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Cui Qi: Walked Out Of The Henan Countryside At The Age Of 12,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His Later Years: Regretted Leaving His Hometown

2023-05-29 16:57

他是农民的儿子,却最终远走美国定居在异国他乡,六十多年没有返回家乡一次。

他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奖史上第六位荣获此项殊荣的华裔,为量子物理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虽然长年身在国外,但是他却一心想念着祖国,后来推动中国的量子体系发展,做出极大的努力。

他叫崔琦,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但是却培养出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成为中科院荣誉院士。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崔琦的过往,了解这段坎坷的人生。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1939年2月18号,在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的一户农民家庭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引得周围的亲友一片叫好。

孩子的父亲叫崔长生,今年42岁,是一个农民,每天都在地里干活,另外还有三个女儿。

孩子母亲叫王双贤,是附近远近有名的一家大户人家的女儿,温柔贤惠,对人极其和善,在生下孩子这一年,王双贤41岁。

中年得子,这让父母非常高兴,后来父亲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崔琦”,希望他以后能够有一番作为。

崔琦虽然是“老来子”,而且也备受家中姐姐的爱护,可是却并没有因此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原因就在于他有一个严厉的母亲

母亲王双贤,作为附近有名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因为外祖父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就没让王双贤上学。

虽然王双贤没上过学,但是私下里也是识得几个字的,所以王双贤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对其极为严格。

在母亲的教导下,崔琦也是茁壮成长,而且年少的崔琦,或许真的是天资聪颖,他对于数字极为敏感。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因为父母都是农民,所以崔琦年少的时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田地,渐渐地周围的乡亲们发现,无论这块田地是什么形状,崔琦总能够计算出田地的面积。

一次村里的一名老会计不信这个邪,于是便专门弄出一块“旗杆”模样的田地,询问崔琦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这也引起周围邻居的兴趣,纷纷跑过去看热闹,他们也想知道这个聪明的少年,能不能算出来。

可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崔琦在问完田地的边长后,立刻就说出了这块地有多大,这让看热闹的群众很是震惊。

自此崔琦“神童”的名声就渐渐传了出去,而母亲对于崔琦的教育,也越来越严格了。

母亲王双贤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在自己的要求下,还是让崔琦一直把中学念完,哪怕家里的经济再困难,都没有让崔琦辍学。

后来崔琦对此回忆道,“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我上学。”

崔琦对此十分感念母亲的严格教导,表示母亲的教育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也是在母亲的鼓励下,自己才敢于独自一人面对未来的陌生生活。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1951年,崔琦12岁了,为了让崔琦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做主把他送往香港,由自己的姐姐加以照看。

在临行前,母亲还连夜亲手为崔琦缝制了棉衣,棉鞋和棉袜,在前往香港的那一天,父母只是把崔琦送到村口。

而崔琦看着身后的家乡,以及背后的父母,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一步三回头的看着父母,直至父母的身影渐渐从眼中消失。

随后崔琦便寄住在大姨家中,而新学校是香港培正中学,初次来到香港的崔琦,心里既是孤单又感到十分的“恐惧”。

面对着街上的外国人,学校里说着英文的同学,崔琦感觉到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所以内心十分的痛苦。

尤其是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自己以前所学完全不一样,这让崔琦第一次在学习上感到迷茫。

与周边环境的格格不入,对未来学习的迷茫,这一切都使得崔琦心里不断产生想要逃离这里的想法。

于是他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告诉母亲自己心里的困惑,并且表示不想再在香港待下去了,他想要回家。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获奖

母亲在接到崔琦的信后,也立刻托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寄给崔琦,在母亲的回信中,母亲总是温柔地劝导,循循善诱,告诉崔琦要坚强,要坚持下来,“不要想家,好好读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在母亲的温柔劝导下,崔琦开始直面心中的恐惧,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崔琦决定不能辜负母亲的厚望,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行。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崔琦的状态也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天生聪颖的崔琦就成为了培正中学的佼佼者,成为同年级的学霸。

