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In 1985, The KGB Received The Certificate Of Voting, And 16 Years Later,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Other Party Was A High-level FBI Offi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3-05-29 16:57

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突然宣布,驱逐美国境内51名俄罗斯外交官,而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则选择针锋相对的驱逐4名美国外交官。

由此再度引发美俄双方新一轮的外交“大战”,小布什指责俄罗斯外交人员在美从事间谍活动,普京则对此予以坚决否认!

那么诱发这场外交“大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否真的掌握了确切的证据?而这件事的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这场外交“大战”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个潜伏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十六年之久的俄罗斯间谍!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书籍

1945年2月4号,对往后半个多世纪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雅尔塔会议,正式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举行。

苏美英三国最高领袖亲自出席了此次会议,直至2月11号,持续七天的雅尔塔会议宣告结束。

这也代表着,雅尔塔体系正式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唯一格局。

由此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也确定了对世界的霸权,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后,美苏冷战正式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展开全面竞争!

为了赢得这场“冷战”,美苏两大国开始大力渗透对方,谍战也因此成为两国争锋的“主力战场”。

苏联克格勃,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以色列摩萨德,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四大间谍机构。

苏美双方的间谍不断向对方渗透,为了窃取对方的机密情报,双方的间谍机构会采取一切方式。

就这样苏美双方的情报机构一直明争暗斗几十年之久,慢慢的时间来到1985年,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去四十年,美苏冷战也已经开始三十余年。

在这三十余年中,美苏双方虽然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斗,但是表面上却一直维持着正常的交往。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小桥

克格勃也借此为掩护在美国大量安插间谍,1985年10月,克格勃驻华盛顿情报站点的二号人物切尔卡辛,忽然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并不是直接寄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名下属转交过来的,而等到切尔卡辛打开信件后,脸色顿时大变!

原来这封信件的发信人自称自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核心人员,能够接触大量机密情报,并对切尔卡辛表示,自己可以为克格勃工作。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有这个能力,这位发信人,还给切尔卡辛提供了三个名字,而这三人都是美国中情局安插在苏联的间谍。

这个消息让切尔卡辛不由得一愣,因为这三个人的的确确是中情局安插的间谍,而且切尔卡辛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证据。

因为早在切尔卡辛收到这封匿名信件之前,就已经有人告诉切尔卡辛这个消息了,他叫艾姆斯,一名中情局内部高官。

也是在1985年这年,艾姆斯为了牟取金钱,于是便主动投靠克格勃,并且向切尔卡辛提供了这则机密情报。

一连两个美国核心人员的投靠,让切尔卡辛顿时感到万分高兴,可是随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切尔卡辛的面前。

那就是切尔卡辛发现,这封匿名信在送到自己的手上之前,已经被人打开检查过,所以切尔卡辛并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这则情报。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罗伯特·汉森

尤其是信件上所提到的三个人,如果他们得知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那么他们就会立刻选择叛逃。

不过好在切尔卡辛已经对其中的两个人动手了,可是对于最后一人马蒂诺夫,切尔卡辛感到十分头疼。

一般而言,克格勃如果想要处理一个海外叛徒,最好的理由就是给那个人放一段时间的假,让他返回莫斯科就行。

可是马蒂诺夫之前已经放过一次春假,要是现在再给他放假,那么对于一个内部人员而言,这无异于直接告诉他,我们准备动手了。

所以切尔卡辛不得不一直隐忍,并且还专门从外面调来几个陌生的面孔,前去秘密监视马蒂诺夫。

似乎马蒂诺夫并不知道这封匿名信,一直按照往常的作息工作着,一连几个月,切尔卡辛也像以往一样和马蒂诺夫交谈。

而此时一个完美的借口送上门来,这年的11月份,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叛逃事件,一名名叫尤尔琴科的人先是叛逃到中情局,然后呆了一个月后,觉得中情局待遇太差,所以又叛逃回来了!

莫斯科方面为了处理这件事,要求华盛顿站点把尤尔琴科押送回莫斯科,于是切尔卡辛借口防止尤尔琴科在押送过程再度叛逃,调集了五名克格勃特工押送,其中就有马蒂诺夫。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FBI

为了显示对此事的重视,切尔卡辛还亲自开车护送,一直到机场才停止,之后马蒂诺夫便和其他四人一起,押着尤尔琴科上了飞机。

随后等到飞机安全到达莫斯科后,马蒂诺夫立刻就被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克格勃拿下,一年半后马蒂诺夫被执行枪决。

