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公安部门秘密抓捕了一名潜逃多年的中统特务,在经过审讯后,工作人员得知了一个让他们大惊失色的消息。
随即审讯人员便立刻向上级汇报此事,而上级在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山海关当地的公安人员,立即行动抓捕了一名菜农!
这名菜农名叫王福祥,平日里一直都在派出所前的街道以卖菜为生,因为为人豪爽,而且蔬菜新鲜,所以附近居民经常过来采买。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老实巴交的菜农,为什么会让公安部门警惕万分,还秘密下令抓捕呢?
他的真实身份又到底是什么?这件事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一个叛逃多年的前八路军支队司令的过往。

油画
自从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后,中国的国门就被西方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自那以后战争的硝烟就一直不曾消散。
中国许多普通的老百姓也因为长年的战争影响,时时刻刻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会选择参军入伍,从军队里讨一口饭吃。
柴恩波就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柴恩波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乳名“小偏”。
因为经年累月的战争,所以中国底层百姓的负担极其沉重,各种苛捐杂税早已经把柴家压迫的喘不过来了。
所以柴恩波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于是便决定参军入伍,这对于当时绝不多数的穷苦百姓而言,也是一种较好的出路。
自从清王朝覆灭后,中国的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各地方军阀拼命地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大肆征兵入伍。
同时这些军阀还和西方列强互相勾结,肆意地剥削倾轧底层民众,这些底层人民常常会因为吃不饱饭,而走投无路。
他们中有的人会因此进山当土匪,也有的人会为了一口饭吃,而接受军阀的招募,成为旧军队中的一员。
而且当时军阀征兵的条件极低,往往一斤小米就能招募到大量青壮年,所以当柴恩波实在迫于生计之时,他也就选择了当兵这条路。
于是柴恩波便加入了军阀吴佩孚的部队中,当时的吴佩孚号称“五省大都督”,势力横跨江浙沪皖等地,实力极强。

柴恩波
后来吴佩孚还通过几次军阀战争,强行入驻北京,随后还公然宣称为“民国总理”,号令一方。
所以在这段时期,柴恩波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而且柴恩波也因为在战场上,不要命的风格,而受到上级的提拔,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底层军官。
自从柴恩波受到提拔后,柴恩波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当兵的唯一目的就是找一条生路,让自己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当然这对于当时绝大多数的国人而言,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小有权势之后,柴恩波的本性也就暴露无遗。
他常常仗着自己军官的身份,开始欺压当地的百姓,背地里还大肆敛财供自己挥霍,事实上柴恩波的作为,也是当时旧军队的通病。
他们根本就没有信仰,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谁而战,所以在发达之后,通常都会显露出这样或那样的恶习。
1924年,大革命开始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先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之后又开始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
国共两党在达成合作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得到了扭转,同时黄埔军校的创建,也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心中怀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战。
所以当广州革命军整编以后,北伐开始了,面对这样一支有信仰,士气高昂的革命军,旧军阀所组建的部队就像土鸡瓦狗一般,丝毫没有抵抗能力。

抗日战争
所以在北伐军的进攻下,吴佩孚战败宣布下野,北伐军趁势追击一路攻打到长江流域,大革命眼看着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内部的反动派以蒋介石为首,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人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宣告失败。
随后蒋介石在南京宣布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在不久后也接受了蒋介石的“招安”,全国的革命形势再次陷入低谷。
而此时的柴恩波,因为在之前与北伐军的战斗中,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兵败逃亡到河北廊坊郑县(现文安县新镇)。
在蒋介石发动政变后,柴恩波眼见着北伐军停止了进攻,所以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慢慢放了下来。
在逃亡到郑县以后,柴恩波身边也就仅仅只剩下二十多个亲信卫兵了,再也没有当年的声势,所以这也让柴恩波的心情极为低落。
为了生存,柴恩波决定就在郑县安家落户,他自忖道,自己身边好歹还有二十余人跟随,手上也有十几条枪,所以想要讨一份活计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他便开始想办法和当地的政府暗中联系,他把自己随身携带,用来救命的钱财,全都拿了出来去贿赂当地官员。
再加上柴恩波本人也的确有一些才能,身边也跟着一些人,所以很快柴恩波便被任命为当地的保安队队长。

抗日战争
就这样柴恩波便在郑县安了家,后来还在这里娶了一个媳妇,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安稳下来了。
但是这样稳定的日子也就过了十来年而已,自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家实力迅速得到提升,还在甲午战争中“以小博大”,靠着偷袭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覆灭了清王朝倾心打造的北洋水师后,日本逼迫清王朝签订《马关条约》,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自此日本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
他们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于是在强行占领朝鲜后,日本又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占领东北地区。
随后日军又在华北地区,制造一系列摩擦,统称为“华北事件”,逼迫南京政府承认“华北五省自治”。
在日本人的节节逼迫下,中日民族矛盾迅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便放弃以往的政策,开始正视日本的威胁。
而此时,日本早就安耐不住心中的野望,于是在1937年,日军再次制造震惊中外“七七事变”,开始全面入侵中国。
在日军的进攻下,华北地区的大片领土沦陷,日军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中国的土地,日军到处烧杀抢掠。
而郑县的当地政府眼看着日军强大,国军无法抵抗日军的入侵,所以郑县县长带着一帮子亲信,连夜弃城而逃。

