月27号的扩大会议上,林彪保持沉默,是完全可以料见的。

至于贺龙元帅,虽然他与粟裕之间没有太多的来往,但需要说明的是,粟裕最早其实是贺老总手下的兵。南昌起义时,粟裕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卒,难以引人注意。

三河坝战役时,为了阻击钱大钧部,掩护起义军主力南撤,粟裕所在的连被划给了朱老总统一指挥。三河坝战役结束后,朱老总又带着剩下的起义军穿过湘赣边界,到达井冈山。

后来的井冈山斗争中,粟裕才开始崭露头角,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是朱老总培养出来的年轻红军将领,但实际上粟裕最早是贺龙的部下。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贺老总是个很有大局观的人,他清楚粟裕的能力,也认可他在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时的成绩。在粟裕遭受批评时,贺老总没有随大流加入批评的行列中,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无法为粟裕辩护,因而只能保持沉默。

最后保持沉默的是罗荣桓元帅,与粟裕一样,他也是在井冈山斗争中脱颖而出的红军将领。而且罗荣桓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在他死后,毛主席曾经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吊诗,足可见他对罗帅的信任。

毛主席信任罗荣桓,是因为罗荣桓有着优秀的大局观和卓越的政工能力。

他一眼就看出了此次会议的根本矛盾所在,是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所致,而粟裕被批评,也只是这场混乱需要一个具体的表象罢了。因此罗荣桓保持沉默,他在等,他相信毛主席最终会出来主持公道。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前面我们说过,导致这场军委扩大会议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建国初期我军对苏军模式盲目的学习。

由于苏联一直信奉大国沙文主义,在社会主义阵营大搞家长制,习惯性的对他国输出影响。故而在那个意识形态斗争紧绷的年代,苏军在解放军内部的影响之深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在军队工作时期,粟裕也预见到了这种潜在的危险,他和彭老总的看法一致,认为有必要消除盲目学习苏军所带来的教条主义。这自然就成为了那些持学习苏军经验的人的攻击,粟裕过去曾经做的一些事情,则不可避免的被重新摆到台面上。

这些人攻击粟裕主要的论点,放在了1956年的马祖三岛战役上。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当时,身为总参谋长的粟裕在得到军委要求全面解放马祖岛的指示后,马上就和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皮定钧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会议中,粟裕要求全军立即做好解放马祖岛的准备,并亲自草拟了战役部署规划。

当时,解放军海军的实力并不如陆军和空军那样强,无论是在战舰的吨位上,还是作战经验上,其实都不及国民党海军。

因此粟裕的这一要求,引起了一些干部们的反对,他们在会议结束后找到了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并对其坦言道,没有一年以上的准备工作,解放军很难有充分的把握解放马祖岛。

彭老总得知这个消息后,异常愤怒。不过他愤怒的不在这一年的准备时间上,而是粟裕竟然没有报经军委批准,就擅自下令让下面的部队开始战前准备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之后,彭德怀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场军委会议。在会上,彭德怀让粟裕解释一下为何瞒着军委擅自下令。对此,粟裕的解释是他只是让军队提前做好准备,但是具体的进攻时间仍由军委来决定。

除了战前准备外,粟裕所拟定的进攻计划也与毛主席的战略构想存在较大差异。马祖岛由三个小岛屿构成,在此之前,毛主席考虑到我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较弱,曾明确只需集中兵力攻击其中一个岛就行。但是在粟裕的计划中,他却将三个岛都列为了攻击目标。

粟裕用兵向来兵行险招,善于把兵力用到极致。可是此举在陆地上尚有辗转腾挪的空间,而在茫茫大海上,谁也不敢保证这样冒险的打法是否会取得成功。从政治上来考虑,解放军又不能失败,因此对于这次粟裕所做的部署,毛主席其实是不认可的。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擅自下令,违背毛主席的战略构想,这两点无论任何一点拿出来,都是不小的问题。但是在我军中,军事民主化的特点就是各抒己见,最后由民主集中制决定。因此后来彭德怀也只是批评了粟裕不该擅自下令,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几年以后,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这件旧事又被有心人重新提起。由于事件中涉及到毛主席,因此谁也不敢多言。当对粟裕的批评结束后,粟裕也不得不对自己进行检讨。可是,尽管他连续做了八次检讨,会议上还是未能通过。

眼看事情已经快要无法收拾,此时,毛主席终于站出来,他说道:“粟裕同志在这些事件中,究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还是为了国家利益,请大家考虑清楚。”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此言一出,会议上对粟裕继续攻击的声音终于停止,毛主席既然出来定调子,那就说明他对粟裕并没有意见,其余人也不好继续往下走。

在毛主席看来,粟裕有些地方虽然做的不对,但那也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去考虑。无论是主张同时攻打马祖三个岛屿,还是反对教条主义在军中的扩散,粟裕所做的都不是以自己的私利为准绳。

有了毛主席的保护,粟裕终于能够从这场会议中“安全脱身”。虽然他在事后被解除了总参谋长一职,对于自己的遭遇,粟裕倒也坦然接受。

正是因为这份豁达,在特殊年代中,粟裕既不参加对别人的攻击,也因自己早已退居二线而免遭别人攻击。相比于会议上某些干部的遭遇,粟裕的处境显然要好上太多。

1958年粟裕被批,台下元帅无一人求情,最后主席却出言为他正名!

对于粟裕在会上被批一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