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粟裕将军是我国著名将领,位列开国十大大将之首。他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事无数,未尝败绩。
然而粟裕将军一生却有一个一直纠缠自己的怪病,头痛。
为了治疗顽疾,党中央想了无数办法,甚至请了苏联专家也未能查出病因,直到晚年去世后,才查出真相。
困扰粟裕病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请遍名医也未能查出?
真相又是什么,为何在粟裕将军去世后才被发现?
身体里的弹片
粟裕是我党著名高级将领,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历经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
毛主席曾对来访的蒙哥马利元帅评价起粟裕说:“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淮海战役就是粟裕指挥的。”
可是,在粟裕的为将生涯中,他却一直饱受一个怪病的折磨,那便是头痛。
此病经常在粟裕思考战情指挥的时候发作,每当这个时候,粟裕就如同被子弹击中头部一般,头痛欲裂,严重时甚至逼得粟裕拿头撞桌子,可就算如此也不见好转。
1949年之后,全国战事渐消,粟裕也终于可以卸下指挥的担子,党中央担心粟裕的身体,特意命他去青岛养病。
在青岛养病期间,粟裕依旧心系军伍,每日研究解放后的全国形势。
为了方便照顾粟裕,粟裕的夫人楚青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专心留在丈夫身边,每日悉心照料。
可即使这样,粟裕的病情仍没见好转,他的头痛发作次数愈加频繁,甚至手脚也开始出现不正常地颤抖。
毛主席知道粟裕的病情后,特意令人为粟裕遍请名医,期待能够治好粟裕。
可国内的无数医生专家在为粟裕诊断之后,都无法说清粟裕的病因究竟在何处,不知病因,自然也就无法治疗。
后来解放军甚至抽调了一支医疗队,专门护送粟裕前往苏联治病。可是苏联专家也查不出粟裕头痛的原因,只能开了一堆抗生素,希望可以缓解粟裕的病情。
70年代,粟裕在大病一场后,身体愈发虚弱。此时的他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决心要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战役都写出来,以留文史专家考证。
夫人楚青支持粟裕的决定,并和组织上派给粟裕整理材料的同志一起记录、核实,希望能够稍稍减轻一下粟裕的工作强度。
晚年,粟裕长期身处逆境,又要同病痛作斗争,这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完成回忆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万幸身边有楚青陪同,几十年来,粟裕和楚青始终相敬如宾,祸福共享。他们是最恩爱的夫妻,最亲密的战友,无论是战斗的洗礼,还是政治风浪的考验,都没能拆散这对革命眷侣。
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粟裕辞世后,楚青和其家人遵照粟裕生前遗嘱,将骨灰撒在粟裕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在殡仪馆火化后,楚青和前来吊唁的中央领导才发现,粟裕将军的骨灰里,竟然有几块弹片。
原来,困扰粟裕生前多年的顽疾,正是因为身体里的这几块残存的弹片所致。
粟裕早年间历经战斗无数,曾多次负伤,且因为条件恶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医疗救治。
后来专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粟裕将军体内的弹片,最大的可能是在武平之战中留下的。
由于当时我军的医疗环境较为简陋,粟裕将军头内的弹片没有取出,这才导致了他后来头痛症状频发,也是因为弹片是在头颅内,因此病因一直没有被查出。
那么,这场凶险的武平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
甚至连大将粟裕都差点牺牲在了这场战役里呢?
