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In 1982, The Mainland Sent A Letter To Chiang Ching-kuo To Discuss Unification, Song Meiling Made A Request, And Deng Gong Asked: Is This Realistic?

2023-05-29 16:39

1982年7月24日,时任中央对台问题工作小组的副组长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第二天,这封信同步在两岸的报纸上被完整地的登出。

此信上,廖承志下笔言真意切,字里行间皆是诚挚情感,尤其是他引用周总理的那句“寥阔海天,不归何待?”更是将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1982年,海峡两岸之间还没有太多的交流,虽然此时局势已经不像过去那般彼此敌视,但也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在这个时间点,究竟是发生了哪些事情,才推动了中央对台态度的变化?

廖承志是谁,这封信为何是由他来写?蒋经国在收到这封信后,他的态度又是什么?

自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的未来就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最关切的问题。可在蒋经国上任后,仍然延续他父亲的主张,实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当时,蒋经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他的态度就是国民党的态度。

可是如此死硬的态度终究不利于两岸和平,尤其是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公开以后,台湾背后最大的支持者美国,已经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更让外界期盼台湾当局态度的改变。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1979年元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同美国建交的日子,也是这天,我国的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一份《告台湾同胞书》。

声明中,我国政府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呼吁台湾当局放下对抗态度,并希望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来结束两岸实质对立的这一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对台问题工作小组正式成立。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担任组长,廖承志为副组长,由他们负责对台事务,推动两岸关系走出实质性的进展。

可以说,对于中国革命的忠诚,在廖承志的身上绝无半点质疑。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以及廖承志与国民党的特殊关系,小平同志才推荐其担任对台小组的副组长,协助邓颖超处理对台事务。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在邓小平成为了我国第二代的领导核心之后,大陆对台的工作方针也悄然出现了新的变化。

小平同志巧妙地结合了当前世界的形势,将所有中央文件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都做出了新的陈述。

例如,过去的中央文件中都以“解放台湾”为对台工作的总指导原则,而小平同志则将其改为“和平统一”。

除此之外,小平同志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他表示,台湾问题是自己人的问题,统一之后,台湾地区仍可保留原有政治制度,蒋经国还可以继续担任台湾省的领导人。

在有关两岸交往上,新的方针也有着重大的改变。过去,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数百万原本在大陆生活长大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还留在大陆,区区海峡,虽不遥远,但却隔绝了两岸亲人的感情。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因此,我方主动提出,可以开放途径,让台湾岛上的人能够重回故土,返乡探亲。

党中央提出的种种友好方针,在台湾岛上也掀起了阵阵波澜。许多国民党的老兵都提出诉求,要求台当局能够做出回应,允许他们回到大陆探亲。

蒋经国虽然身为国民党主席,可面对如山般的民意,也很难违背这股庞大的力量,此时,对于是否应该与大陆重启交流,他的内心也很纠结。

1981年,蒋经国派出沈诚来到大陆。

虽然沈诚此次来大陆是以个人身份,但是对台小组还是代表中央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尤其是当被邀请前去蒋介石的故居参观时,沈诚大吃一惊,他发现几十年过去了,“先总统”的故居还是焕然一新。

原来就在去年,中央在廖承志的建议下,特批了一笔经费用于修缮蒋介石的故居。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此时沈诚来访,刚好可以邀请他去参观,沈城看到之后内心激动不已,还拍了不少照片带回了台湾,并送呈给了蒋经国。

当蒋经国看到被修缮一新的故居时,他心中感慨万千,对沈诚说道:

“共产党还是讲情面的,我没想到他们不仅没有拆除父亲的故居,反而还维护的这么好,这份心胸值得我们学习。”

不久后,蒋经国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登载在台湾本地的报纸上。

文章中,蒋经国谈到了他父亲在大陆时的故居,至今仍保留完整,同当初离去之时并无区别。

可是,蒋介石已经离世七年,他的棺椁仍未下葬,还悬停于慈湖之上,每每念此,蒋经国都只觉得潸然泪下,对不起父亲。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蒋经国的这篇文章,在发表后很快就传回了大陆。