抗日战争
柴恩波也被迫裹挟在其中,可是此时的柴恩波心里却并不想逃亡,多年的安稳生活,并没有磨平柴恩波的棱角,反而让他学会了蛰伏。
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柴恩波察觉到一丝机会,一丝可以让自己再次大富大贵的机会。
于是在跟随郑县县长逃亡的路上,柴恩波私下联系自己以往带来的旧部,打着“抗日救亡”的名号,鼓动他们跟自己一起返回郑县。
在柴恩波极其党羽的蛊惑下,保安队中的大多数人纷纷选择了投靠,他们中的多数人其实并不想背井离乡,所以在柴恩波的一阵鼓动下,纷纷选择了跟随。
所以柴恩波再次拉起一支一百余人的队伍返回了郑县,可是此时的郑县早已经被日军攻克,日军还在此地成立了一个伪政府,帮助自己维持在郑县的统治。
而被日军任命的伪县长李作宾,在看到柴恩波重新返回郑县后,心里刚开始还有一丝警惕。
但是很快柴恩波便撕开了原本的面孔,连忙向日军表示自己的“诚意”,希望日军可以接纳自己。
面对柴恩波的投诚,日军自然十分高兴,于是日军便任命柴恩波为郑县保安团的团长,自此柴恩波又成为了“人上人”。
但是在这个阶段,日军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侵占更多的中国土地,所以对于后方的治理,日军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抗战
所以当我党在敌后展开斗争,积极建设敌后根据地后,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此时的柴恩波察觉到日军貌似是“外强中干”,根本无力清剿我抗日根据地,所以柴恩波的心里再次有了想法。
柴恩波之所以会选择当兵入伍,为的就是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当柴恩波察觉到一丝不妥后,心里就难免会有想法。
于是他便开始在暗中联系郑县范围内的抗日武装,塑造出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形象,还多次暗中资助这些抗日力量。
所以郑县附近的抗日武装很快就被柴恩波所蒙骗,认为柴恩波是一个“知晓国家大义的好汉”,于是便纷纷前来投靠,柴恩波也顺势收编了一大批力量,手中的兵力也多达一千多人。
1938年1月,我党为了建设发展冀中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所以便派遣大量干部进入此地,动员发展当地的抗日力量。
而柴恩波在得知我党的行动后,也在积极与我党联系,而我党初来乍到,并不清楚柴恩波的为人。
只是在平日里从当地民众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情报,所以便做出初步的判断,认为柴恩波此人可以信任。
于是后来被新中国授予上将军衔的吕正操,便与柴恩波取得了联系,而柴恩波在与我党取得联系后,也立刻展现出一幅“坚定的抗日”形象。

抗战
为了取得吕正操的信任,在10月份,柴恩波设计抓捕了郑县县长李作宾及其党羽,以及日本顾问铃木三郎等人。
随后柴恩波亲自押送这批日伪汉奸,来到了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司令部,而吕正操也被柴恩波的行动所震撼,当即大喜邀请柴恩波进入司令部做客。
随后柴恩波所部接受我军的改编,成为冀中人民自卫军游击第二团,柴恩波被任命为团长。
在正式接受我军的改编后,柴恩波便开始借着“抗日”的名义,大肆征兵,附近许多老百姓的孩子,也因此被蒙骗来到柴恩波麾下,第二团的兵力一度扩张到两千余人。
再后来得益于冀中游击发展的良好形势,我党为了统一冀中地区的抗日力量,所以再次对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
于是我党便成立了河北游击军,柴恩波所部又被整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二路军,柴恩波任总指挥。
同时吕正操为了尽快提升柴恩波所部的战斗力,同样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所以便先后派遣了一百余位军政干部来到柴恩波所属,由共产党员徐恩荣领导,担任政治部主任。

抗战
刚开始柴恩波对于吕正操的做法不置可否,认为这样既可以帮助自己训练部队,又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但是在后来,柴恩波渐渐发觉到自己似乎对部队的掌握力在下降,自己完全不能一个人做主,反而凡事都需要经过党代会讨论,批准后才能实行,这就引起柴恩波心里极大地不满。
可是虽然柴恩波心里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却并没有表露出来,因为此时的日军已经开始集结力量,进攻敌后的抗日武装。
霸县位于郑县北方,日军便以此为前进基地,向郑县发起猛烈的进攻,柴恩波所部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不得不在战斗三天后撤离。
撤离后的柴恩波与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河北游击军第五路军汇合,在经过一番休整后,重新反攻郑县。
在友军的配合下,柴恩波成功收复郑县,在收复郑县的第二天,柴恩波又奉命进攻日军的前进基地——霸县。
在历经三天的血战后,柴恩波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于是我军顺势攻克了霸县,驱逐了日伪政府。
在成功攻克霸县后,为防止日军的反扑,柴恩波便奉命来到任丘整训,在经过两三个月的整训后,柴恩波所部被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支队,柴恩波任支队司令员。

