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From Life Consumption To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Changes In Ming Dynasty Citizens' Consumption Views Reflected The Economic Curve

2023-05-29 17:00

引言:

一个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主要取决于他们收入的多少以及当时的物价变化。而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一个经济发展状况。

当然,决定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还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动乱与否,以及是否有自然灾害发生。

在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安定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人的消费支出从生活消费为主,转变为娱乐消费以及精神文化消费。

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标志着明朝的经济发展变化。那么在明朝这一变化到底有什么外在表现呢?对于明朝市民的生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呢?

一、明朝基本物资的价格波动状况

“衣食住行”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所必须要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

当然,对于中国古代大部分被困在田地里的普通百姓来说,主要面临的还是衣和食方面的问题。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明朝儿童

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所以衣食问题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在古代只要有的吃有的穿就行了,没什么讲究。

下面主要就衣、食两方面比较一下明朝的物价变化。

  • 1、衣物方面的价格波动

衣服对于古代的农民来说几乎可以算是一件奢侈品了,在战乱年代很多人都是衣不蔽体的。

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也有全家人共用一套衣服的情况出现。

在明朝普通民众所穿的衣服大多是廉价的麻布衣服或是稍微好些的棉布衣服。

更高档的面料制成的衣服则是奢侈品,不是普通农民能消费得起的。

在明代的主要产棉地松江府,质量一般的棉布每匹价格在一钱到两钱银子之间,最贵的价格在三钱银子到五钱银子之间,质量最次的只要不到一钱银子。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古代银子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价格还是很友好的。当然在往上的价格可就是飞跃式增长了,仅比棉布高一级的绫布就至少比棉布贵十倍,更不提那些锦缎了。

  • 2、明朝米价的波动

在“食”这方面,普通群众主要关注的就是米价。由于明朝战乱不断,所以米价一直处在较大的波动之中。

尤其是明朝末期,米价的波动更是如坐过山车一般。

根据《五伦书》的记载,太平年间“浙西米价极廉,白米十分一升”。由于正处在盛世时期,这时候的米价十分低廉,但是到了明末米价却越涨越高,越涨越快。

根据史料记载,天启之前明朝每石白米不过7钱银子,但到了天启至崇祯年间,每石白米的价格已经超过1两银子,即使是最便宜的时候也要1两银子。

历经明清两朝的陆衡也记载了明末米价的上涨。根据他的记载,在他幼年时,米价每石只需5钱银子。

但到了万历三十六年,由于发生了水灾,米价涨到了每旦一两三钱银子。

到了崇祯十三,米价更是高达每石一两六钱,导致百姓吃不起米,引发了暴乱。

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变化基本上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挂钩的。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大米

社会环境平稳时价格就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社会动荡时物价就飞涨,物价的整体波动十分明显。

二、明朝社会各群体消费支出的状况

看完了明朝基本物资的价格变化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明朝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消费观念的变化。

看看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是在那个方面,这里也是分为两点来看,分别是日常生活消费以及娱乐消费。

  • (一)日常生活消费支出

不管出于哪个社会阶级,明朝人的日常消费也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其中衣食当然是消费主力。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同,衣食消费所需要的的钱财当然也不同。

比如明朝的官员阶级,明朝的官员每年所需要的耗费的银子随着官职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异的。

比如京官,按照明朝平均物价水平来看,一个京官一家人一年的消费支出大约在50两银子左右。

当然这是一个最低数字,不包括请客吃饭和逢迎上官所需,如果加上人情消费一个京官一年起码需要支出300多两银子。

大大超出了他的俸禄,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后期贪腐横行的原因。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明朝官员

当然地方官员所耗费的肯定没有这么多,由于官职较小,且地方偏远。所以一般的地方官日常消费并不大,也不需要经常面见上官。

所以一年的开支大约只要25两银子。即使算上一些人情消费也才达到50两,这只是京官的最低生活标准。

除了官员剩下的就是普通群众,普通群众的生活消费几乎只是官员的零头,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

所以一个农户家庭很可能一年到头都花不了什么钱,最大的开支就是给孩子娶媳妇或是盖房子。

当然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盐和布匹之类的。

当然最后重要的还是朝廷的赋税,这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在年景不好的时候,交不上税是会家破人亡的。

当然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还有商人这一特殊角色。明代的商人以徽商和晋商最为出名。

但是根据文献记载,这些商人和我们想象中的挥金如土很不一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节俭。

徽州商人的节俭和他们的财富在明朝同样有名,比如“菲啬,薄糜盐齑欣然一饱矣”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徽商

就是描述徽商日常生活节俭异常的。再比如小说《豆棚闲话》说到:“徽州风俗,原是朴茂,往往来来,只是布衣草履,徒步肩挑。真个是一文不舍,一文不用。”就是徽州商人生活俭朴的证据。

  • (二)娱乐消费支出

在明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明朝市民在娱乐上的支出是呈增长趋势的。

在维持了基本的温饱之后,娱乐消费就是明朝市民很普遍的一种精神消费。主要消费场所和消费时间就是定时开展的庙会。

同样以松江府为例,明朝人对于定期举行的庙会活动十分热衷,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只要不打仗,就会按时举办。

而且庙会表演所用的装饰也十分奢侈,比如扮演状元走街所需要的三条珠鞭,就价值100多两银子。

而整个庙会期间所花费的银子则要1000多两,这些费用一般是富商和官宦人家出绝大部分,剩下的则是众人平摊。

但即使是平摊下来,对于一些普通人家也是不小的数目。

而这种耗费甚多庙会活动不仅没有衰败下去,反而越来越兴盛,在全国各地都有举办。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古代庙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市民在明朝后期的消费支出,已经由基本生活需求支出逐渐向精神娱乐需求支出转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迅速。

三、物价的波动和消费支出的转变反映了明朝经济变化曲线

明朝社会的物价变化以及明朝各个阶级的消费支出的转变和明朝的经济变化是分不开的。

大体来说,在政局平稳,四方无事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贸易就会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价会迅速下降,物价下降之后明朝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就会降低,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精神娱乐的享受中。

而在战乱不断的时候,经济贸易会迅速衰弱,物价迅速上涨,人民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满足,更别说精神娱乐消费了。

而这一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明朝人生活质量的变化,明朝人的消费支出从以物质消费为主到以精神消费为主,反映了当时的一个消费心理的变化。

从“生活消费”到“娱乐消费”,明朝市民消费观变化反映经济曲线

明朝百姓

而决定消费心理的就是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生活质量好了,经济上行,消费才会从生存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

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不了,何谈精神上的消费呢?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奢靡之风和明朝中后期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支出的不断加大。

无不证明,明朝人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并继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所以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加大。

结语:

通过明朝的物价波动和消费支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经济发展其实是在不断波动的。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息息相关的。而这种变化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明朝初期,社会刚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经济逐渐稳定,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明朝中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和明朝的不断改革,国力日益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达到明朝顶峰。

第三阶段就是明朝末期,随着朝廷的腐败以及外敌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也迅速衰弱下去了。

参考文献:

《民务·积贮仓谷》

《启祯记闻录》

《味水轩日记校注》

《记明万历四十八年平价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