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曾经领导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他与人民一起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伟人也有自己的苦恼,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作千头万绪,繁重的工作几乎占据了毛主席一切的时间。
对于家庭、子女的教育,虽然毛主席尽力弥补,但“父爱”这一词在毛主席孩子们的生活中,总是稍有遗憾。
在毛主席的晚年生活中,环绕他身边的子女总是少了一个人的身影。
他时常会望向门外恍惚出神:“我的讷娃,还是没有回来啊。”
随后毛主席又喃喃自语:“是我对她的关注不够。”
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也是毛主席最为重视疼爱的孩子,为何全家齐聚的时候,李讷总会缺席?
毛主席和李讷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李讷在父爱中的成长
李讷出生于1940年的延安,那是一个冬季,延安被白雪覆盖。
这一年发生了皖南事变,抗日战争因为国民党再一次背叛而陷入了窘局,华北地区日寇准备计划大扫荡,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全国抗战陷入僵局的时候,李讷的出生带给毛主席许多欣慰,因此毛主席对李讷非常宠爱。
为了能够赢得胜利,毛主席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为“李德胜”。
故而毛主席坚持小女儿姓李,并对女儿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此他化用了孔子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典故,希望小女儿以后能够脚踏实地、言行一致。
曾经毛主席因为革命事业远走他乡,导致他与杨开慧的三个儿子在外流浪多年,也许是为了弥补曾经对孩子缺失的父爱,所以毛主席对李讷的关注尤甚。
在延安时期没有系统的知识培训,毛主席便手把手的教李讷识字,时常带着李讷出门下田,与当地的老乡们打成一片。
“毛主席,这是您的女儿吗?真漂亮啊!”
当地农民夸赞着李讷,这时候毛主席便将小女儿放在自己肩膀上骄傲的说道。
“是啊,她日后一定会是我的骄傲。”
这是李讷记忆里与父亲相处最快乐的时光,但建国后,李讷却感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党中央干部领导以及家属子女搬进了中南海居住,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毛主席也不例外。
当时快十岁的李讷正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毛主席却做了一个决定,让几个子女去寄宿学校读书,只有周末才能回来。
但李讷那时候不满十岁,年龄这么小怎么去读寄宿学校呢?
“那些农民工人家里的孩子,哪个不是那么小就当家了?李讷有什么不行?我相信她会照顾好自己,人总要学会独立。”
毛主席收起以往慈爱的面容,认真严肃的告诉子女。
“你们在外面读书,不要说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孩子,记住,你们与工人、农民的孩子一样,不许享有一切特权。”
这句话说完,他的目光停留在李讷的脸上,这让小小年纪的李讷感到不明所以。
但众所周知,毛主席最疼爱的便是这个小女儿,他最担心的也是这个小女儿。
可是年纪尚小的李讷,并不清楚毛主席的用意,只知道在北京的爸爸与在延安的爸爸判若两人,不再那么疼爱自己,也不再与她形影不离,这让李讷隐隐的感到失落。
在学校李讷刻苦读书,但在1958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李讷忽然感到肚子一阵疼痛。
本来以为忍一忍就可以熬过去,但是李讷依旧疼的满床打滚。吓得室友慌忙将她送去医院,这才查出李讷得了急性阑尾炎。
时间紧迫,医生必须要尽快做手术。可做手术需要家属同意,医生这才发现李讷是只身一人前来,等了好一段时间一名警卫员前来替李讷签署了同意书。
为此医生还数落了几句:“孩子都这样了,做家长的到底有多忙不来看一眼。”
此时在中南海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坐立不安,难以入睡,因为身份不便,毛主席无法前去医院查看。
最后只能写了一封信,托给警卫员送到李讷手中。
“我很想念你,知道你生病了,我非常担心,现在你可能很悲观,很需要我的陪伴,但是当你病好了,世界观也会发生了改变,你会更加坚强。因此现在只能你一个人面对困境,但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败病痛,这也是在锻炼你的意志。”
当李讷从麻醉中醒来后便看到了这封信,心中百味杂陈,她有点不懂父亲了。
爸爸,到底还爱不爱自己呢?
做完手术后的李讷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但全国缺粮,又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都勒紧了裤腰带。
中央为了节省经费也在节衣缩食,尤其是毛主席与农民一起吃野菜做的团子,为了不搞特殊化,毛主席要求的子女也吃菜团。
但得知李讷因为病痛和虚弱而折磨的泪流满面的时候,毛主席心疼极了。
但最终他抚摸着李讷的脑袋,温柔的说道:“全国上下一起吃苦,我们不能成为特殊的那一个,尤其是我,你不要埋怨爸爸,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女儿呢。”
好在李讷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学校不仅完成学业,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遇到思想的问题便积极写信给毛主席。
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毛主席却越发觉得女儿离他越来越远,每次女儿写信都是求知求学,很少问候过他的身体,大学忙碌,更是很少回家。
这让毛主席感觉他与李讷的关系越来越远,愈发思念女儿的毛主席终于忍不住写信道:
小李娃,你最近还好吗?又要下大雪了,你看到了吗?
