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Before Chairman Mao Died In 1976, The General Power Was Handed Over To Chen Xilian. Ye Shuai Was Deeply Moved When He Learned The Truth

2023-05-29 16:28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2月,毛主席在一次主持完中央会议之后,颁布了一轮新的人事任命。

其中,有两条任命引起了当时党内外同志们的高度关注。

这两条任命分别是: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任命陈锡联为中央军委常务委员,负责今后军委的各项工作。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1976年1月,敬爱的周总理去世。而华国锋同志在此之前本就是国务院的副总理,由他出任总理,是非常正常的人事任免。

但令许多同志相当不解的是,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履历上看,都有比陈锡联更合适主持军委工作的人选。

可为什么毛主席会选择将军权交给了陈锡联?

陈锡联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这项任命的最后又给国家和军队带来了哪些影响?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陈锡联

支持陈锡联的老铁们可以在评论打上“支持”,向大公无私的陈锡联将军致敬!

少年志气高

陈锡联是我国开国上将之一,1955年授勋时,陈锡联方才40岁。

他戎马一生,14岁时就加入了红军,从此南征北战,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5年,陈锡联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尽管家中十分困苦,但陈锡联的父母仍然坚持供他上私塾。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幼年的陈锡联在学堂上读着“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再联想到农民平时被剥削的境遇,这让陈锡联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被压迫的穷苦百姓翻身而奋斗。

1929年,14岁的陈锡联投身从戎,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

在红军这支队伍里,陈锡联结识了许多同志,这些同志彼此来自天南海北,但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

刚刚加入红军时,因为陈锡联的年纪还小,所以他的连长只让他做一些放哨、送信、站岗的工作。

小小年纪的陈锡联在完成连长布置的任务的同时,他也不止一次的向指导员反映,希望可以上战场去杀敌。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每当这个时候,指导员总是摸着他的脑袋,说:

“你个娃子还这么小,着什么急嘛,等你长大了,总有你上战场的时候。”

就这样,陈锡联怀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在红军的队伍里一天天长大。

直到1931年,陈锡联所在的团被上级要求攻下双桥镇。

经过团领导们的筹划,决定由两个连的兵力佯攻双桥镇,等到吸引敌军大部时,团主力再从侧翼一举击溃敌军,拿下双桥镇。

战斗的前一晚,陈锡联的连长向全连的战士们布置了此次的作战任务。原来,陈锡联所在的连刚好就是担任佯攻的那个连之一。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不过,虽然是佯攻,但他们却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猛烈的炮火,其危险十分巨大。但是这对于陈锡联来说却没什么恐惧的感觉,他反而很兴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参加战斗了。

第二天黄昏,趁着敌人正在吃饭的时间,红军发起了双桥镇战役。

陈锡联跟在班里的老战士身后,手持步枪,腰间捆了数个手榴弹,高呼着向双桥镇的方向冲去。

忽然间枪炮声大作,让正在营帐里吃饭的敌军顿时有些慌乱。他们踉踉跄跄的四处找寻武器,跌跌撞撞的就拿起武器进入到掩体予以还击。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而另一边,正在战场上冲锋的陈锡联此时才明白了战争的残酷。他看见炮弹就在离自己十来米的地方炸响,激起的尘土洒遍了全身。一颗颗子弹发出呼啸的声音,从自己的耳边划过。

看到战友们倒下的尸体,陈锡联有些恍惚,他的脑海中瞬间有一刹那的空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好在他的班长知道他是第一次打仗,一直有在盯着他。

见陈锡联有些愣神,班长赶紧跑过来,大吼道:

“陈娃子!别愣神,跑起来,不然待会该挨枪子了!”

班长的声音瞬间让陈锡联清醒了过来,他举枪射击,然后一个翻滚,猫腰躲在了一块石头后面。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在看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敌军的重机枪射击点时,陈锡联瞅准方向,将手榴弹的引信拉开,然后投掷了出去。

只听见轰的一声,敌人的一个重机枪阵地瞬间报废。班长看到陈锡联如此表现,不禁大喊道:

“干得好陈娃子,回去我要给你请功!”

