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Deng Gong Put Forward The Two Cats Theory, The More He Was Criticized By Chairman Mao, The More Famous He Became, And His Influence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2023-05-29 16:4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邓公,被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不仅世界闻名,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理论标志。

令人想不到的是,由于被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判过,他的“猫论”更是具有了世世代代的影响力。

有人说,邓公经历过“三落三起”,好像“猫”那样拥有“九条命”。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但他始终坚决支持,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即便人生经历多次磨难,但他依旧没有放弃,那么邓公的“猫论”究竟为新中国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为何能影响全世界呢?

“猫论”是邓公根据中国实际提出来的

诗人王守安曾讲述过在1959年到1961年间他在农村的生活经历。

彼时的农村还在搞人民公社,办起了大食堂,吃的也都是大锅饭。

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个一起过活,当时的口粮安排是一个成年劳动力可领一个窝头,他们兄妹三人每人只有半个窝头吃。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他又是个半大小伙子了,吃的没有什么油水,一个人吃这些都不够。

所以,一到开饭时,妈妈就把食物先让他们兄妹吃,她忍饥挨饿还得下田劳动。

可长此以往带来的结果便是母亲得了很严重的肝炎浮肿病,小腿一按一个坑。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人民公社是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吃饭不要钱,只要到时下地干活就行了。

他们所在的河南大王庄村,是土壤条件不错的平原地区,以前都是种植的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等传统农作物。

到了1959年时,被要求挖河种稻子,还提出了“要让豫北变江南”的口号。

老百姓花时间、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挖好了河,可面对的却是颗粒无收的结果!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原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挖来的水源质量并不好,原本的良田成了盐碱地,老百姓依旧只能饿肚子。

可是,就没有人能吃饱饭吗?

说来也是奇闻了。1959年到1961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

可就在安徽宿县,有一位70岁的老人,他需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因此他没有办法去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父子二人都得不到粮食。

老人无法眼睁睁的看着父子俩就这么饿死,于是便去求领导,让他带着儿子到山上去,一边照顾生病的儿子,一边开荒种地。

最终这一老一病硬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开荒出了16亩地。父子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把余粮1800斤上交给了国家。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这件事让人们认识到:我们需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62年,邓公的“猫论”诞生。

“猫论”是邓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

“猫论”谈的可不是猫如何如何,是邓公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看到人民公社中的问题提出来的。

想想看,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去监督记录每个人的劳动,土地条件不同,天气情况不同,人的身体条件不同。

就即使这些条件都一样,人还有个勤快的,干活又快又好的,当然也一定有懒的,不干活的。

为了方便,几乎人们拿到的都是最低工分,这样的结果就是,懒的更懒了,而勤快的也不愿意干了,反正到点有饭吃,谁也吃不饱,少干点,干慢点,还能节省力气。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在人民公社中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那该怎么办呢?老百姓要吃饱饭。

于是,邓公引用了一句四川谚语

“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是他的老战友刘伯承同志最爱说的。

在战争时期,我们能打败武器装备精良的蒋介石,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制定战法,打胜仗就行。

现在我们要让老百姓吃饱饭,也得看具体情况,想到方法就要去做。老百姓劳动积极性高涨,能吃饱饭,就是好办法。

由此可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目的没有变,而邓公的“猫论”便是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猫论”在改革开放里发挥了大作用

可是,这样干看起来是走了回头路了。好像又回到了分田地时的情景了,可不像是共产主义的样子呀。

1962年,就在“猫论”提出后不久,毛主席提出。

“一搞包产户,一搞单干,半年时间就看出了,农村阶级分化很厉害。”

“包干到户是个方向问题。”

紧接着,邓公经历了他的第二次“落起”。

在1969年,邓公全家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进行劳动改造。

他说,那段时间他非常痛苦,因为不能为人民工作。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邓公丝毫没有放弃寻找任何机会,可以重新获得为人民服务的可能。

直到1973年,毛主席批示肯定了邓公的功绩,才得以让他重新被启用。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可是,此时与“左”的错误代表的一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邓公依然不能将精力用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根据中国实际提出具体可行方案上来。

1974年下半年,毛主席批示:要保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好。

当时已恢复工作的邓公,被打压,但是他坚决抵制,经过一年的行之有效的大举措,1975年国民经济有了不错的发展。

毛主席非常肯定邓公的工作成绩,但随着我们党针对出现的问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纠正“左”的错误。

这时,邓公采取了一个智慧的做法——让自己一个人被打倒,而保存了与对立一方斗争的火种。

这也就是邓公的第三次“落起”。但这次的“落”仅一年的时间,邓公便回归了,开始了他“改革开放设计师”的工作。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1978年,这一年的夏秋时节,安徽发生了大旱。

