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1月8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人民的福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78岁。
三天后,首都百万民众怀着无限的悲痛,眼含热泪,自发聚集在寒风刺骨的长安街。
在这十里长街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总理不仅在国内受到老百姓的诚挚爱戴,他的人格魅力挥洒到国外,也赢得了无数正义之士由衷的赞美。
他逝世当天,联合国降下半旗。
周总理是中国外交史的开荒者,是他利用自己的机智,幽默和情商,在针锋相对的外交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尽展大国风范;
是他在西方世界的孤立、刁难和围堵中,代表国家杀出一条血路,化身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
周总理曾受到了哪些针对?
曾有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国官员问他,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头走路,周总理又是怎样四两拨千斤地予以还击的呢?
支持周总理的老铁们可以在评论打上“支持”,向惠风和畅的周总理致敬!
重拳出击,强手裂颅
新中国建立初始,因为与苏联的友好往来,再加上当时的美国是扶持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是以美国在国际上对新中国的态度很不友好。
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更是以老美马首是瞻,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想以此孤立新中国。
为了获得国际上的支持,彼时的周总理除了担任国家总理一职以外,也一力承担起了外交部长的职位。
在寻求国际各国支持的道路上,周总理付出了许多,也凭借着他的高情商和机智回答,一次次的令前来刁难的人铩羽而归。
而其中便有一群来自西方国家支持的记者,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想方设法的让中国人出丑,一旦得逞,记者们是名利双收,既算作国家的功臣,也能靠着自己一手炮制的话题赚的盆满钵满。
一次,在例行记者会上,一位记者算盘打的叮当响,不顾廉耻地问道:
“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
这种问题滑稽且无礼,试图想要让周总理难堪。
而周总理面如平湖,沉着冷静地说道:“有!”
一下子,整个记者会如同炸了锅,照相机上的闪光灯把会场映衬的像是被照明弹轰炸了一遍,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周总理的笑话。
可周总理深谙这个问题中的套路,便又跟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们的台湾省。”
这位提问的记者给总理下了一个套儿,如果总理顾忌大国尊严,义正词严地说中国没有妓女,那么他便会顺势反问道:
“台湾是有妓女的,您这种回答,是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当时,美国佬们想方设法也要让中国出丑的心理,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美国人为何会成这样呢?
说实话,还真是憋的。
1964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公然对越南发动了侵略战争,犹如十多年前对朝鲜发动战争一般,在中国边境反复横跳,挑战中国的底线。
在此期间投掷的弹药,造成了我国边境居民和解放军战士死伤无数。
于是在1965年4月,毛主席便因美国不择手段的频频针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对美国的“四点声明”:
(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反而是美国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妄为,不仅派兵驻扎在中国的台湾省,还试图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搞分裂,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努力通过谈判途径让美国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量。
(二)中国人以诚信为本,说话算话。中国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不会坐视其他一些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会给予支持和援助。
(三)中国是做了准备的。中国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不怵战争,中国有句古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美国侵略者不管来多少,必将被消灭在中国。
(四)战争打起来,就没有界限。既然美国想着靠海空优势轰炸中国,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从陆地上去你们美国发动战争呢?
此声明一出,美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整个社会仿佛被原子弹犁了一遍,顿时灰头土脸,乌烟瘴气。
美国民众因此质疑政府——中国人和你们说的不一样啊,你们这些官员不是说中国软弱可欺,美国在国际上说一不二吗?
群众们夹杂着对政府发动越南战争的不满,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没几天,执政党的支持率直线下滑。
有一说一,当时的美国政府还真拿中国没办法,只能暗地里撺掇记者在采访中国时打打嘴仗。
彼时恰逢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从国家利益到意识形态彻底对立,斗得你死我活,美国已无力亲自下场对付中国了。
而且抗美援朝一战,打的美军仓皇逃窜,连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都饮恨败北,折戟沉沙,直接吓破了美国军人的胆……
让美国扛着苏联的压力,在亚洲硬刚中国,实事求是的讲,他们不仅没这个实力,也没那个胆子。
朝鲜战场上,中国人画的三八线,美国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南战场上,中国人画的北纬十七度线,美国人谈之色变,讳莫如深。
毛主席一拳抡开,直捅老美的心窝子,打的老美是眼冒金星。
睿智妙答,不漏分毫
老美在国际习惯了高姿态,和任何国家交往都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
虽然不想在亚洲轻启战端,甚至连越南战场都计划撤军,但嚣张跋扈的气焰却是一点没降低。
毛主席认清了其纸老虎的本质,在中国这条崛起的巨龙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在战场上讨不到半点便宜的老美,将视线对准了国际外交领域上,由他所挟制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断的给新中国找事儿和挑衅,期间还夹杂着对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
但在周总理所带领下的外交部,每一次都将这些阴谋诡计粉碎在襁褓里,不仅树立了我泱泱大国的光辉形象,还在国际上传达了作为“东方巨龙”的善意。
一位美国记者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绞尽脑汁想要让周总理在国际上颜面扫地,可以周总理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使团,不仅所有人形象良好,并且在国际谈判上也几乎所向披靡。
就在美国记者准备放弃的时候,恰好看见周总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不由得计上心来:
“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号称地大物博,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难道说中国连一支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吗?”
美国记者的丑恶嘴脸一览无余,但周总理依旧不慌不忙,拿起桌上的钢笔,示意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只钢笔可是大有来头,虽然是美国产的,但却是一位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便留了下来。”
周总理的话还没说完,这位美国记者便脸色一变,灰溜溜的钻出人群离开了,这种自取其辱的采访经历还不是个例。
另一位美国记者似乎对中国的人文称呼很感兴趣,对于中国人为何将走的路称作为马路提出了疑问,而周总理只用了简短的一句:
“那是因为中国人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自然就称作马路。”
这位美国记者似乎对中国的历史做过研究,在得知清王朝时期,紫禁城大小房屋近千间,却没有一间茅厕,而新中国成立之后,该修建多少间茅厕一事也提出了疑问,结果周总理微笑的伸出两根手指:
“两个。”
“两个?”,现场的所有人都不明所以,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可有着四万万人啊!