负伤
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南昌起义爆发,粟裕在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排任班长。
南昌起义之后,虽然起义军顺利全歼了南昌城里的守军,但国民党很快集结了大批部队围剿南昌,为了保存实力,起义军决定撤出南昌,南下前往广东。
南下途中,起义军连遭血战,导致人员损失严重。在三河坝一役中,朱老总率领2000余人阻击国民党钱大钧部三万人,粟裕也在其中。
激战过后,朱老总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南撤,带领剩余的人向武平进发。
当时的武平不过是由一些地方部队驻守,即使朱老总所率部队不多,但也轻松地解决了武平守军,起义军残部得以在此处休整。
攻下武平之后,国民党果然上当,误以为起义部队主力都在武平,便纠集了十余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妄想一举消灭南昌起义部队。
形势危急之下,朱老总只好下令撤出武平,并令粟裕率领一个排殿后,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面对百倍于己的敌军,粟裕他们丝毫不惧,在武平城外利用地形的优势且战且退,为主力部队撤退赢得时间。
激战中,一颗炮弹突然落在粟裕的身边,剧烈的爆炸直接震碎了粟裕的右侧颞骨,当粟裕的战友发现他时,粟裕已经倒地昏迷不醒。
后来,激战中活下来的战士背着粟裕追上了朱老总的大部队,粟裕也得到了救治,醒了过来。
但是碍于当时简陋的医疗环境,留在粟裕体内的炮弹碎片没有能够及时取出。此后几十年里,这几颗碎片也一直留在粟裕的颅内,直到粟裕辞世。
武平一战之后,朱老总一路沿着国民党势力薄弱的湘赣交界转移,最终与毛主席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粟裕伤养好后继续进行凶险的革命斗争,后来粟裕因战功卓著,被一路提拔。直到1929年,粟裕正式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参谋长,这年,粟裕才22岁。
1934年,在“左倾”主义的影响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7月,粟裕奉命率领红七军团北上,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阻击对我国东北、华北步步蚕食的日本侵略者。
粟裕率领红七军团一路血战,冲破敌人层层封锁,最终于10月底到达闽浙革命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而这时,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于是粟裕遵从中央命令,与方志敏部队组成红十军团,在闽浙地区开展游击战,牵制国民党军。
由于中央红军主力的转移,留守苏区的部队又遭到国民党军的残酷“清剿”,红十军团的处境十分艰难。
1935年,红十军团主力被围,方志敏、刘畴西等红十军团大多数人都壮烈牺牲,最终只有粟裕带着400多人成功突围出去。
突围出去的粟裕将余下的400多人组成挺进师,在江南地区打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由于部队弱小,物资缺乏,粟裕的挺进师在三年游击战争里打得十分艰难,粟裕的身体也正是因为这三年的困苦生活,才落下了病根。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拒敌
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战斗依旧艰险,但新四军的处境比当初的红军要好上很多。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血战后,延安方面决定在苏南地区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陈毅担任总指挥,粟裕担任副总指挥。
两人虽在南昌起义时就相识,但彼时一个是团教导员、一个是警卫班长,差距甚大。时至今日,两人才算是正式合作,也开启了我党的一段佳话。
当时的新四军乃至后来的华野,都流传着“陈粟不分家”的口号,也从侧面印证了陈毅与粟裕的革命友情。
事实上,陈毅与粟裕不仅在工作上是合作无间的好搭档,在私生活上也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友。
后来粟裕碰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时,因为自身性格较为羞涩,导致追求屡屡碰壁,后来还是陈老总从中帮助,这才促成了一对佳人。
苏南指挥部成立之后,因为军务繁重,粟裕就想调几个文员到总部,负责日常的文书工作。
粟裕在到下面的作战部队挑人时,刚巧一批新战士到新四军速记班报到,此时,一位明眸善睐,文静端庄的小姑娘引起了粟裕的注意。
考虑到女战士在一线作战部队处境危险,速记班的负责人便将这批新入伍的女兵安排到了总指挥部,那位引起粟裕注意的小姑娘也顺势成为了粟裕的文员,两人就此相识。
这位小姑娘名叫詹永珠,本是扬州一富贵人家小姐。
1937年12月扬州沦陷,詹永珠随家人辗转逃往了上海,自小生活无忧的詹永珠在见识到了日寇的种种暴行后,再也无法安心完成自己的学业。
上海沦陷后,詹永珠和几位同学一起,在没和家人打招呼的情况下一路找到了皖南地区,在那里加入了新四军教导总队。
经过在新四军教导总队的学习后,詹永珠和几位同学就要被分配到作战部队去。
此时正好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詹永珠就被分配到指挥部秘书处,担任速记员,这年,詹永珠年仅16岁。
看着指挥部里每天活蹦乱跳的少女,粟裕的心仿佛被什么融化了一样,在闲暇之余,粟裕经常会找詹永珠说话。16岁的少女天真无邪,即使在战火中,依然显得那么青春阳光。
在新四军中,因为叛徒的泄密和特务的搜捕,为了不殃及家人,新四军战士们往往都会取一个假名。
一天,詹永珠同粟裕说了此事,表示她也想改一个名字,可是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叫什么好。粟裕听完来了兴趣,便铺开一张草纸,在上面写了很多姓氏。