邓颖超身为对台工作小组的组长,本就高度关注着海峡两岸的变化,她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敏锐地捕捉到了蒋经国态度的松动。

于是,邓颖超将这篇文章报告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得知之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立刻决定给予回应。

最终,经中央会议讨论,决定由廖承志主笔,写一封信交予蒋经国。

廖承志与蒋经国是故交,曾经的关系十分要好,由他来写这封信,既不显得突兀,也比较能为蒋经国接受。

本是同志

事关两岸未来,接到任务后的廖承志丝毫不敢怠慢,为了能够起到最好效果,廖承志把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三天,苦思冥想该如何动笔。

写完数稿之后,廖承志又不满意,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那些高谈阔论,以感情为出发点。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有了思路之后,廖承志下笔便不再顿塞,仿如行云流水。写完后,廖承志顿笔抬头,炎炎日光透过玻璃射在信纸上,他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与蒋经国二人已经有近四十年未见了。

廖承志出生于1908年,比蒋经国稍长两年。幼时,两家人住在一处,他与蒋经国彼此一块学习,一同玩耍,形影不离,情同手足。

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尚不明晰,适逢天下大乱,军阀割据。

廖承志之父廖仲恺与蒋经国之父蒋介石,本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同聚在中山先生的身边,受此影响,廖承志与蒋经国在小小年纪之时,便立下誓言,要向父辈一样,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年轻时,蒋经国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朝气蓬勃,志向远大。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听闻消息后,15岁的蒋经国当即加入了游行队伍,与同学们一同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的丧权辱国行径。

“五卅运动”之后,蒋经国被学校开除,后又因参与游行被北洋军阀逮捕,关了两周的监狱。同年十月,蒋介石将蒋经国营救出来,并送往了苏联。蒋经国就这样告别祖国,进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蒋经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在班里担任党小组组长的人叫邓希贤,是一位从法国巴黎来到这里的进步青年,蒋经国每每与他探讨共产主义,都只觉得豁然开朗,并对他佩服至极。

多年以后,蒋经国归国参加工作,方才知道他的这位昔年同窗,还有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邓小平。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曾经的屠龙者如今也举起了屠刀。

蒋经国对他的父亲第一次感到了失望,他发文抨击自己的父亲,指责他背叛了中国革命。

同样对蒋介石的行为感到失望的,还有廖承志及其母亲何香凝。两年前,廖承志的父亲为国民党右派所害。

悲伤之余,廖承志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他还在国民党中,希望可以改变这一切。可是当蒋介石也与右派同流合污时,廖承志终于对这个政党失望了,一怒之下,他脱离了国民党,并在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廖承志以代表的身份来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之后,他没有立即回到国内,而是进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廖承志曾经身为蒋经国的兄长,没想到如今却成为了他的学弟,这不免令人感叹命运的捉摸不定。

得知廖承志来到莫斯科的消息,蒋经国很高兴,很快就来找他。阔别多年,本应是手足相见,但蒋介石长子的这层身份,却成了两人间一道隐形的隔阂。虽然还是热情的拥抱迎接,但两人心中都明白,恐怕像这样的和谐的日子已经不剩多少了。

因为比廖承志早来几年,蒋经国便主动承担起了向导的角色,带着廖承志游览了莫斯科。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工人领导的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在这里,劳动者是这么的光荣,神圣而不可侵犯。

曾几何时,国民党的初衷亦是如此,只是如今……想到这里,两人默契的不再去想。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最后,蒋经国打破了沉默,主动开口道:“廖兄,我过完元旦之后,便要下去劳动了。纸上得来终觉浅,我相信,在经过劳动锻炼之后,我会得到不一样的认知。”

廖承志想张口,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终,他下定决心问道:

“你知道你的父亲现在在国内做什么吗?他正在变成你我二人曾经立誓要打倒的对象,他正在对我们共产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若有一天,你回到国内,该如何抉择?”

