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In 1961, A Farmer From Hunan Went To Zhongnanhai To File A Complaint And Was Stopped.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His Father Was A Benefactor Of Chairman Mao

2023-05-29 16:47

1961年的一天,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民来到了中南海的门口,面对警卫员的阻拦,他表示自己这次来是要找毛主席告状的。

警卫员并不知道来人的身份,于是把他拦在了门外,男子见状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十几封信件,这些信件上都有毛主席的署名,男子称这都是毛主席之前写给自己父亲的回信。

看到这些信件警卫员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这件事通知给了上级,没过多久毛主席的秘书就来到了新华门外,亲自将这位男子迎接了进去。

他告诉男人毛主席最近比较忙,所以先安排他住到中央办公厅的招待所里,等到毛主席有了时间就会亲自和他会面,那么这个男子究竟是什么人,毛主席又为何如此重视他呢?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网图

进京告状

其实毛主席和这位前来中南海告状的男子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男子名叫贺凤生,他的父亲贺晓秋是毛主席姑表弟。

而在亲戚身份之外,贺晓秋还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毛主席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这个表弟以及他的家人。

父亲去世之后,贺凤生便希望可以尽快到北京见一见主席。可是贺凤生从小体弱多病,他小的时候家里没钱看病,还是毛主席特意拿出稿费,给贺晓秋汇款300元帮他看好了病。

从那之后他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他担心自己受不了长途旅行,便想着在家里养好身体,再找机会去北京。

一天贺凤生因为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可是他到了医院刚刚坐下,就有一名医生走过来询问他是不是党员干部。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网图

这个问题让贺凤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自己看病和是不是党员有什么关系,不过随后他如实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是党员干部,只是一名生产队长。

听到贺凤生的话,对方追问他是否有镇上开具的证明信,贺凤生反问对方难道看病还需要证明信。

结果对方接下来的话让他傻了眼,医生告诉他按照规定,如果不是党员干部而且没有证明信的话,他们是不予接诊的。

听到这个话贺凤生非常的愤怒,他质问医生医院就是给老百姓看病的地方,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规定,那是不是意味着普通百姓如果得了病,没有关系就只能等死?

面对贺凤生的指责,医生不为所动。当时贺凤生的病情比较严重,他急需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个时候他想到之前。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网图

自己写信和毛主席说了父亲去世的事情,毛主席回信中很挂念自己的身体,还给自己寄了钱回来,这次看病他正好带着那些钱和那封信。

虽然贺晓秋和毛主席有亲戚关系,可是他从来没有和外人说过这些,他觉得如果靠着这层关系得到优待,那么会给主席带来困扰。

在他看来自己和主席关系的意义在于,自己可以通过这层关系及时反映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改善乡亲们的生活。

而贺凤生也和父亲一样,平时十分低调,因此没人知道他和毛主席的关系,可这次他不得不把毛主席的回信递给了贺凤生。

当医生看到信尾的署名之后,对待贺凤生的态度立马发生了转变,没过多久贺凤生住院看病的事情就安排妥当了。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虽然顺利住进了医院,可是想到其他百姓看病可能遇到的种种麻烦,他辗转反侧,他觉得这件事一定要及时反映给主席。

因此在出院之后不久,贺凤生夫妻俩就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随后就上演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在招待所等待几天之后,贺凤生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一开始他非常紧张。看到他的反应毛主席主动拉近两人的关系。

表示按辈分算,你是我的侄子,听到熟悉的家乡话,贺凤生顿时轻松了不少,随后他就向毛主席反映了自己见到的问题。

除了看病的经历之外,他还表示最近村里搞公社,把村民的铁器收走炼钢,可最后练成的却是不能用的废铁,这已经影响了大家的生活。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另外公社搞食堂,一开始大家吃得还挺好,可是很快就吃不饱肚子了,现在连吃米糠都成了奢望。看到毛主席一直都在微笑倾听,贺凤生越说越起劲,一直说了整整一个下午。

听了贺凤生的话,毛主席表示这些意见都很好,他也很感谢贺凤生可以将这些问题告诉自己。随后他还给了贺凤生两个权力,一是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自己,第二就是如果发现了问题,随时都可以向自己反映。

听到毛主席的话贺凤生非常感动,在之后他没有请求过毛主席帮忙,但是经常会写信反映一些基层的问题。那么他的父亲贺晓秋为何能引起主席的诸多注意呢?他和主席的渊源还得从幼年说起。