收到这封信的李讷,又是怎样的感受?她还会质疑父亲的爱吗?
婚礼上缺席的父亲
其实李讷从未质疑过父亲的爱,但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多少会有一些委屈。当看到父亲这封信的时候,李讷何尝不思念他呢?
可是此时李讷已然成为了解放军报社的编辑,穿上了她从小向往的绿色军装。
虽然她现在很想回家陪一陪父亲,但想到自己刚来报社便要请假,实在太不负责了,思虑万千,终究放弃了这个念头。
为了不让大家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申请了宿舍,本来以为毕业后可以有更多时间相聚的父女,再一次被迫分开。
每个冬天,毛主席都会想起李讷小时候在延安与他打雪仗的场景,当时小小一团的李讷,如今出落成大姑娘了,毛主席欣慰的同时,也顾虑到孩子一旦成人,就注定了要与父母分别。
毛主席此时此刻有些后悔,当时没有多陪陪李讷,可他那时候又怎么能常伴女儿身侧呢?
作为人民的领袖,许多事必须要做到大公无私。
于是毛主席下定决心,但凡李讷日后恋爱成婚,只要她喜欢,自己一定无条件支持。但时值上山下乡,毛主席为了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他鼓励李讷前去劳动改造。
李讷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知道父亲的用意,于是她以毛主席女儿的身份在1970年去了“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这个举动又一次证明了父女俩公正无私的品质!
李讷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五七干校”她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脏,本不太好的身体却能一个人挑起六七十斤的粪桶,时常一人下地干活,还帮老乡们拔除野草。
平日里与老乡们一起吃馒头和咸菜,并时常打趣着说道:“能吃馒头很好了,我做手术的时候还只能吃菜团呢。”
李讷的表现让老乡们又亲切又心疼:“毛主席的女儿也是我们大家的女儿,你有什么难处就告诉大婶大伯,我们一定会帮你的。”
“我看李讷也没什么难处”有人开玩笑的说道:“就是终身大事需要解决,毛主席也不着急吗?”
李讷也不避讳,豪爽的笑道:“他当然着急,每次写信都催我快点找对象,农民的儿子,工人的儿子都可以,但是我就想找一个我喜欢的人,情投意合才能结婚嘛。”
想到父亲操心的模样,李讷心中又泛起一波温暖,她知道父亲是爱自己的,但是他是国家主席,是领导,相比自己,中国人民更需要他。
懂事的李讷逐渐与心中的父亲和解。同时,李讷爽朗活泼的性格也吸引了当地一位姓徐的农民,他对李讷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第一次感受到爱情滋味的李讷变得腼腆起来,而小徐的热情与幽默也让李讷对婚后生活充满了希冀。
随后她与小徐敲定了结婚的日期,李讷第一时间便写信告诉了父亲:“爸爸,我找到我喜欢的人了,他姓徐,是一名农民,我们一见钟情,自愿结合,烦请爸爸到时来为我们主持婚礼。”
毛主席看到信中的内容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他即刻批准“同意”,并大加赞赏女儿的觉悟至高。
结婚当日,毛主席打算准备一套马恩全集前去“五七干校”为女儿女婿主持婚礼的时候,中央却突发急事,需要毛主席前去处理。
毛主席望着手中的新婚贺礼,最后无比惋惜的将这份礼物交给了身边的警卫员,让他代表自己前去参加女儿的婚礼,因为毛主席首要的选择,永远是人民与国家。
当李讷看到警卫员送来的贺礼,警卫员向李讷表示毛主席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前来,李讷立刻笑了笑,表示她理解父亲,但警卫员发现她的嘴角依旧有着掩饰不住的失落。
也许当毛主席的女儿在别人眼中是无比骄傲的事情,但只有李讷知道,她也有别人看不见的委屈,可是李讷又十分理解父亲的选择,因为这是共产党的使命,更是毛主席的职责。
但结婚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讷发现她与丈夫小徐越发的不合适,尤其是在思想觉悟方面,小徐无法理解李讷的想法,两个人的关系远不如当时热恋般那么甜蜜。
久而久之,夫妻俩同床异梦,这让李讷在这段婚姻里饱受痛苦,最终在1972年李讷决定与小徐离婚。
李讷离婚一事本来秘而不发,可是在中南海的毛主席还是知道了女儿离婚一事。
但他又不便前去探望女儿,只能从警卫员的口中得知经过,毛主席非但没有怪责女儿草率离婚,反而有些愧疚:
“我当时不该这么着急的催她定下婚事,更不该轻易同意她和小徐结婚,是我这个父亲不称职。”
原本毛主席希望李讷回来陪陪自己,但李讷反而拒绝了,这让毛主席更为郁闷,难道女儿也在怪他吗?