听到廖承志发问,蒋经国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沉默不语,良久,才说道:

“他毕竟是我的父亲。”

此时,天色渐黑,入冬的莫斯科的夜晚寒冷无比,已不再适合同游,于是廖承志停下脚步,说道:

“经国,告辞。”

两人此时还不知道,经此一别,再见便是陌路。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家书

待信件写好后,廖承志先将其交给了组长邓颖超,邓颖超看过后,又把信送呈了邓小平。

小平同志曾经与蒋经国也是同窗,对他甚是了解,于是他说:“我看,与其交给本人,不如将其在台湾地区公开,可能效果更好。”

小平同志是认可这封信的内容的,但是他又考虑到了另一层,那就是两岸现在并没有实质性的破冰,这封信未见得就那么容易送到蒋经国的手上。

如此,不如直接在报纸上公开此信,让其经过两岸民众的审阅,也许更好。

经小平同志这么一提醒,廖承志也觉得这样的方法更为稳妥,于是就准备办理此事。可是在当时的台湾地区,白话文还没有完全推开,这封信未必会引起台湾同胞的共鸣。

于是,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廖承志又对写好的信仔细修改了一番,将其改成了文言文版本,以便更适合于在台湾地区登报。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最终,两封相同的信,一篇白话文,一篇文言文,就这样在两岸同时登出了。

1982年7月25日,两岸的民众在同一时间看到了这封刊登在报纸上的信,其中传递出的情感,激起了民众心中无限的共鸣,在两岸之间久久回荡,不能停息。

据后来蒋经国的秘书所说,看到这封信后,蒋经国站在窗前,久久不语。许久之后,才交代了一句:“将这封信转交给夫人。”

以当时的情况,两岸对峙的时间长达几十年,即便是蒋经国也不敢贸然打破僵局,尽管这封信带给他的触动也很大,可他最终还是将这件事交给了宋美龄处理。

此时的宋美龄远在美国,收到这封信后,她的态度却很固执,尤其是她说的:“敝帚自珍,幡然来归”,更是令台湾当局的不少人觉得,两岸的和平恐怕并不现实。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对于国民党的失败,宋美龄一直耿耿于怀,不肯接受失败。

时至今日,她还妄想着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后来在邓小平接受美国记者访问时,记者提到了这个问题,邓小平笑着反问道: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你觉得这个现实吗?”

不过,无论宋美龄是何强硬的态度,远在美国颐养天年的她,终究左右不了两岸的大势。

蒋经国心里很清楚,时代已经变了,连美国都不再支持台湾,再像过去那样与大陆保持敌对状态,已经不是正确的选择。为此,他几次派遣密使前往北京,协商解决问题。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可惜的是,就在谈判期间,廖承志却因为重病不治,于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最挂念的还是台湾问题,可惜台湾问题还是未能在他的见证下彻底解决。

惊闻廖承志去世的消息,蒋经国悲痛难言,他现在也是诸病缠身,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通过沈诚向廖承志的家人表达慰问的同时,他也意识到,台湾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了。

此后,在蒋经国的授意下,沈诚先后与邓小平、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并就台湾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

1987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商讨,台湾当局最终开放了允许国民党老兵回到大陆探亲的渠道。对于这批返乡的游子,大陆方面也是真挚欢迎。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一时间,两岸都在热议回归问题,所有人都觉得,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到大陆只是个开始,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

只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1988年,蒋经国在台北突然去世。

他的去世,致使两岸的谈判协商一度遭到暂停,新上任的李登辉表面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却在背地里大行分裂之事。

直到今天,台湾问题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际局势的变幻,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近几年的剑拔弩张的气氛,让和平统一之路更是举步维艰。

只是希望台湾省的民众都能够明白一个事实,两岸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82年大陆致信蒋经国共商统一,宋美龄提要求,邓公反问:这现实吗

大洋彼岸的国家只是将台湾当作遏制中国的筹码,要想真正的实现和平发展,还需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昧地投靠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