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夏天,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年仅13岁的孔忠良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块白色石头。
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觉得这块石头不同寻常,在咸阳这个地方捡到这个东西,极有可能是文物。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孔祥发就带着孔忠良到了位于西安市的陕西省博物馆(今碑林博物馆),将这块白色石头上交给了博物馆,最终得到了20元的路费补贴。
44年后,已经57岁的孔忠良早就将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不曾想此时专家却找上门来。那么孔忠良当年捡到的白色石头到底是什么?
专家此次登门拜访又是为何?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不错的话,可以来个一圈三连收藏起来慢慢看!
少年无私送国宝,专家鉴定为汉朝皇后玉玺
1968年的一天,陕西省博物馆(今碑林博物馆)迎来了两位风尘仆仆的来访者,他们正是13岁的孔忠良和他的父亲孔祥发。
他们一老一少一脸郑重的表情,让博物馆的接待人员觉得很奇怪,于是就上前询问所为何事。
谁知孔祥发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却什么都不肯说,一直要求见馆长。工作人员见孔祥发神情严肃,似有重要事情,于是赶紧叫来了馆长。
见到了馆长之后,孔祥发就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了一块通体全白,四方四正的物件。这个物件刚一从背包里面拿出来就吸引了馆长的目光。
作为一馆之长,他的眼光最是毒辣,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块用和田羊脂玉做成的物件,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以新疆和田命名,泛指真玉。
馆长将这块玉石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发现这块玉色泽纯正,上面趴着的动物是一只螭虎,栩栩如生。螭虎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就经常用在玉器上面,代表着主人的权势与地位。
所以这块和田玉上雕刻着螭虎,说明这肯定不是寻常人家的物件。果然不出所料,当馆长将这块玉倒过来查看的时候,发现在玉石的底部刻有四个大字,所以馆长初步判断这是一枚玉质印章。
虽然馆长阅历丰富,眼光独到,但是鉴宝工作还是要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来做。随后馆长安排工作人员叫来了鉴宝专家,经过测量,这枚玉质印章高2厘米,宽2.8厘米。通体洁净无瑕,雕刻精美细致。那么既然是印章,上面刻的字又是什么?
经过专家的辨认,印章上面的四个端庄大气的文字竟是“皇后之玺”。“皇后的玉玺,这枚印章居然是皇后的玉玺,这太不可思议了。”
孔祥发与孔忠良父子俩在听到专家说的皇后之玺时,顿时震惊不已。虽然一开始知道可能是枚印章,但是没想到会是皇后所用。那么究竟是哪位皇后的玉玺呢?
对此专家表示《汉宫旧仪》有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这句话说明在汉朝时期,皇后的玉玺和皇帝的玉玺一样。
都会在上面雕刻螭虎作为象征,加上“皇后之玺”四个字是汉朝时专用的隶书字体,所以专家推断这枚玉玺是汉朝皇后专属。
那么东汉与西汉加在一起,一共有21位皇后,这枚玉玺究竟是哪位皇后使用的呢?究其根源,专家将关键线索放到了孔祥发父子身上,这枚玉玺究竟是从何而来?或许这个线索能够帮助专家解开玉玺的主人之谜。
放学路上意外捡到玉玺,竟是汉朝第一皇后专属
孔忠良生于1955年,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忠良从小就学着怎样赚钱贴补家用。他在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在上下学途中捡一些值钱的铁丝铜块用来卖钱。
1968年9月的一天,孔忠良在放学的时候和往常一样,一边回家一边沿途看看有没有值钱的玩意。在经过一个小水沟时,一个物件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孔忠良上前捡起来一看,发现原来是一个白色的石头,上面还雕刻着一只动物,好像是一只老虎,又好像是一只壁虎。
石头的底部摸起来有些坑坑洼洼,翻过来一看好像刻的是几个字。孔忠良没有多想,只是感觉这块石头晶莹剔透,还挺好看的,拿回家可以做个摆件,于是就放到书包里面带回了家。
回到家中的孔忠良迫不及待地将今天在路边捡到的战利品,展示给父亲孔祥发看,虽然孔祥发是一位老实巴交,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民,但是他在一堆破铜烂铁中,一眼就看到了那块白色石头。
他将石头放在水里面清洗过后,拿在手里面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这块石头摸起来温润如玉,不像是一块普通石头,更像是一块玉石。
上面一只不知名的动物趴在上面注视着前方,玉石的底面刻着四个字,孔祥发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来是什么字,但是他可以确定这块玉石应该是一枚印章。
孔忠良看到父亲拿着白色石头一脸郑重,他站在一旁是大气也不敢出。虽然孔忠良当时只有13岁,但是因为生活在陕西咸阳地带,他的见识可一点都不亚于成人。
历朝历代,包括西周、秦、汉、唐等大小14个政权都曾在陕西省建都,曾有人夸张地表示,陕西的各处地下都有可能埋着不知道哪个朝代的皇帝或者皇亲贵族。
而咸阳曾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历史悠久,距离六朝古都西安仅有几十公里,前后共有28位帝王在死后葬在咸阳境内。
所以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居民,经常会捡到各种各样古时候的器物。从小生活在此处的孔忠良自然也知道这些,他见父亲拿着白色石头研究了这么久。