抗战
第二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营,共计三千余人,还得到了装备上的补充,轻重武器也缴获了许多,实力较强。
第二支队虽然由柴恩波任司令员,但副司令员为许恩荣,政委由共产党员张毅忱担任,此时的第二支队已经渐渐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再像之前的旧军队了。
但是这种变化也让柴恩波越加的不满,事实上柴恩波虽然接受了我党的改编,但是心里一直认可的是国民党。
所以在察觉到自己对部队的掌控力越来越弱的时候,柴恩波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此事。
恰好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安插部署在沦陷区的一名中统特务——方平,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柴恩波的事迹。
于是方平在经过一番调查后认为,柴恩波此人并不是共产党员,可以试着策反,于是便私下联系了柴恩波的舅舅代为引见。
二人在私下会面后,方平对柴恩波许以重利,声称只要柴恩波带着麾下的部队“拨乱反正”,国民政府就会任命柴恩波为独立师师长,部队的一切都由柴恩波一人做主。
柴恩波被方平的话打动了,所以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柴恩波决定接受方平的建议,率部叛变。

抗战
可是此时的第二支队早已经在我党的思想教育下,有了极大的改变,普通的士兵十分认可我党的政策,所以柴恩波想要带着部队叛变,具有较高的难度。
于是柴恩波便亲自带着亲信,私自扣押逮捕了二支队中一百余位党员,并且还在第二天召开的会议上说道,“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我是抗日党。”
因此二支队很多的士兵,就这样被柴恩波的一番话所蒙骗,而柴恩波在会议结束后,立即前往被逮捕的政委张毅忱处。
他对张毅忱说道,“我被国民党特务欺骗了,实在对不起吕司令,也没脸回冀中,我这就派人把你送回去吧。”
对此张毅忱只是沉默以对,他已经看出来了,这只是柴恩波的狡辩,果然柴恩波又继续开口说道。
“虽然我愿意把你送回去,但是我这里也有几个条件的,第一允许我脱离八路军的建制,第二把我原来的地盘还给我,第三不得攻打我,只要满足这三条,我就可以释放你们的人。”
在听完柴恩波的话后,张毅忱当即怒斥,并且还苦心劝说柴恩波此时回头还不算太晚,可是此时的柴恩波一门心思想搞独立,所以并没有听从,只是把张毅忱放了回去。
而等到张毅忱回到冀中司令部向上级汇报此事后,吕正操痛心疾首,直呼自己识人不明,致使我军损失惨重。

抗战
所以立刻向党中央汇报,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党为了加强冀中地区的抗日力量,所以派遣120师来到此地,师长为贺龙。
当贺龙听说了柴恩波的叛变后,也是当场大怒,于是立刻派人来到二支队,痛斥柴恩波此举。
这下大量被柴恩波蒙骗的普通士兵,彻底看清了柴恩波的面孔,于是大量战士选择重新回到八路军麾下。
眼看着自己大势已去,所以柴恩波便加紧和方平联系,希望国民党可以尽快兑现承诺。
可是方平在看到柴恩波众叛亲离后,认为柴恩波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便直接中断了和柴恩波的联系。
走投无路的柴恩波在思索后,决定投降日军,于是他便召集麾下仅存的一千余人,告诉他们自己的决定。
顿时部队哗然,许多士兵之所以继续留下来,是因为柴恩波之前还一直坚持着抗日,可是现在柴恩波决定投降日军,这就引起了极大地不满。
所以在这后又有七八百人私自逃离了柴恩波的麾下,重新回到八路军所属,同时也把柴恩波想要投降日军的消息,告诉了贺龙。

抗战
这把贺龙彻底惹怒了,于是贺龙在经过上级的批准后,立刻带领120师前往平叛,在经过一番战斗后,柴恩波不敌带着剩下的几十号逃离了战场。
之后柴恩波便正式投降日军,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柴恩波还把私自扣押的二十余位我党人员交给日军,也因此任命为保安团团长。
直至抗战胜利以后,柴恩波借着曾经和中特特务方平的私下联系,成功保住了性命,还被任命为大队长。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军一溃千里,蒋介石集团败逃台湾,柴恩波的大队长也当不下去了。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柴恩波妻子的妹妹来探望姐姐,看到柴恩波一家生活困苦,心中十分不忍。
于是便邀请他们搬来山海关居住,两家也好有个照应,柴恩波在想到自身的处境后,同意了这个建议。

抗战
于是柴恩波便跟着妻妹来到山海关居住,还化名为“王福祥”,平时就以卖菜为生,一直公安部门逮捕了方平后,才得知了柴恩波的下落。
于是便立刻联系山海关地方秘密抓捕了柴恩波,在经过审讯后,柴恩波对自己的罪行交代的一清二楚,1953年柴恩波被执行枪决。
纵观柴恩波的一生,如果他能够及时醒悟,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念,那么凭借着他的功劳,至少在新中国建立后,也能被授予少将军衔,可惜柴恩波心思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