战斗持续了数个小时,当双桥镇的敌军大部分都被吸引到正面时,团部主力突然从侧翼杀出,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晚上八点时分,战斗结束,红军顺利攻下双桥镇。

这个时候的陈锡联正在打扫战场,他的怀里抱了好几杆步枪。

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但是此刻的陈锡联却没有一丝累的感觉,他不敢停下,只好在战场上四处搜寻着战利品。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战后,当陈锡联一个手榴弹炸掉敌军重机枪阵地的战果被连长知道后,连长还特意向团长报告了此事。

当团长得知这名战士竟然才16岁,并且是初次上战场时,他高兴的表扬了陈锡联,说:

“这名小同志打得好啊,比我强,我16岁还在家放牛叻。好好好,一枚手榴弹就能炸掉一个重机枪阵地,我看这比小钢炮还厉害啊。”

从此,在队伍中,陈锡联多了一个外号,“小钢炮”。

不仅是连长营长这么叫他,有时候团里的干部见了他,也会亲切的喊:

“哟,这不是我们团的‘小钢炮’战士嘛。”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忻口战役

双桥镇战役之后,陈锡联又跟着部队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每逢战斗,陈锡联总是奋勇争先,打的异常勇猛顽强。

除了打仗勇敢之外,陈锡联还有超出常人的战场嗅觉,他总是能在战斗中精准的预判敌军的动向,并且向上级建议,抢先一步出手,牢牢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

团领导们也很诧异陈锡联的这份军事才能。

要知道,陈锡联虽然读过书,文化水平要比一般的红军战士高一些,但他从未上过军校,其军事才能只能是在一场场的战斗中锤炼出来的。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因为具有指挥天赋,陈锡联很快就被提拔为连长、营长、团参谋、师长。到抗日战争爆发时,陈锡联已经是刘伯承手底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1937年10月,日军欲夺取太原,山西守军在忻口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八路军亦参与其中。

忻口战役刚开始,中国军队打得很辛苦,伤亡很大。

这是因为虽然中国军队占据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但是却丧失了制空权。依托山地建立起来的阵地或许可以抵御日军的炮火,但是抵挡不住日军的轰炸。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10月中旬,在忻口战场的陈锡联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在傍晚时分,他在南侧的山地上总是能看到三两架飞机并排飞过,并且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按照常理,一般听飞机引擎轰鸣的声响,就能判断飞机飞行的高度。

经过多天的仔细确认,陈锡联发现这个高度的日军飞机的轰鸣声比平时在战场上空轰炸的日军飞机要更大一些,这就意味着,这些飞机是在逐渐下降飞行高度。

飞机为什么会逐渐下降飞行高度,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飞机准备降落。

考虑到轰炸的架次,以日军飞机的油箱来说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燃料,那么机场就只能修建在忻口战场的附近不远才对。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顺着这个思路,在一天傍晚,陈锡联带着几个战士顺着日军飞机的声音一路跟随了过去。

飞机飞的当然比人快,因此,直到午夜时分,陈锡联才顺利的摸到了一处日军驻地。

在望远镜里,陈锡联看到了远处日军的基地灯火通明,一排排飞机正停在那里,仔细数了一下,竟然有24架飞机。

看来,这里应该就是日军的机场了。陈锡联拿出地图,在图上标了一下,确定了这里应该是叫阳明堡。

确定方位后,陈锡联趁着夜色,又和身边的几位战士悄悄回到了团部,以免打草惊蛇。

回到团部以后,陈锡联顾不上休息,立刻向上级发了电报,表示自己发现了日军的机场位置。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过了一会,刘伯承亲自来电询问,问陈锡联是否能够确定这个情报的准确性。

陈锡联拍着胸脯说:

听完陈锡联的保证,刘伯承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陈锡联又接到了刘伯承的回电,刘伯承说:

“是!”陈锡联坚定地回道。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于是,在第二天夜晚,陈锡联率领八路军769团潜伏至日军阳明堡机场附近。等到午夜时分,日军大部都睡着以后,陈锡联下令突然发起进攻。

