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7月,在朝鲜战争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参战双方就开始了新一轮在谈判桌上的较量。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利益,美方直接派出了包含4位将军在内的5名谈判高手,誓要在谈判桌上找回一些场子。
在这种情况下,中朝两方派出的谈判人选就显得极为关键。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点名让一个人坐镇,并点评道:“就派他去,他吵架就没输过。”
主席选中的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将在谈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带兵打仗不容易,“动嘴吵架”数第一
纵观世界战争史,恐怕再找不出哪场比朝鲜战争更为“奇葩”的战役了。因为自从中国介入战争后,双方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几乎打出了结果,谁也无法完全击溃对方,走向谈判桌是必然的结果。
尽管如此,朝鲜半岛错综复杂的局势和利益纠纷还是不断将战争拉长,直到战争开始3年后战火才彻底平息。这场艰难的胜利,离不开无数志愿军的流血和牺牲,也离不开众多谈判人员在谈判桌上的努力。
下面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50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给士兵训话的时候表示,一定会在圣诞节前将志愿军击溃,然后让他们回家享受美食和香槟。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屡战屡败,直接让麦克阿瑟的豪言成为了一个笑话。
彭老总在战场上料事如神,志愿军又常常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打乱美军的部署,一次次出其不意的胜利直接打破了美军的不败神话。
麦克阿瑟的失败让美国总统杜鲁门颜面尽失,他连夜召回了麦克阿瑟,让李奇微继续率领部队作战。
可李奇微的到来依然没能扭转美军的颓势,眼看着伤亡越来越大,美国人已然不愿再承受更大的损失。所以从1951年开始,中朝和美韩双方就展开了谈判,协商关于停战的一切事宜。
根据双方的约定,谈判代表团的名额有5个,可以由参战双方任意指派。虽然美国人主动提出了谈判,但他们其实并不服气,而是把这次谈判当成了对中朝两国的“施舍”。
本着这样一种态度,美国人自然不愿意在谈判桌上吃亏,派出了包括4名将军在内的豪华谈判阵容,其中领队是联军海军总指挥乔伊中将。
美国这4位将军都有长期在远东地区服役的经历,十分擅长和亚洲国家打交道,可以说一个比一个精明。
中朝方面对此也作了充分应对,由朝鲜大将南日牵头,再加上2名少将,以及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和参谋长解方。从规格上看,朝鲜方面甚至还要高于美国,但他们的谈判经验远不及美国的那几位将军。
参与谈判的双方人员确定以后,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彻底被提上了日程,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了解到了全部情况。
按照他老人家的预想,朝鲜战争起码会持续3到4年的时间,美军在这期间肯定还会有不少动作,所以必须再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前往朝鲜掌控局势。
为了挑选最合适的人,毛主席第一时间召集中央领导召开了一次会议。当时中国外交部能用的人很多,但考虑到朝鲜战争的特殊性,这个人选必须再三斟酌。毛主席先后听了很多人的意见,都觉得不太满意,最后他将目光望向了周总理。
“恩来,你觉得我们该派谁去比较好?”
“主席这么问,想必是心中有人选了,不如我们各自写下来,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人。”
说完,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各自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看完之后两人顿时会心一笑。这个让主席和周总理都看中的人就是李克农,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是军委情报部门的“一柄尖刀”。
“看来咱们意见统一嘛!那就派他去,他打仗不一定行,但吵架可从没输过。”
毛主席对李克农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虽然李克农并未担任过部队的指挥员,却促成了我军的无数次胜利。
正因为他出色的情报能力,才让我军截获了大量有效情报。这些情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部队的伤亡,甚至让我军有了未战先胜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
胆大心细施妙计,应对自如显底气
多年来,李克农一直活跃在暗处,为党中央源源不断的输送情报。多年的地下情报工作经验赋予了李克农一颗“大心脏”,往往局势越危险的时候,他越是能够保持克制和冷静,从而作出最精确的判断。
所以尽管李克农的职务并不算很高,但他的能力却深受毛主席认可。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一直协助周总理处理各项外交工作,这使得他对国内外局势深有研究,更容易把控谈判的尺度。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点是,李克农并没有直接参与朝鲜战争。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容易洞察战争的全貌,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当然这一切都是中央领导人在暗中安排的,毛主席无意让李克农露面,而是让他在幕后总揽全局、坐镇指挥。为了减少李克农的工作量,中央还专门派乔冠华担任他的副手。值得一提的是,乔冠华后来成为了我国的外交部部长。
一切安排就绪后,李克农便率领团队奔赴朝鲜,辗转多地后终于到达了朝鲜的战时首都开城,得到了朝鲜领袖金日成的热烈欢迎。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7月6日,距离第一次正式谈判还有不到4天时间。
时间紧迫,李克农立刻开始了工作部署。他先是同5位台前的谈判代表举行了一次会面,同他们交换了对当下战争形势的一些看法。紧接着又给乔冠华等人安排了工作,让他们负责起草后续谈判的发言稿。
而李克农本人则负责将每天的谈判内容汇报给中央领导,和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随时根据中央的指示调整一些谈判策略。