别的地方可能还好一些,但是对于凤阳县农民来说,却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这个县远近闻名,是因为凤阳县又被人叫做“叫花子县”。尤其是小岗生产队,全队有20户人家,有两户是单身汉就不说了。

其余的18户,家家都讨过饭,还家家都有人当过生产队干部,可谁也没能解决吃饭问题。

为什么呀?还是我们前文已经给大家说过的那些原因。

贫穷到无法忍受时,反而变成了他们要“拼死一搏”的动力。

就在1978年年底的一个晚上,18户衣不蔽体的村民,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要干一件可能会送命的大事。但是,他们发誓、按下了红红的手印。他们要分田到户搞“大包干”。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其实,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就这样,他们偷偷的干了。

到了这年收获的季节,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包干到户的小岗村民,人还是那20户人家,地也还是那块地,可是他们竟然收获了足足66吨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个产量是小岗生产队20户村民从1966年到1970年5年的粮食总和。

他们打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翻身仗。不仅第一次交足了给国家的粮食,还甩掉了年年“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帽子。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这个奇迹正是邓公的“猫论”起到的作用。是邓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

让老百姓发挥出了劳动积极性,多劳多得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幸福。

“猫论”踏出国门,被世界人民所熟知

其实,邓公在第三次恢复工作后,就总结出。

“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

从1982年到1986年,我们党一连发布了5个有关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就这样随着农村一步步深化改革。

“猫论”贯穿了我们整个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全民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出来。而乡镇企业、特区、私营经济、证券等多方面的发展给华夏大地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调到1991年。就在这一年,邓公在上海过新年。

他站在窗前,指着浦东对相关领导说:“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陈高宏的故事,他是浦东“800壮士”之一。

陈高宏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汤臣高尔夫球场,负责把没有安置的一两千人的生活安排好。

人家马上要这块地建高尔夫球场,而这些人又都想要到国有企业上班。陈高宏他们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个“铁保障+泥饭碗”的解决方案。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怎么说呢?就是把就业和保障分离。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可以到全国各地去工作,而保险、医疗等四金由国家为被征地的农民提供。

陈高宏他们一家一户的去拜访,帮农民分析他们的优势。

他说:“我知道你想到国有企业上班,可你看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原来就在企业里的老员工都下岗了。与这些员工比起来,咱可没有优势呀。但是,你想想看,你现在有国家为你缴纳保险,你有了四险。你可以到全国各个城市找工作,企业知道你是国家负责交保障的,他们可以少一份负担,当然更愿意雇佣你了。因为你比其他人多了一份优势,不是吗?”

就这样,陈高宏他们耐心细致地一遍又一遍的给每户做工作。

最终,才依靠这个方案,打开了市场化安置的大门,解决了近20万征地劳动力的安置难题。

当时的上海被一条黄浦江隔成了两个世界,浦西被称为繁华的上海,而浦东那时是安静的听蛙声的农村。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有了邓公的“猫论”,浦东以她光鲜的容颜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浦东当时的GDP是60个亿,整个上海为750个亿,浦东连1/12都没占到。短短10年,也就是2000年,浦东已经达到了1000亿。现在,浦东的GDP已超过1万亿,占到了上海的1/3。

邓公的“猫论”贯穿了我们国家的改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我们享有这样的幸福生活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

1985年,邓公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他老人家的“猫论”第一次被全世界所知晓,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也对此大家赞誉。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2001年,APEC首脑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引用“猫论”做为开场白,足以说明他打心眼里是认同邓公老人家的观点,而彼时中国迅猛的发展势头也让他明白,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最为迫切的便是发展。

2004年,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伯·拉莫的文章《北京共识》,就着重指出邓公的“猫论”是开启了中国20多年飞速发展的“秘钥”。

文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个例做说明,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均GDP的火箭式递增区间图足以说明一切。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再回顾历史,中国确实因“两猫论”受益良多,如今国力强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可以任人欺辱的闭塞封建的王朝。

新生的中国在这些年里飞速发展,逐渐崛起为令世界强国都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大国。

虽然上面这些小故事只是我们国家不同时期发展,人们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切身感受到,生搬硬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痛苦。

我们通过邓公的“猫论”明白了,不管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被哪些条条框框给束缚住手脚。

邓公提出了“两猫论”,被毛主席越批判越出名,影响力遍及全世界

“猫论”,毫无疑问倡导的是一种实干精神。

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开动脑筋,针对问题,积极想办法。

最重要的是去做,遇到问题,再想办法。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让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