而与之相对的,崔琦和家中父母的联络也因此减少,从刚开始的一年两封,到后来一年一封,再到最后两三年也不一定有一封信。

在这段时期,崔琦一直都牢牢记着母亲的教导,好好学习,所以崔琦的成绩十分优异,每次都是第一。

1957年崔琦从香港培正中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次年年仅19岁的崔琦,就孤身一人前往美国留学。

在芝加哥大学中,崔琦选择了物理学专业,虽然此时的崔琦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开始勤工俭学,时常外出打工赚钱,但是却从来没有因此放下自己的学业。

在芝加哥大学的四年学习中,崔琦的成绩一直都十分优秀,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崔琦也能名列前茅。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1961年,崔琦成功考上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研究生,自此以后崔琦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研究当中。

不知不觉之间,崔琦连博士学位都成功考取,1967年崔琦在成功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就进入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崔琦的研究方向是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在这段时期内,崔琦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研究物理以及进行物理实验。

只要崔琦进入实验室中,就没有任何外界事务可以干扰到他,崔琦也常常因为工作而忘记吃饭,所以崔琦的妻子也时常因此而生气。

崔琦的妻子名叫琳达,是崔琦在奥古斯塔纳学院读书时认识的,琳达是一名挪威裔的美国人。

只不过当时二人虽然互相喜欢,但是却没有向对方表明自己的心意,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一名华人不是太友好。

后来崔琦也按下了心中思念之情,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而让崔琦没想到的是,琳达竟然也考入这所学校!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回乡

这让崔琦心中感到无比的喜悦,于是崔琦再也无法按耐自己心中的感情,便对琳达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而琳达也欣然接受了崔琦的表白。

后来二人便在完成学业后结婚,还生育了两个女儿,一家四口在美国生活得十分融洽。

可是虽然生在美国,崔琦却从来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教育,无论平时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细心教导女儿中文,所以他的两个孩子也能用中文正常的跟父亲交流。

1982年,崔琦被普林斯顿大学聘请为工程系教授,但是这并没有让崔琦感到自满,反而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1984年,崔琦凭借着自己在电子材料与量子领域的研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士,同年还获得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

可是崔琦并没有因为当选为院士,还是获得奖项而沾沾自喜,或许是一直以来的谦逊,让崔琦在获奖之后更加平静。

在这一时期,不断有人想要邀请崔琦前往做演讲,或者是去展开一次座谈,但是都被崔琦拒绝了。

就像他的学生所说的那样,他不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独自待在实验室里,最开心的莫过于实验成功。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就这样崔琦虽然以一名华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但是媒体依旧对他所知甚少,最多就是了解他在哪工作。

1998年,这一年可以说是崔琦一生中最为“高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崔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项中,第六位荣获此殊荣的华裔!

在这一年崔琦通过十多年来的辛苦研究与实验,崔琦在量子领域发现,量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相互作用,能形成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

在传统的认知中,许多电化学过程在固体--电解液界面,腐蚀则常发生于固体--气体和固体--液体界面。

因此界面物理和表面物理一样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电子量子流体现象的发现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

崔琦的发现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在1998年10月13号,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崔琦。

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崔琦显得十分平静,他一如往常一样前往教室上课,在课程结束后便返回自己的实验室中。

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周围任何一人,即使是最亲近的妻子和女儿,崔琦也是守口如瓶。

一直到媒体开始大肆报道之后,崔琦的同事们才知道,原来崔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于是纷纷过来向他贺喜。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回乡

在后来崔琦还获得了美国弗兰克林奖,之后崔琦又在自己设置的网址上称,自己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

崔琦声称他的这些研究,未来可以应用在研制功能更加强大的电脑,或者是更加先进的通信设备。

虽然崔琦对于荣获诺贝尔奖表现得十分淡然从容,可是普林斯顿大学却陷入了一场“狂欢”中。

在校领导再三的邀请下,崔琦这才勉强同意了校领导的要求,答应当天会出席现场,并且也会登台演讲。

当那天来临后,只见崔琦依旧是往日的一幅着装,普普通通的衣衫,穿着一双陈旧的皮鞋,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西装革领。

