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端午节前,高安市大城镇的退役军人事务所和武装部联合采集退役军人信息,主要目的是统计在世和去世的退役军人,对于退役军人的身份进行查证和核实。
当时负责信息采集的工作人员走访所辖各个村的退役军人情况,经过连日的走访,他们来到了洲上村,村里的退役军人都前去做了登记。
采集完信息之后,工作人员向周围村里人打听还有没有退伍军人,围观的村民,连连摇头:“没有了。”
得到村民答案的采集人员,转身就开车前往下一个村。然而百岁老人陈训杨却从村里面气喘吁吁地走出来,想要追上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车。
周围的人看着眼前这个瞎眼老人,忍不住上前询问:“陈叔,怎么了?”
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陈训杨并没有急于说话,而是歇了口气告诉众人,他也是退伍军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忍不住起哄、嘲笑陈训杨,却没想到陈训杨真的拿出了他的复员军人证和23枚军功章。
周围起哄的人顿时哑口无言,没想到陈训杨平时看着特别低调,却有这么多军功章。
随后陈训杨的孙子陈传球,带着爷爷的复员证和23枚军功章赶到了退伍军人事务中心,所内的副主任贾芳看到复员军人证和23枚军功章便震惊不已,不敢相信这位百岁老人竟然有这么大的战功。
陈训杨
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贾芳副主任还是忍不住对记者说:“没想到这个老人有这么大的战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战功累累的老人要隐姓埋名六十年?他究竟立下过怎样的汗马功劳?
这件事还要从1920年6月24说起,陈训杨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从小家里穷得响叮当,加上又有六个兄弟,陈训杨时常连口饱饭也吃不起。
虽然家庭穷困,但是也不失生活的乐趣。作为最小的老七,陈训杨从小受尽了宠爱。父母疼爱幼子,对于陈训杨也是听之任之。童年的陈训杨就在村里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些时候,还会玩各种打仗游戏。
陈训杨在孩子中间很受欢迎,俨然成了孩子王一样的存在。穷困的家庭并没有影响陈训杨的成长,但是当大哥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之后,小小年纪的陈训杨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时光飞逝,陈训杨慢慢长大,几个哥哥也陆续离开了家中,不是被抓去当壮丁,就是去主动抗日。
当时的中华大地上,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为了保护家园,很多有志之士想要参加抗日打鬼子,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村里的大多数小伙伴都出去抗日去了,陈训杨心痒难耐,想要随着朋友一起去参军。但是父母却不同意,家中只剩下幼子陪伴左右,其他六个孩子杳无音讯,甚至连一封家书都没有,是死是活都不清楚。
如果陈训杨再去参军,那么这个家中就只剩下两个孤寡老人了。考虑到家中的情况,陈训杨最终没有去参军,而是选择在家务农,奉养父母。
父母养活了七个孩子,不可能让他们最终老无所依,所以陈训杨决心赡养父母到百老归山。但是天不遂人愿,1948年,28岁的陈训杨被国民党抓壮丁参军。
陈训杨跟随着国民党参加解放战争,想不到刚进队四个月,还是个新兵蛋子,甚至连开枪都不怎么熟练的陈训杨就被解放军俘虏了。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
那是陈训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解放军,即使是面对俘虏,解放军也十分优待,一方面又想回家继续奉养父母,一方面又想参加解放军。陈训杨思虑再三,最终被解放军里面和谐有爱的氛围感动,毅然选择保家卫国,参加了解放军,编入第四野战军16军46师138团。
“那碗面吃得好香哟!”