而在切尔卡辛看着马蒂诺夫上了飞机后,就立刻返回站点,他认为可以跟这封匿名信的发信人合作,于是便一直在等待着下一次联络。

很快第二封匿名信被转送到切尔卡辛的手上,这一次发信者自称自己可以再次提供一份名单以及部分机密文件,不过这一次发信人开价十万美元。

切尔卡辛在接到第二封匿名信后,立刻与自己的上级联络,切尔卡辛认为,完全可以和此人合作。

可是克格勃内部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中情局故意放出的“诱饵”,目的就是破获克格勃华盛顿情报网。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依据,毕竟情报谍战不比一般,任何时候都要小心谨慎。

而且克格勃在开展情报工作的时候,一般而言,都是以自己为主,潜伏人员为辅,克格勃会要求潜伏的人员,按照自己的要求展开行动。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特工

可是这名匿名发信人,不仅无视克格勃这个默认的“规矩”,而且还要求克格勃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所以有人质疑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切尔卡辛却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认为可以一试,当然作为退让,他把十万美元变成了五万美元。

于是切尔卡辛便按照匿名发信人的要求开始行动,同时切尔卡辛也给这位匿名的发信人,取了一个代号——拉蒙。

拉蒙在信件上这样说道,自己会前往北佛吉尼亚的一个小公园中,里面有一座窄窄的行人桥。

自己会在公园入口处的牌子上,粘上一条“竖”向的白色胶带,切尔卡辛在看到后,就可以把钱放在人行桥的下方,然后出来再在牌子上粘上一条“横”向的白色胶带。

当自己看见这个“十”字标志后,就会前往约定地点取钱,双方全程不会碰面,也不允许切尔卡辛派人监视,如果发现有人监视,那么合作彻底结束。

切尔卡辛按照拉蒙的要求把钱放好了,也没有派人监视,同时他还在放钱的地方留上一封信,信上提供了几种克格勃联络的方式,表示拉蒙以后可以尝试使用这几种联络方式。

这年的11月8号,切尔卡辛再次收到拉蒙的回信,对于切尔卡辛所说的联络方式,拉蒙坚决地表示了拒绝。

同时拉蒙也和切尔卡辛约定好下一次交易的时间,1986年3月3号,并要求切尔卡辛提前准备好钱。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报道

对于拉蒙的决绝,切尔卡辛心中虽然感到失望,但是却十分能够理解,而且对于拉蒙的小心谨慎,切尔卡辛也十分的赞同。

就比如,对于交易情报的时间点,或者说一切有关的讯息,拉蒙都会在原有的数字上再加上“6”,比如3月3号,就是7月7号加上6。

这样即使是中情局查获这封信件,他们也弄不清楚具体的交易时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安全。

时间就在切尔卡辛的等待着流逝,慢慢的来到了1986年3月3号,可是这一天拉蒙并没有出现,也并没有任何匿名信发来。

这让切尔卡辛心中十分担忧,一直等了三四个月,切尔卡辛都没有再收到拉蒙的匿名信,这让切尔卡辛认为拉蒙很可能已经暴露了,这也让切尔卡辛万分的扼腕叹息。

那么这个拉蒙真的暴露了吗?其实并没有,拉蒙不仅没有暴露,而且还活得好好地,每个星期天都会带着妻子和六个孩子,前往教堂做礼拜。

他之所以没有按约定和切尔卡辛联络,是因为他在监视着联邦调查局的内部,他利用自身的职权,在调查局内部秘密调查自己泄密的事情,有没有被察觉。

六个月后,拉蒙终于确定,上一次自己做得十分隐蔽,或者说是小心,调查局并没有察觉自己的背叛。

于是在1986年6月底,拉蒙再次写了一封信件交给切尔卡辛,信上说如果想要继续合作的话,那就按照以下的方式与自己联络。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罗伯特·汉森

他要求克格勃在指定的一周时间内,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一则修车广告,这样自己就会主动联络克格勃。

“1971年出厂的外交家系列道奇车,需要维修引擎,有兴趣者,请于下周一,三或者周五下午电话联系。”

拉蒙表示自己会在广告上约定的时间,拨打上面的电话,同时也对双方的交流进行要求,必须要对上暗号才行。

当拉蒙拨打电话过去时,他会主动交谈,“这是拉蒙”,而对方则必须回道,“对不起,卖车的人不在,请留下电话号码。”