这边战场上的炮火还没有停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要在谈判中上演。没有人知道这场谈判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也没有人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所有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结果努力。
然而谈判还没开始,李克农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谈判的流程,双方代表在谈判一开始便要交换由双方领导人签字的“谈判授权书”。但因为朝鲜方面没有相关经验,根本就没有安排中朝双方领导人签字。
当时距离谈判还有不到两天时间,找金日成签字尚且来得及,但志愿军最高司令彭德怀远在大后方,肯定来不及签这个字。
就在众人都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时候,李克农大手一挥便在谈判书上签下了“彭德怀”三个大字,然后电话里和彭老总解释了一番。
所有人都被李克农大胆的举动震惊了,殊不知他作为情报人员出身,模仿别人字迹是最基本的操作。工作人员仔细对比了之前文件上彭德怀的亲笔签名文稿,发现李克农模仿得毫无破绽,令人拍手称绝。
在这次谈判开始之前,所有人都有预感这将是极为艰难的一次谈判,也做好了长期谈判的准备。但直到谈判真正开始的时候大家才发觉,他们的想法似乎还是乐观了一些。
仅确认谈判议程一项就耗费双方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更让人难以招架的是美国人在谈判期间使出的种种“阴招”。根据双方约定,在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时候,是不允许任何媒体进入会场的。
结果美国人第一天便展示了他们狡诈的一面,早早就安排了数十位媒体记者,谈判因此被终止,但朝方大将南日还是因准备不足被媒体拍下了一些出糗的画面。
7月25日,双方一致决定将谈判地点改到板门店,并就谈判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是划分军事分界线,二是商定具体停战日期,三是交换战俘。这三项内容每一项都涉及到双方的具体利益,也是谈判中最为焦灼的部分,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美方自认为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要求中朝双方对此作出一定的让步和赔偿,但他们闭口不提在陆地作战中吃过的亏,显然无法得到中朝的认可。美方眼看得不到任何好处,便开始拖延谈判的进程,想以此来逼迫中朝作出让步。
对此李克农的回应是:“陪他们耗下去,我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双方似乎都抱定了这种想法,以至于在一次谈判中,双方代表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均一言未发,现场气氛一度显得有些诡异。
鞠躬尽瘁只为国,将军威名震山河
最后双方也明白了这些小动作得不出任何结果,便在利益问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争论。李克农在得知谈判情况后,总能第一时间确认接下来的谈判方向和力度,这一点让几位谈判桌前的代表极为受用。
在整个谈判期间,李克农给中央的回电多达数十万字,毛主席等人这才能精确把握谈判的走势,从而给出最关键的意见。在志愿军的攻势和李克农的运筹帷幄之下,谈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也对我方更加有利。
转眼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停战谈判也到了最焦灼的时候。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克农却收到了一封令人心碎的电报,其上只有寥寥6个字,“父病逝,请节哀”。
当晚李克农面朝祖国的方向长跪不起,自始至终眼泪都没有干过。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母亲因病离世,他便因公务缠身无法回家奔丧;如今他的父亲去世,他同样只能在异国他乡遥遥祭奠,这种心情又有几人能懂呢?
没有人知道那晚李克农承受了多大的苦痛,但他第二天依然坚持指挥谈判工作,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但比起丧亲之痛,更让人担心的是李克农的身体,他的身体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落下了病根。每天晚上他都要借着大量药物才能入睡,同时他还有严重的哮喘,朝鲜寒冷的气候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尽管如此,李克农依然拒绝了中央派人接替他工作的好意,他下定决心要在谈判桌上为祖国争取更多利益。
当时间来到1953年6月的时候,停战谈判终于接近了尾声。700多个日夜,700多场谈判,一路抱病前行的李克农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就在一切都即将敲定的时候,南韩的领导人李承晚突然犯难,强行扣留了北朝鲜2万多名俘虏,并且有意再次挑起战争。
所有人都害怕李承晚狗急跳墙,希望通过进一步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但李克农坚持认为应该予以强硬的回击。
中央领导人同意了李克农的意见,不久后最后一次战斗——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再一次正面击垮了南韩军队,歼敌5万余人,彻底打垮了李承晚最后一丝侥幸。
此后停战谈判再也没有任何阻碍。1953年7月28日,双方正式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朝鲜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画上了句号。这次战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名,从此再也没有国家敢小觑中国。
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并继续负责我国情报工作。但由于他长期超负荷工作透支了身体,于1962年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63岁。
李克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作为一名将军,他虽然没有上阵杀过敌,但他做出的贡献足以歼灭数十万敌人,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对于李克农在停战谈判中做出的贡献,屏幕前的你有着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