始终缺席的李讷
实际上李讷离婚的时候发现了她怀有身孕,但是她不想因为孩子屈就这一段婚姻,因此李讷决定离婚之后独自生育孩子,故而她无法以单亲妈妈的身份面对父亲和家人。
但姐姐毛志远听闻此事后立即前来“五七干校”探望。
见到李讷怀孕六七个月还要下田干活,毛志远心疼的一把将妹妹扯到一旁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得回家养胎啊。”
李讷却摇摇头说道:“我没脸见爸爸,更要好好劳动,才能对得起毛主席女儿的身份。”
“你太倔强了。”姐姐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不是怪爸爸?”
李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不想让爸爸为我难过,我只想成为爸爸的骄傲。”
说完还不忘嘱咐姐姐:“我怀孕的事情千万别告诉爸爸,他身体不好,我不希望他担心。”
毛志远叹了一口气,她又怎么不理解妹妹的心事?又如何不理解毛主席的苦衷?
因此毛志远便经常前去“五七干校”探望李讷,回家后告知毛主席,李讷现在生活的很好。
直到李讷接近临产,李讷是一个人在医院待产。此时她多么希望爸爸可以出现在医院门口,随即她苦涩的笑了笑,爸爸太忙了,是不会来的。
因为她的父亲不仅仅是自己的爸爸,更是所有中国人需要的领袖。
因此孩子出生后,李讷抚摸着孩子的小手说道:
“外公没有来见你,是他有更重要的事做,你以后也要效仿外公,正直无私,一生要革命,所以你的学名就叫‘效之’吧。”
本来医院还想安排两名护士照顾李讷,但李讷直接拒绝这种特别照顾,没过几天她便抱着效之又回到了“五七干校”。
而毛主席得知李讷生了小外孙后喜笑颜开,他也很想去探望他的小外孙,可是眼下正是国家建设经济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又一次失约了。
眼见着又一年冬天,要过新年,毛主席想要借机安排与全家人见面。
鞭炮声鸣的那天,大家齐聚一堂,毛岸青和李敏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与毛主席团聚,毛主席难得开心,但是打眼一瞧,却发现少了一个人。
“讷娃,还没回北京吗?”
毛主席询问妻子和警卫员,他们摇着头,告诉毛主席李讷在“五七干校”很忙,没有办法抽身离开。
毛主席“哦”了一声,眼底浮起一片失落。吃团圆饭的时候,他总是频频望着门口,毛主席多么希望此时大门打开,李讷带着他的小外孙回家啊。
想到这里,毛主席不禁潸然泪下:“讷娃会不会怪我没有好好照顾她,让她受了那么多委屈。”
于是年后毛主席便嘱咐妻子,一定要让讷娃回家,之后不久又提出要派警卫员前去接回李讷,但毛主席深知女儿的性格,于是取出一笔稿费交给警卫员。
“如果她不愿回来,你便把这笔钱交给她,讷娃肯定是……吃了不少苦了。”
来到“五七干校”,警卫员当即找到李讷说道:“毛主席说您都在这里待了三年,该毕业了,可以回家的。”
但是警卫员的话并没有让李讷感到欣喜,她平静的说道:“我在这里生活的很好,让爸爸不用担心我。”
警卫员一脸无奈的望着李讷身后家徒四壁的房间,趁着李讷去哄孩子的时候,他将毛主席交托的稿费,偷偷的放在了李讷的家中。
李讷看到这笔稿费的时候不禁泪如泉涌,要知道爸爸连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丢弃,却给她这么一大笔生活费。
李讷决定过一段时间回家探望父亲,可是这一拖又是几年,接着北京传来消息,父亲病重,这让李讷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她即刻奔赴北京,终于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
此时毛主席虚弱的躺在病床上,双眼已经失去了视力,但依旧感知到了李讷。
他缓缓的抬起手,吃力的说道:“讷娃,是你吗?”
李讷慌忙握住了父亲的手,她哽咽的说道:“是我,爸爸,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这么久不愿回来,你是不是怪爸爸。”
他像小时候抚摸着李讷的脑袋说道:“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只不过你是毛主席的女儿,很多事爸爸也无奈,我知道这些年也许忽视了你,但作为父亲,我一定是爱你的。”
李讷这才抬起头,抽泣的说道:“我知道爸爸,所以我回来了,我只是觉得自己太任性了,没有脸来见您,我……”
毛主席为李讷擦拭了眼泪,望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全家人。
他欣慰的笑道:“这些年你们都受了委屈,作为一名父亲,我爱你们每一个人,但是我没有办法完整履行父亲的责任,你们不要怪爸爸。”
他的这番话让子女们百感交集,最终相拥在父亲的怀中,让这位一向踽踽独行的老人,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陪伴。
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领袖,但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父爱而受挫,但他的“父爱”却如一座沉默的大山,给予了子女们最坚实的后盾。
同时他也用高大的身躯引领着孩子们不断向前,成为如他一样坚定、朴素、正直且诚实的人。
我们同样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将这份精神传承,溪流汇聚,星火燃烧,共同照亮未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