幼年好友

贺晓秋1989年出生在湘潭市韶山乡韶光村,他的家距离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村只有10里地,两家相隔并不远,彼此之间也经常走动。

贺晓秋比毛主席小5岁,不过两个人在小时候相处得非常融洽,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随着两人年纪渐长,他们也被送到了同一所私塾读书,两个人既是表兄弟又是同学,关系也变得愈发亲近。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1911年的时候,毛主席考上了湘乡驻省中学,为了求学去往了长沙。在表哥的影响下,贺晓秋也很喜欢学习,他也希望可以继续读书深造,他想要追随毛主席的脚步离开家乡求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可是他的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在她看来当时的世道非常混乱,读书不会有什么出息,出去读书还不如在家里好好种田,帮忙分担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

最终贺晓秋拗不过母亲,决定留在家中务农。与此同时毛主席在读完初中之后,顺利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在那里他除了学习到了知识之外,还接触到了进步思想,这些思想对毛主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立志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毛主席还和蔡和森等人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课外实践来研究哲学,这段经历对毛主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他们不仅会讨论学术上的问题以及学习方法,还会讨论如何改造社会之类的内容,同时他们还会经常就着这些问题和同学与老师讨论。

在这期间毛主席对于很多社会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这对他之后参加革命非常有帮助,后来小组成员约定在讨论的时候不谈物质金钱、情情爱爱以及家庭的琐事。

而是将精力都集中在讨论人类本性、社会发展、世界格局以及中国未来之上,也正是在不断的讨论中,毛主席心中逐渐有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求学期间毛主席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1917年的时候,一支战败的北洋军队溃逃至长沙附近,在当时北洋军队抢劫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避免长沙百姓遭到抢夺,毛主席主动联系了长沙的警察和商会,组织众人摆开队形并鸣枪示警。这个做法有效震慑了北洋军,最终顺利将3000多人全部缴械。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不过在当时对毛主席影响最大的还要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通过这本杂志毛主席第一次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他也得到了新的启发。后来他和同学们创立了新民学会,从而更好地了解进步思想。

自从毛主席到长沙读书之后,他和贺晓秋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了。两人再一次见面是在毛主席母亲50大寿的当天,那天贺晓秋前来祝寿,毛主席看到这位童年好友非常的开心。

因为当初不同的选择,那时两个人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彼时贺晓秋就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当他看到毛泽东之后,内心非常的仰慕。

毛主席和贺晓秋聊了很久,他和贺晓秋说了自己求学期间的经历和感悟,同时还不忘将《新青年》推荐给贺晓秋。

他希望表弟也可以接受进步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年轻人,但是在短暂的相聚之后,两人就再次分离,不过经过这次短暂的相聚,贺晓秋愈发敬仰自己的这位表哥。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两救毛主席

回到长沙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决定创办一份报纸,宣传先进思想。后来他和湖南学生联合会共同创办了《湘江评论》,他本人担任主要撰稿人。

他在报纸上刊登的大都是积极的言论,这些也被当时的军阀势力视为眼中钉,因此这份报纸仅仅创刊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张敬尧查封了。

不过毛主席当时写下的文章得到了李大钊的高度评价,他指出《湘江评论》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也最深的报刊。

在这之后毛主席加入了党组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愈发深入。后来他和何书衡一起创办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后来还参加了中共一大。

参加会议回到湖南之后,毛主席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之中,他也将共产主义思想传递给更多的民众。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不过在这期间他因为太专注于工作,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身体不堪重负的他选择在1925年初回到家乡休养,兄弟两人也再次相见。

虽然回到了家乡,可是毛主席依旧心系革命,而在养病期间,他对于革命也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在长沙期间,他参与了很多的工人运动。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工人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很困难的,而广大的农民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他也有了发动农民闹革命的想法。

于是趁着回到家乡这段时期,毛主席开始在家乡组织农民一同与地主做斗争。毛主席首先走访了很多当地的民众,了解了他们生活的情况。

随后他联合一些其他的进入人士,在家乡开办了众多的农民夜校,在教授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宣传革命理念。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贺晓秋也参加了表哥的夜校,通过学习他完全赞同毛主席的理念,他也全力支持毛主席的行动,在这期间他经常帮助毛主席传递一些重要的消息或是组织一些会议。