他大概也猜到了这块石头定然不是普通的石头,良久之后,孔祥发突然抬起头来,看着孔忠良道:“儿子,明天跟学校请一天假,我要带你去西安。”
第二天一早,孔祥发就带着孔忠良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博物馆的专家在得知玉玺的来历之后,紧接着又询问了孔祥发具体的居住地点,发现孔祥发的居住地距离汉高祖刘邦与其皇后合葬的陵园很近。
汉高祖与皇后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窑店街道的三义村,距离孔忠良所居住的韩家湾村仅有3公里左右,于是专家基本可以确定这枚玉玺应该是吕后的“皇后之玺”。
吕雉不到20岁就嫁给刘邦为妻,后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人称吕后。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尊吕后为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
吕雉在皇太后时期开始独掌大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后与武则天并称“吕武”。她心狠手辣,对待不服从之人一律诛杀。
提起她的狠毒,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对于汉朝的政权功不可没。
执政期间实行无为而治,并且将土地分发给农民耕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在统治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重用吕氏族人,开启了汉朝外戚专权的先河。她甚至将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儿子汉惠帝刘盈为皇后,外甥女嫁给亲舅舅,让当时的汉惠帝根本无法接受。
公元前180年,吕后重病缠身,六十二岁因病而亡,与汉高祖刘邦合葬于陕西咸阳。吕雉死后,刘氏皇族与吕氏外戚经过了一场腥风血雨。
最终皇族胜利,代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吕氏家族的荣华富贵自此也随着吕后一起带到了坟墓里。
无偿上交国宝拒奖励,44年后盛情难却被表彰
而孔忠良捡到的这枚皇后玉玺就是吕雉当权时所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专家推断这枚玉玺应该是作为陪葬品埋在吕后陵墓。
可能是陵园遭到盗墓贼的破坏,玉玺也被带出来,不小心流落在水里面,然后被运气十足的孔忠良捡到。
暂且不说这枚玉玺本身值多少钱,单凭它身上所承载的传奇故事和历史意义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而如此珍贵的无价之宝,孔祥发和孔忠良却没有丝毫犹豫,在听到玉玺是文物的时候,他们就决定要将这枚玉玺无偿上交给国家。
博物馆的馆长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动,立刻表示要将他们的光荣事迹上报,给他们颁发一份荣誉证书,然后再申请1000元的奖金。1000元虽然不多,但在当时是可以买很多东西的。
对此,孔祥发与孔忠良却连连摆手拒绝,孔祥发表示文物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应该要无偿上交。
年幼的孔忠良也表示虽然家中贫穷,但是人穷志不短,想要获得财富就要靠努力得到。再说自己从小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捡到的文物就要上交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馆长和在场的专家都被他们高尚朴实的精神所打动,但是怎么也不能让他们俩空手而归,于是在一起商量之后决定给他们20元钱,作为从咸阳到西安的来回路费。这时的孔祥发没有再拒绝馆长和专家的好意,欣然接下了这20元钱。
本以为这件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孔忠良的人生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孔忠良和这枚玉玺之间冥冥之中像是还有个约定没有完成。
2012年,孔忠良已经57岁,父亲孔祥发也已经离世十多年。一天孔忠良正在家中干活的时候,几位陌生人突然找上门来,交谈后才知道竟是为了当年那枚玉玺。
原来,之前孔忠良和父亲上交的那枚玉玺,现在已经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今年4月份,陕西省一个文物保护发展基金会想要为一些保护文物的人举办一次表彰大会。
时任基金会会长的王京平从博物馆中的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博物馆中的那枚国宝“皇后玉玺”是在40多年前,一位13岁的中学生与父亲无偿上交的。
王会长听了这个事迹之后大受感动,于是想要联系上孔忠良,给他颁发荣誉奖章和一定的经济补偿。
对于王会长和几位专家的赞扬,年过半百的孔忠良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将这件事情遗忘了。
如今再次听说那枚玉玺的状况,自己也有所触动,没想到40多年前自己和父亲的无偿上交会让国家一直记到现在。
这次,孔忠良接受了文物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但是对于经济上的补偿,孔忠良还是秉承着父亲孔祥发的思想,拒绝了基金会的好意。
最终,孔忠良被评为2012年的“为历史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在表彰大会上,一脸腼腆的孔忠良表示对于当年捡到的那枚玉玺,将它上交给国家,自己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虽然这些年日子过得并不是多么富裕,但是依然不后悔当年跟着父亲到西安上交国宝。自己的心愿就是希望祖国的文物都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
孔忠良在表彰大会上发言令人为之动容,他与父亲的高尚品质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