战斗的一开始,陈锡联就命令战士们优先打掉机场的几顶探照灯,整个阳明堡机场刹那间变得一片漆黑。

许多日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炸死在房间里。偶有几个反应快的鬼子刚拿枪冲出屋外,就被一阵扫射给打死。

战斗持续了数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是八路军战士在飞机上放炸药包。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随着一声声巨响,整个机场的24架日军轰炸机全部被炸毁,在完成了任务之后,为了避免被即将前来增援的日军给缠住,陈锡联下令简单的打扫一下战场,然后就率部迅速撤离。

阳明堡一战,我军大获全胜。

阳明堡的驻守日军被全部消灭,24架飞机也被摧毁,而八路军769团仅仅伤亡了30余人。

更重要的是,阳明堡一战的胜利,大大减小了忻口战场的防空压力。

就连蒋介石都亲自发了嘉奖电报至八路军总部,特别表扬了阳明堡战役的八路军指挥,也就是陈锡联,夸他打的漂亮,于抗日有功,国家有功。

阳明堡战役的胜利,体现了陈锡联打仗的有勇有谋。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日军飞机在战场上仅仅是声音不同的细微差别,却被陈锡联精准的把握住,并随后发现了敌军机场,将其一举击破。

连邓小平事后在了解到阳明堡战役的前后经过时,都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陈锡联这一仗打的真是太妙了。”

兢兢业业

阳明堡战役结束之后,陈锡联又带领队伍频频作战,屡建奇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凭借在新中国建立的征程中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在1955年授勋时,陈锡联才能以40岁的年纪被授予上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是任军区司令员、炮兵司令员。随后又任国防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在动荡时期,陈锡联因为为人刚正不阿,不肯同流合污,最终遭受奸人诬陷,被解除了职务。后又因毛主席亲自过问,陈锡联才得以复出,回到中央继续工作。

恢复工作后,陈锡联依然兢兢业业,保持着良好的作风和习惯,也没有对过去朝他落井下石的那些人做出什么报复或回应。

正是因为这一点,毛主席才觉得陈锡联有大将风范,是个难得的人才,才放心将兵权交给他。

客观来说,陈锡联接任军委职务时,党内是有很多的反对声音的。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锡联太过年轻,资历尚浅。

但是陈锡联在接下来的一场危机中的处理,却让这些声音都彻底的烟消云散。

1976年7月底,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百年难遇,且来得太过迅猛。

在深夜,唐山的人们还在熟睡中时,地震就瞬间袭来。

一时间,天地动荡,大地被撕裂,房屋顷刻间尽数倒塌,无数人被埋在了废墟里,不知生死。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唐山遭遇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央后,陈锡联马上反应,第一时间就动员解放军组织救援工作。

当解放军奔赴唐山参与救援后,陈锡联待在中央不放心。他不顾余震的危险,亲自来到唐山参与指挥调度,将救援总指挥部就设立在了唐山。

两个多月的救援时间里,陈锡联从未离开过唐山,经常彻夜不眠的工作。

唐山的震后救援工作完成后,党内那些对于陈锡联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小了很多,直到消失不见。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在这一次的救灾中,陈锡联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能力、担当,还是不惧危险,勇于担责,都证明了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然而,在唐山地震结束后不久,陈锡联又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1977年三月,陈锡联向中央请辞,并请求将主持军委工作的重担交由叶剑英叶帅。

这个决定一出,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陈锡联在经过唐山抗震救灾之后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为何还要在这个时候请辞。

对此,陈锡联表示,之前他接任军委工作,是因为毛主席的信任,更是因为国家的需要,他义不容辞。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叶剑英

而现在,叶帅经过手术之后,身体已经有所好转。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叶帅才应该接管军委的工作,自己只需要在叶帅后面辅佐就好。

最终,陈锡联的这个提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对于陈锡联的大公无私,叶帅也很感动,他也向军委申请,自己接任军委工作可以,但陈锡联的职务必须保留。

于是,陈锡联名义上还是军委的领导人,而叶帅在做实际工作时,也没有刻意避讳,总是会和陈锡联商量一番。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将军权交给陈锡联,叶帅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

所谓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陈锡联与叶剑英的相互谦让,也成就了我党的一段佳话,无论时光流逝,也会为我们所铭记,并且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