“对,就两个”,周总理略一停顿,做出了解释,“一个男厕,一个女厕。”
这时另一位记者很显然对周总理本人更感兴趣,对于这样一位惠风和畅的一国领袖,他的家庭生活当然也被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他和夫人邓颖超的感情常被人艳羡。
“总理阁下,您见过最美丽的女人是谁?”
周总理的态度温和,眼中名为思念的情感呼之欲出,他看着对方无名指上的戒指说道:
“我的夫人就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人,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想来你的爱人也是你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吧!”
周总理睿智的话语让这位记者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语,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外交事业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论是在对方的言语攻击上,还是有心套话上,亦或是从中挑拨,都没有退缩半步,将我泱泱大国的底线严防死守!
国家底线,寸步不让
1960年,周总理出席了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召开的记者招待会。
因为我国与尼泊尔交界处,正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但两国在这一山峰上的画法有所不同。
不过由于珠穆朗玛峰的特殊性,两国都没有对这一山峰的地界划分有所说明,这给当时采访的美国记者找到了机会。
“总理阁下,中国和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上的边界划分不一致,是因为你们在平分这座山脉上有所分歧吗?还是说中国希望尼泊尔按照你们的地图来处理边界问题。”
原本这位美国记者所想的是,周总理不论回答是与不是,都会掉入他所设置的文字陷阱中,但周总理未有片刻犹疑,开口道:
“也就你们美国会想着分开,难道不应该是这座珠穆朗玛峰将中国和尼泊尔牢牢连接在一起吗?”
周总理睿智的回答,令这名美国记者哑口无言。
一旁的尼泊尔的外交人员对周总理表达了敬意,之后还与中国的外交使团进行了友好交谈,美国记者没能扰乱中尼两国的关系,反而让中尼两国更加团结了。
1955年的万隆会议,部分与会国家十分敌视和畏惧新中国。
因为彼时我们虽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更兼刚在朝鲜战场把美国打的灰头土脸。
邻居们担心中国强大后会走美苏的老路,搞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采取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
万隆会议
现场的这种担心,周总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放下了之前写好的发言稿,在会议间隔的休息时间,重写了一份稿子。其中,这样一句话时至今日还如黄钟大鼓一般震耳发聩: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立异的。”
在总理发言的过程中,现场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只有总理那悠扬浑厚的声音激荡在会场上空。
待到总理演讲完毕,听众却沸腾了。
全场掌声雷动,声音的浪潮如山呼海啸,裹挟着巨大的尊敬,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
中国是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礼仪之邦,作为东道主,自然不能在接待礼仪上落人口舌。
于是,周总理便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汇集八大菜系之长、色香味俱全的精美国宴,来为尼克松接风洗尘。
这次晚宴上,尼克松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居然一反常态,亲自起身为周总理脱大衣。
如此礼貌和亲昵,除了入乡随俗,近朱者赤之外,还有着对周总理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在结束访问之前,尼克松就两国建交提出了许多讨论,这也促使了《联合公报》在上海顺利发布。
尼克松访华虽然仅仅只有一周的时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里程碑似的足迹。而其中就有一则有趣的谈话过程。
尼克松时常听美国的外交官员在面对周总理时,总会有一种无力感,他不信邪,偏要试试。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向周总理提出了这样一句疑问:
“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抬起头来走路,为何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呢?”
周总理听罢不急不缓,十分从容地说:
“我们中国人正走在一条名为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因为是上坡路,所以要低头走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资本主义的下坡路,当然只能抬头走路。”
一席话说完,如平地惊雷,尼克松终于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而之后在参观由我国自主设计及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时,尼克松又一次被周总理柔中带刚,睿智机敏的回答深深折服。
南京长江大桥建造完成后,每天川流不息,人流不止,尼克松本来只是好奇这座宏伟建筑上每天大概会有多少人穿行,遂提出了这一疑问。
原本想着会是个大概的数字范围,没想到周总理却给出了“五个人”的答案!
“只有5个人吗?”
“工农兵学商,可不就是五个人吗?”
一次次对外交往的过程,让周总理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才华,在全世界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深厚涵养,更让他吸粉无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苏联总理柯西金,曾面带羡慕之情地对毛主席说:
“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柬埔寨国家元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曾经说:“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而当周总理病逝后,她悲痛欲绝,还在书架上专门设了周总理的牌位,定时供奉。
如此这样一位惠风和畅的国家领导人,终究走到了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为此联合国为他降下半旗。
当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7个,但却有130多个国家特地发来唁电哀悼。
当时的朝鲜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听闻这一噩耗时,当即落泪,但彼时的他正准备做眼部手术,医护人员劝他不要哭,但他强忍住悲痛说道:
“周恩来总理逝世,我没法不流泪。”
周总理无儿无女,但却领养了很多革命烈士的遗孤。对于这些孩子和自己家的亲戚,周总理一视同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故旧亲朋托他给安排个一官半职,但他都严词拒绝了,并且还定下了家规十条,就连妻子邓颖超的工作职称也是极尽打压。
正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国家元首,却又在国际外交领域做到了不惧挑战,不落下风。
也正是有了周总理的带领,中国外交事业才能在代代相传中严守国家底线,发挥大国风范。
让我们在周总理诞辰125岁的时候,向这位惠风和畅的领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