而且崔琦上台发言的时间也十分简短,前后都没有超过三分钟,在台上他也是简单述说了一番自己的发现,也没有提及任何其他的话语。

或许真的像崔琦所说的那样,“蒙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才得以进行所谓的研究工作,实际上基本就是做一些好玩,有趣及挑战性的事,而且还有钱拿。”

崔琦风趣乐观的说法,也让在场的观众哈哈大笑,在崔琦看来,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不过是一些“好玩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些才推动着量子物理飞快的发展。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在崔琦获得诺贝尔奖后,崔琦的名字也渐渐传入了中国,也因此有部分国人希望崔琦能够回国,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样的呼声,崔琦也有过耳闻,但是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后来在一次的采访中,也有记者问及此事,崔琦表示,自己也想回到祖国看一看,但是心里却不敢。

事实上崔琦也曾经打听过家中父母的状况,可是得到的回应却并不怎么好,父亲在那个年代因为饥饿而死,母亲后来也遭到污蔑,认为是“地主阶级”,最终饥病相加逝世。

在母亲逝世后,大姐崔颖想要好好安葬母亲,于是便想向周围邻居借一把铁锹挖土。

可是周边的邻居纷纷担心“惹祸上身”,全都拒绝了,最终大姐也在抑郁中死去。

所以当崔琦得知了相关的消息后,心中顿时悲痛欲绝,所以对于崔琦而言,家乡可能是他一生中都无法忘怀的伤痕。

虽然崔琦没有回过家乡,但是崔琦却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量子事业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就曾到中国讲学,介绍国际上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讲座

建议中国开展二维电子系统物理和低维量子体系物理的研究,并积极推动《中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量子领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时崔琦还与国内的研究人员保持着联络,时常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积极进取,学习更为先进的理论知识。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聘请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在一项项的荣誉下,对于希望崔琦回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是正如崔琦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家乡父母的思念,让自己的心中十分痛苦,他情愿在美国继续用工作,用实验来麻痹自己。

所以即便是再怎么渴望回到故乡看一眼,可是崔琦始终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回去。

岁月悠悠,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2014年,这一年崔琦75岁了,已经是年逾古稀之龄。

崔琦或许觉得再不回乡看望一番,这一生可能都无法返乡了吧?所以崔琦在这一年决定回到自己的故乡,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而且这一次崔琦不是独自一人回去,他带着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琳达,和自己女儿,外孙女一起回的故乡。

当崔琦回到故乡后,当崔琦看到一张照片后当时就流下了眼泪,那是崔琦母亲的照片,看着照片上母亲的笑容,崔琦当即哭出声来。

而在得知照片背后的话语是姐姐所留后,崔琦更是无法压抑自己心中的情感,独自在一旁默默哭泣。

良久,崔琦默默地把这张照片放到自己衣服的口袋中,然后摆了摆手告别了,自己曾经生活了十二年的地方。

再后来崔琦回想起母亲的敦敦教导,于是便向家乡政府捐赠了一所小学,崔琦始终认为教育才是第一。

之后崔琦便离开了家乡,或许崔琦也从中解脱,只是对于母亲的思念,一直都是崔琦无法忘怀的一件事。

在后来一次央视的访谈中,主持人杨澜曾问道,“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你会外出读书,还是留在农村?”

崔琦:12岁走出河南农村,到美国获诺贝尔奖,晚年:后悔离开家乡

崔琦

让杨澜没想到的是,前一秒还满脸笑容的崔琦,在听完话后,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哽咽着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留在农村,宁愿终身当个农民,家里多个干活的照顾,也许父亲不会饿死,母亲也不会病死。”

看着眼前嚎啕痛哭的崔琦,杨澜也被深深地感动,事后杨澜也表示,采访崔琦是她采访生涯中最感人的一次。

在崔琦心中,或许母亲的病逝,父亲的离世,以及姐姐的遭遇,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所以崔琦希望用时间慢慢抚平内心的伤痕。

但是在此之外,崔琦也在尽力帮助着中国量子事业的发展,中科院荣誉教授就是国家对崔琦贡献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