为了协助毛主席的革命,他放弃了家里的农活,30多亩地因为没人打理而荒废,可是贺晓秋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这边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消息很快传到了地主的耳朵里,他们很清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打倒。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找到了当地的军阀赵恒惕,当时赵恒惕已经被选为湖南省省长,也很担心马克思主义思潮威胁到自己,于是派出军队来到韶山镇压农民运动。他还下令抓捕领头人毛泽东,一旦抓到毛泽东就地枪毙。

好在这份电报被郭麓宾看到,他是毛主席的好朋友,于是立刻将情报传递了出去。毛主席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不敢耽搁,马上开始转移。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贺晓秋找来一些人假扮成轿夫,让毛主席坐在轿子里,趁着夜色把他送了出去,毛主席也转危为安。

后来毛主席继续投身革命,当他看到无数共产党人遭到迫害,感受到了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

随后他回到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可就在他赶往湘赣边界的路上,遭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他的行踪也被敌人发现。

在这个危急关头,毛主席想到贺晓秋一家人搬到了正南县居住,他便想方设法来到了表弟的家里。贺晓秋看到毛主席之后又惊又喜,在了解了情况之后,他建议毛主席在自己家里躲一躲风头。

可是当时秋收起义的时间已经确定,毛主席不敢耽搁,贺晓秋只好故技重施,再次用轿子把毛主席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临行前他还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了毛主席,支持他组织起义。

就这样贺晓秋两次救了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心里,他不仅仅只是自己的表弟和好友,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贺晓秋全力支持革命的做法也让毛主席非常感动。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网图

给毛主席写信

领导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便开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期间他带领部队辗转多地,从此远离了自己的家乡。

而国民党当时也将毛主席视为头号大敌,他的亲人也遭到了当局的疯狂迫害。为了避免连累到家人,贺晓秋只好带着全家人搬到了华容县,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做起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也躲过了反动派的多次追查。

在这期间他一直很关心毛主席的动向,也会留意报纸上关于毛主席的报道。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提振士气,经常会在报纸上刊登击毙毛泽东这样的假新闻。

最初看到这样的新闻贺晓秋还会担心,但是后来他就知道这不过是国民党当局编造的消息而已,而看到毛主席在各地取得的成绩。

他也愈发相信表哥可以带领人民成功革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毛主席的信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新中国成立之后,贺晓秋非常的兴奋,他知道表哥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他也深深地为毛主席感到高兴。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姓们不必再承受地主的压迫,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可是慢慢贺晓秋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当时政府部门的一些政策并不符合百姓的需要,有些甚至背道而驰。

这其实是因为在建国初期,我国对于基层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很多管理干部缺乏经验,导致推出的一些政策不符合农民的利益。

贺晓秋觉得自己在经历的一切和毛主席之前和自己说过的新社会并不相符,而他是完全信任毛主席的。

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可能是毛主席没有考虑人民的利益,而是基层政府没能执行好中央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写信将这个情况反映给毛主席。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在1949年年底,贺晓秋就在信上总结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写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寄到了北京。不巧的是当时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并不在北京。

而在回到北京之后,又有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一时间没能看到这封信。贺晓秋迟迟等不到主席的回信,内心也是非常焦急。

当初因为带领部队南征北战,加上贺晓秋一家人搬到了外地,毛主席和他失去了联系,当毛主席后来看到这封信之后,非常的开心。

他在给贺晓秋的回信中写道很感谢他可以提出这些问题,并表示这些问题的确应该改正。另外他还嘱托贺晓秋,如果之后还有类似的发现,一定要随时告诉自己。

看到毛主席的回信之后,贺晓秋开始留心身边的大事小情,如果发现了问题,他就会写信向毛主席反应。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毛主席虽然关心百姓,可是他很难接触到基层乡村的百姓,贺晓秋的建议很好地帮助他了解到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对一些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帮助新中国更好地改善了基层工作状态。

贺晓秋和毛主席经常会有书信往来,不过在1960年11月26日,忙碌了一生的贺晓秋永远闭上了双眼,在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贺凤生有机会一定要去北京见一下毛主席。

另外如果发现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向毛主席反映,而他这次进京反映的问题也得到了重视,毛主席经过讨论之后。

在1961年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上,他提出全党应该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能操之过急,之前公社食堂等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1961年,湖南农民到中南海告状被拦下,调查发现其父是毛主席恩人

剧照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只要是人民的问题,无论问题的大小他都会重视,出现了问题他也会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这样的胸怀让人钦佩。

而贺晓秋和贺凤生父子,虽然和毛主席有着亲戚关系,却从来没有想过借着这个关系为自己谋取好处,而是通过它来帮助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