老人至今还记得被解放军俘虏吃到的第一顿饭,原本陈训杨只有窝窝头吃,可他啃不动又冷又硬的窝窝头,看着吃不下东西的他,解放军战士带着他走到厨房,亲手下了一碗面给他吃。
那是他被抓壮丁之后,吃到的最好吃的一碗面,也正是因为这碗面,陈训杨明白了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不同之处。解放军更像是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没有官僚作风,也没有来自老兵的欺压。
为了让战士尽快熟悉起来,部队里会定期召开诉苦大会,被别的战士说的泪水连连的陈训杨也忍不住分享自己家中的情况。
当他说出自己家6位兄长都在战争中牺牲之后,在场的战士都感触颇深,十分同情他。
随后,连长和指导员带着全连将士为他制作了家人的灵牌。他的连长和指导员主动为他托举灵牌祭奠。
连长的举动打动了陈训杨,直到现在这个百岁老人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脸上露出怀念的神情对记者道:“他们感动了我的心,我就要求入党,他说要15年,后来我一年就争取到了。”
受到战友鼓励的陈训杨,满怀着热血投入到了解放战争中,为了能够尽早入党,每次战斗,他都冲在最前面,勇猛的他最终在淮海战役中屡立战功。
淮海战役
1948年10月11日,淮海战役缓缓拉开序幕,毛主席提出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山东枣庄和临沂,牵制孙元良兵团,减轻华野压力,最后由刘伯承牵制华中国军。
1948年10月27日,中野四个纵队已经进入徐蚌战场,至此,淮海战役已经发展成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最后,毛主席下令由陈毅和邓小平共同指挥。
虽然老人说他参加了淮海战役,但根据笔者查证,第四野战军前身乃是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在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之后又准备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的平津战役,根本无暇参加淮海战役,老人所说的参加淮海战役,不知道是不是口误。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这次战役对于解放南方有着重要意义,当时长江以南的各个城市仍然处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而在两军中间,有着长江这样的天然防线。
自古以来,长江便被视为天堑,水位在4、5月份就开始上涨,而解放军渡江战役之时,正是水位猛涨期。汛期的长江风大浪高,少有平息之时。
长江下游宽度有2到10公里,就算没有人阻挡的情况下,正常人也很难渡江,何况在河对岸还有国民党军严防死守。
为了守护最后的战场,国民党在长江沿线1800余公里上,布置了70万人的兵力,装备和解放军有着天壤之别,光军舰就有26艘,炮艇56艘,舰艇40艘,除了占据江面上的优势,国民党还占据空军优势,300余架飞机来回不停地在长江江面上空巡视。
除此之外,英、美等国也有军舰在上海吴淞口外海,随时给国民党军队提供帮助,这些客观因素,给渡江战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果从兵家角度来分析,国民党占据了天时地利,此次战役发动时间在汛期,这就是天时,而长江天堑就是地利。除此之外,国民党还有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两相对比之下,装备简陋的解放军简直就是必输无疑。
渡江战役
防守解放军的国民党部队,制造了江心洲和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并且在河岸边,制造工事,想要凭借着长江天险,在海军和空军的支援下,在长江中大肆杀伤解放军。
解放军在渡江之前就已经明白这一仗的艰险,为了能够打赢这一仗,在渡江之前就派“突击队”提前渡江,抢先占据渡口,为后面的大部队打开通道。
在选择“突击队”的时候,解放军部队制定了三个条件,一是党员,二是南方人,三是识水性,只符合南方人这个条件的陈训杨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直到现在记者采访,陈训杨老人家还带着笑容强调:“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我不会水。”
报名成为突击队员的时候,陈训杨便明白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斗,两军形势谁都看得明白,最重要的是,当时的长江巨浪滔天,一不小心便会翻船,不识水性的陈训杨如果掉入长江,那么大概率会牺牲,但是即使这样,陈训杨还是想为革命事业出份力。
老人的儿子陈坝根对着记者回忆道:“当这个‘突击队’队员,我的父亲和战友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率先抢占渡口,打掉敌人的堡垒。”
作为突击队员的陈训杨和300多名战友一起趁着夜色渡江,但是解放军这边的装备只有从民间征集到的8000只木船,还有一部分自制的汽船和竹筏,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只能搭乘着这样简陋的装备过江。陈训杨他们作为突击队自然只能分到竹筏小木船这样的装备,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渡江决心。