只有在暗号对上时,拉蒙才会留下另一个联系号码,并要求克格勃在一个小时后,拨打这个号码。

拉蒙用这种联系方式与克格勃联系过两次,而且两次都是使用公用电话联系,根本无从查询。

可是拉蒙并不知道,在这仅有的两次联系中,克格勃每次都在那边用磁带偷偷记录拉蒙的声音,这也是后来拉蒙暴露的主要因素。

在这几年中,拉蒙不断地向克格勃提供情报以此换取了大量金钱,克格勃也想通过相关的消费来调查拉蒙到底是谁,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难道拉蒙没有消费?事实上拉蒙的确没有消费,或者说没有经由自己的手来消费。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证件

拉蒙的本名叫罗伯特·汉森,汉森于1944年4月18号出生在芝加哥,父亲是一名警察。

从小汉森就不喜欢与人交流,有一定程度的自闭症,所以汉森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小汉森特别喜欢当地发行的一本名叫《疯狂》的杂志,上面连载了许多关于间谍的故事,所以小汉森从小就向往这种紧张惊险的生活。

1962年汉森考入诺克斯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并且还兼修了俄语,成绩十分优异,口语也十分流利。

毕业后的汉森,因为向往谍战生活,所以便入职美国国家安全局,可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辞退了。

被辞退后的汉森又成功考入西北大学,专业是牙科,1968年获得牙科硕士学位。

可是汉森在取得学位后,并没有从事牙医这一行,反而一头扎进警局,1972年在父亲退休后,汉森就成为芝加哥的一名警察。

后来在父亲以前关系的帮助下,汉森被调入C—5,这是芝加哥警方专门查处内部违法人员的部门。

在这里汉森的“间谍梦”终于实现了,在职期间汉森的表现极其亮眼,他的上司约翰·克拉克忍不住称赞他,“他简直就是天生的间谍!”

1976年1月在克拉克在推荐下,汉森正式进入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情报人员。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被捕

在联邦调查局工作期间,汉森有如“鱼回大海”一般,在情报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很快就被调往纽约分局工作,成为仅有的几个能够接触到所有情报的人员之一。

可是与之相反的是,汉森的人缘比较差,可能是因为轻微自闭缘故,所以调查局内部,汉森的并不受人欢迎。

这也是后来汉森为什么会选择背叛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这些人都是“有眼不识泰山”,所以自己要好好和他们“玩玩”,这点在后来汉森被捕时有直接的反应。

事实上早在汉森向克格勃投诚以前,汉森就已经试图联络过一次苏联,早在1979年汉森就已经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GRU)有了联系。

只不过当时的汉森还比较“稚嫩”,在收取报酬后,就大手大脚的花钱,毕竟此时的汉森薪资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六个孩子要养。

妻子在察觉到不对劲后,就质问汉森钱从哪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森虽然性格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真的十分爱自己的妻子。

于是便向妻子说明了此事,而妻子很显然也很爱他,妻子并没有揭发汉森,只是要求汉森立刻停止这样的行为,还逼着汉森去教堂做了忏悔,承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可惜效果好像并不显著,1985年汉森压抑不住心中冒险的冲动,于是这一次汉森直接联系克格勃了。

因为本就是联邦调查局的高层,所以汉森对于克格勃很熟悉,于是他便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十分可靠的人,这个人就是切尔卡辛。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汉森

在成功与切尔卡辛达成稳定的合作后,汉森明显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不仅更加的小心谨慎,而且也没有露财。

所以直至汉森被抓捕,妻子也不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和克格勃联系上了。

而汉森在收取了大量的金钱后,除了留有必要的钱做储备后,其他的全都拿出来花了,只不过大多不是以自己的名义。

汉森在有钱了之后,就包养了一个脱衣舞女名叫佳莉,汉森十分喜爱这个舞女,第一次见面时,汉森就给了佳莉一个包着两千美元现金的信封。

第二次见面时,就送给佳莉一条钻石项链,之后还带着佳莉出入各种高级场所畅玩,一切的开销全都由汉森包揽。

汉森十分享受这种生活,佳莉也十分听从汉森的话,又一次佳莉听闻汉森要去香港出差,于是便央求汉森给自己买一点纪念品。

让佳莉没想到的是,汉森直接给佳莉买了一张去香港的头等舱,还给佳莉定了一家酒店,带着佳莉在香港尽情游玩。

后来汉森还给佳莉买了一辆奔驰,还给佳莉一张信用卡消费,不过汉森要求,这张卡只能用来支付和车子有关的费用。

一直到1991年,汉森与佳莉之间都保持着这样的关系,不过在这一年的圣诞节,佳莉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拿这张信用卡买了几包烟。

可能在佳莉看来,汉森这么疼爱自己,所以买几包烟也不算什么,可是出乎佳莉预料的是,汉森反而因此大发雷霆。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特工