詹永珠看了半天,伸手一指,说这个楚字不错,我就姓楚吧。
粟裕听罢笑了,说:“小詹啊,我的家乡湖南就是以前楚国的属地,这下你成了我的亲人了,不如就叫楚青吧。”
詹永珠默默念了几遍,高兴地说到:“楚青好,从现在起我就叫楚青了。”
粟裕笑着点点头,说:“是,楚青同志。”
经过改名一事后,楚青和粟裕的关系愈发亲昵起来。在楚青的眼中,粟裕虽然不苟言笑,对部下要求严格,但在平日里待人却极为和蔼。
那时,江南指挥部设在一个祠堂里,粟裕经常工作到深夜,警卫员担心首长身体,就买了一些饼干放到粟裕桌前的竹筒里。
一日,楚青和几位文员将竹筒里的饼干偷吃光了,还留下了纸条,上面写道“小老鼠偷吃了”,塞到竹筒里。
第二天,楚青走进指挥部时,粟裕就说:“欢迎小老鼠再次光临。”
大家都笑着看向楚青,楚青一脸不好意思,红着脸跑开了。
红颜
在江南指挥所的这段时光里,两人像这样的浪漫细节虽然有很多,但双方始终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
粟裕第一次给楚青写情书时,楚青看都没看当场就把信给撕掉了,这让粟裕大受打击。
一旁的陈老总说道:“敢撕我们粟副总司令的信,这个女娃娃胆子好大哟。”
粟裕经不住陈老总打趣,说:“楚青不愿同我谈恋爱,自然有她的理由,我不能因此责怪什么。”
其实,当时的楚青也没有多想什么,她在晚年回忆道:
“当时身边的同学们都看着我,我不想让她们以为,我是为了找个达官显贵当丈夫才参加的革命,所以就没看这封信。”
后来,毕竟是在同一个指挥部,两个人免不了天天见面。
粟裕没有故意利用职权接近楚青,一副公事公办,坦然处之的态度,而楚青对这位名震东南的将军也是十分有兴趣,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粟裕。
虽说粟裕和楚青互相有意,但也仅止于稍显亲昵的关系,二人自己不觉得有什么,倒是急坏了一旁看着的陈毅。
陈老总拍桌子道:“哎哟,你个粟裕,下回日本飞机来轰炸的时候,你直接把楚青抱起来冲出去,这事不就成了嘛。”
粟裕听罢只是摇摇头,他知道楚青的态度,只想着等她自己决定。而长久相处下来,楚青也被粟裕渐渐吸引,她觉得粟裕虽然看起来木讷,但实际上饱含热枕,对自己既温柔又细心。
1940年,在黄桥战役之后,新四军又接连取得了几个连续性战役的胜利,被敌人围困的危急形势得到了缓解,江南指挥所里的众人也终于放下了一直紧绷的神经。
一日傍晚,粟裕和楚青在河边散步时,粟裕忍不住对楚青再一次表达了爱意.
粟裕还说:“如果楚青同志暂时还不能接受我的感情,那我可以等上一年、两年、三年,哪怕是等上十年也不在乎。”
看着眼前人诚挚地表白,楚青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她轻声对粟裕说:“不用那么久,我现在就答应你。”
傍晚的夕阳,见证了一对爱人真情地相拥。
1941年12月26日,在新四军的指挥所里,粟裕与楚青结为革命伴侣,约定从此不离不弃,共同见证革命胜利。
陈毅亲自证婚人,此刻虽是寒冬,两人的心却格外温暖。
结婚后的二人没有过多时间温情,战况紧急,隔天粟裕便要奔赴前线战场,楚青则留在指挥所,带着对丈夫的挂念,继续完成她的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指挥对国民党作战。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楚青一直都陪在粟裕的身边,两位伉俪历经无数风险,披荆斩棘,一刻也没离开过彼此。
粟裕因指挥作战往往一连工作数天都无法休息,楚青也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并总能在闲暇片刻之余为他端上一碗热汤,几个馒头。
1948年11月,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打响。
在这场国共双方上百万人的对决里,粟裕将他的运兵之道发挥到极致,随着不断地分割包围,国民党军主力逐渐被压缩在几个狭小地方龟缩,随后被我军一举歼灭。
在后来粟裕身边的警卫员回忆,淮海战役是他见过粟裕平生压力最大的一场战役。粟裕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板凳倒扣着坐住,这样他的头就可以倚在板凳腿上,在头痛发作时稍微舒服一点。
在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粟裕始终盯着地图上的标注,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脑海中不断推演,将手上的兵力发挥到极致。
最终成功以60万解放军部队,击败国民党嫡系部队八十余万。淮海一役后,国民党再也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
连毛主席都说:“淮海战役乃中原定鼎之战,粟裕当居首功。”
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消灭殆尽,从此我国长江以北的土地上再无战事。
但淮海战役也让粟裕的身体几乎被拖垮,他在整个战役期间几乎从未睡过一个好觉,大量的指挥推演让他的大脑过度运转。
直到战役结束,粟裕再也无法进行指挥工作,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直至去世前,头痛症状都没有好过。
所幸的是,在人生的后半程,夫人楚青一直伴在他身边,这让他的晚年虽被病痛折磨,但生活依然幸福。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粟裕始终坚持对党的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管面临多危险的处境,多艰险的任务,也只会坚决完成任务。
而粟裕和楚青相伴40多年走过的革命岁月,不仅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高尚的革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在忠诚爱国、奋发进取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