渡江战役
当他们的船航行到江面中间的时候,敌人的炮弹就不断地向着江面上打来,突击船旁炸起冲天的水柱。这时候陈训杨他们的船进退无门,只能按照之前部队对他们的训练,在船上进行躲避射击。
眼看着旁边战友的木船不断被打翻,成片成片的尸体漂浮在江面上,陈训杨他们更加卖力地往前冲,只有一往无前,他们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在枪林弹雨间,陈训杨撑着船不断在其中穿梭,将战友送到渡口之后,又将船撑回去,继续接送战友。
循环往复间,陈训杨不知疲倦,从凌晨三点一直到清晨八点,一共6次横渡长江。当时的长江中下游,水流湍急,容不得有一点失误,但是陈训杨却来去如燕,帮助战友一次又一次渡过长江,到了最后,原本的小木船已经损失严重,不能再被称为船,而是炸成了碎木板,陈训杨就带着战友浮在碎木板上,最终他们一行人成功完成任务,顺利渡过长江。
可惜的是,原本300多人的队伍,上岸的只有50人左右,经过一整夜奋战的士兵们已经十分疲惫,但是他们却不能休息。上岸了之后,才是最危险的,他们的人数较少,随时都有被国民党偷袭。
即使脚上的鞋子和裹脚布全都湿了,他们仍然时刻不停地向对方的阵地而去。满脸土色的解放军战士悄悄向着国民党军队的阵地靠近,想要将国民党士兵一网打尽。其实那个阵地上国民党的兵力并不多,这只是一个防守解放军的要点,并不是主要战场,所以他们区区50个人才敢保围阵地。
包围阵地之后,他们一行人就开始发起冲锋,双方激战,一阵枪声过后,陈训杨终于带领着战士们拿下了这个阵地,原本有50个人的他们,锐减到只有13人。这场战斗,陈训杨印象十分深刻,这是九死一生的战斗。
300个同志只剩下了他们13人,实在是让人痛心,不过,也正是突击队员的勇敢,吹响了渡江战役的前奏。
陈训杨也因为在战斗中的勇敢表现,荣立一等功,作为旱鸭子的他被授予“水上英雄”的称号。不久,在江山县城的战役中,陈巡杨再次荣立一等功。同年6月份,他就被破格允许在广丰县入党。
陈训杨
渡江战役结束后,陈训杨路过家乡,却并没有选择停下脚步,而是前去解放大西南。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位于西南的云贵川,地势崎岖,山高林密。秦岭、大巴山和武陵山山脉,是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内地和川蜀的联系,国民党军队以地形为依托,退居川蜀与解放军决战。
川蜀不但地形奇特,天气也十分闷热,林中多有蛇虫鼠蚁,对于行军十分不利。
最重要的是,川蜀之人尚武,民风彪悍,山中时常有军阀土匪出没,就连日军全盛之时,都拿川人没办法。
国民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带着军队退到川蜀之地,他们想要借着川蜀本地的军阀和土匪与解放军抗衡。
但解放军行军迅速,让他们的愿望落空。第四野战军浩浩荡荡地宣布要进攻两广,连续急行军,让国民党感受到了来自解放军的压力。陈训杨跟随着四野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了行军作战过程中的困难,在一天之内负重前行180公里。因为行军过程中吃苦耐劳,陈训杨还曾被评为行军模范。
另一方面第二野战军秘密行军,迂回西南,打了国民党一个措手不及。总指挥刘伯承曾高兴地告诉部下:“毛泽东就是要这种气氛,这很好。”
自此,国民党在西南战场上节节败退,自衡宝战役之后,国民党军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国民党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所部分别在云南昆明、西康雅安、四川彭县通电起义。
起义结束后,蒋介石败逃台湾,解放军彻底进入西南地区。
蒋介石
之后陈训杨一直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半年时间就跨越了六省区,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成都会战。由于在行军过程中长期扛30多斤重的轻机枪,他的右肩明显低于左肩。这并不是他在征战过程中留下的唯一创伤,1950年,在云南剿匪之时,陈训杨的左眼被弹片擦伤,当时在军中治疗之后并无大碍,依旧能够清晰视物。在这次解放西南战役中,陈训杨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解放战争之后,陈训杨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陈训杨就已经随着大军前往朝鲜,作为首批入朝的战士,陈训杨永远记得朝鲜有多么冷。
在忍受寒冷的同时,还要经受炮火的攻击,飞机不断从头顶飞过,炸弹将整个战场都炸得没有一块好地方。
身为南方人的陈训杨见识到了北方的酷寒,刚到朝鲜的时候,他们甚至连一床棉被都没有,只能互相依偎着入睡,这样才能保持体温。
陈训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战友的牺牲,那是很平常的一天,战斗结束之后,战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取暖。很快到了陈训杨上值的时间,意犹未尽的陈训杨拍掉自己身上的雪,向着远处的岗哨走去。没走几步,就听见后面一声巨响。
轰!
美军向营地投掷了一颗炮弹,等他回过头来,看着刚刚战友休息的地方,已经尽是残骸了。这些陪伴着他一起入朝,一起打仗,一起唱歌,一起欢乐的战友,就这样牺牲在他的面前。
来不及悲伤的陈训杨只能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继续在朝鲜战场上征战,在朝鲜的陈训杨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和抗登陆作战,后来更是一直驻守在朝鲜平康、铁原前线。
直到1953年,他才从朝鲜归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陈训杨参加了十多场战役,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陈训杨结束了自己的征战生涯,复员返乡,离开部队之前,杨得志嘱咐他们不要居功自傲,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搞好家乡建设。
此后,陈训杨果真谨记杨得志的叮嘱,从不主动讲自己的事迹,就连身边的亲戚朋友,对于他也是一知半解,并不知道当年的他有多么勇猛。
记者曾采访他的孙子陈传球是否直到老人家的事迹。
陈传球回答说:“打仗的事儿爷爷倒是讲过不少,但我们哪里知道,主角竟是他。”可见回到家乡的陈训杨有多么低调,连他的孙子都不知道这些事情,更别提村中村民。
回到家乡之后,正是社会主义初级时期,周围的村民将自己家里的东西上交,憨厚的陈训杨一句话没说,拿出自己的复员补贴买了两头大水牛上交,剩下的钱送给了贫穷的村民。1956年,经人介绍后和卫生院的医生喻美容结婚。
结婚后,两人感情还算不错,但是经济条件却不是很好,刚结婚的时候,甚至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因为陈训杨对待集体的无私奉献,家里一直过得紧巴巴地。
复员之后陈训杨原本是从事林业工作,后来家乡要修建水库,曾在部队有过工作经验的陈训杨毅然前去修建水库,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就连一起修建水库的村民都感叹陈训杨是最认真的。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他就像是一个不会累的人。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陈训杨甚至错过了四个孩子的出生,他的妻子因此对他颇有微词。认真勤劳的陈训杨很快升迁,但是他却主动拒绝,想要回家当又苦又累的农民。
回到家乡的他,因为为人正派,很快成为大队书记,群众只要有什么苦难,都可以找他解决,直到现在老人家依旧是群里面德高望重的前辈,很多老人家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
陈训杨和妻子喻美容
到了1993年,陈训杨旧伤复发,70多岁的他,被摘除了左眼球。他的儿子想要去民政所报销这笔费用,陈老却教育儿子:“家里出不起这笔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
为了让家人歇下去报销的心思,陈老甚至连报销发票都撕掉了。这样顽固的陈训杨是不想给党添麻烦,即使是自己苦点,累点都没有关系。
直到现在老人家对于自己的事迹,依旧谈论的不多,村里人和身边人都不知道,记者曾经问过,为何他能保守这个秘密60年。
老人家回答:“想想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都倒下了,我还能活着,成了家,生了儿子,我哪有颜面到处对别人宣扬呢?”
这是老人家对于牺牲英雄的缅怀,也是老人家对于自己的苛刻要求。陈训杨老人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更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战功卓著,舍己为人,友爱乡邻,实在是我辈楷模。
如今,百岁老人陈训杨已经有了重孙子,他的那一摞军功章已经成了家里的传家宝。虽然他的家庭现在依旧贫困,但是他们一家人一定会勤勤恳恳把生活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