他不仅立刻飞往佳莉的城市,而且还收回了这张信用卡,并且当场表示,二人的关系到此为止,然后汉森头也不回地离开这里。

也是在这一年苏联宣布解体,分裂成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汉森在得知苏联解体后,心中也十分的担忧。

他害怕有克格勃的人员叛逃来美国,那样自己岂不是就暴露了,所以汉森当机立断,停止与克格勃的一切往来。

在停手后,汉森再次恢复正常生活,每个星期天都会带着妻子孩子去做礼拜,而且也会给教会捐款。

在一般的美国民众看来,汉森就是一个典型的好人,信仰天主教,热爱自己的家庭,关心公益事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汉森暴露后,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应的重要原因,这样一个典型的“美国好人”竟然是一个潜伏的间谍?任谁也不能接受。

八年的时间悄然流逝,1999年俄罗斯出了一个作风强硬的政治人物,他叫普京,克格勃出身,一个专业的特工。

在普京的领导下,混乱许久的俄罗斯渐渐恢复了秩序,中央政府的权力也逐渐收拢,俄罗斯也稳定下来。

看见俄罗斯稳定后,汉森那颗躁动的心再次按捺不住了,于是他便秘密联络俄罗斯国家对外情报局(克格勃的后身),表示希望能够恢复双方的联络。

于是汉森再次成为一名潜伏的间谍,为俄罗斯提供美国情报,可是汉森并不知道,自己的运气已经用完了。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汉森被捕

2000年一名克格勃出身的高级官员,从俄罗斯叛逃,向美国提供了“拉蒙”的相关讯息。

事实上中情局早就从克格勃的日常反应中,察觉到国内一定有潜伏的间谍,而且级别还不低。

于是便和联邦调查局一起展开调查,这里要说一下,就是中情局虽然被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执法权,所以只能请求联邦调查局合作。

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1994年找到了这个潜伏的间谍,他叫艾姆斯,没错他就是和汉森同一年叛变的人。

不过他没有汉森那样小心谨慎,艾姆斯被中情局发现了,于是就被联邦调查局抓捕了。

后来艾姆斯的案件闹的很大,最终美国法院判处艾姆斯死刑,这也是第一个因为间谍罪而被判处死刑的美国高层。

可是在艾姆斯被抓捕后,中情局发现到有一丝不对劲,因为艾姆斯虽然级别够高,但是艾姆斯只是负责海外情报网络,对内他是不知情的。

可是在八十年代,苏联要在华盛顿威斯康星大道,建造一座新的大使馆,于是中情局便花费数亿美元,制造了一个窃听管道,然后把它放在大使馆的下方。

这个窃听管道安装了各种顶尖的装备,美国人不仅可以窃听到大使馆内部的低声谈话,还可以截获大使馆和莫斯科的通讯往来。

可是没过多久,中情局发现这条管道开始还可以窃听到部分重要情报,但是后来不仅只能听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会听到一些虚假情报!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汉森

很显然苏联人察觉了这条管道的存在,这让中情局花费的数亿美元,打了水漂,这一度让中情局高层震怒。

所以在抓捕艾姆斯后,中情局意识到应该还有一个潜藏在内部的间谍,因为像这样的国内情报,艾姆斯接触不到。

然后克格勃叛逃高官来了,他表示自己知晓这个人,但是要求中情局花钱来买,为此中情局出资七百万美元重金购买。

随后这名克格勃高官便把自己知道全都告诉了中情局,同时还把那段录音磁带以及几个指纹一起交给了中情局。

随后中情局便派人轮番去听那段录音,后来一个曾和汉森交谈过的人,就指出这是汉森的声音!

于是中情局便立刻展开对汉森的监视,可是汉森毕竟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了十几年了,所以相关的监视手段,汉森很熟悉。

为此联邦调查局给汉森升了职,还专门调来一个陌生的小年轻给汉森当助理,秘密监视汉森。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FBI

在2001年2月18号,汉森在再次恢复与俄罗斯的联系后,便又一次来到这个他阔别八年的小公园。

可是他并不知道,联邦调查局已经守候在此地多时了,当汉森把文件袋放好后,躲在一边的人立刻冲了出来当场逮捕了汉森。

可是此时的汉森却表现得十分镇定,他淡淡的说了一句,“你们怎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

在逮捕汉森后,行动人员还想看看接头的人是谁?于是便再次潜伏起来,可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出现,行动人员这才放弃了继续下去。

在没有抓到接头人后,联邦调查局便向外界宣布了这则消息,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媒体不敢相信汉森竟然是一个潜伏十六年的间谍!

1985年克格勃收到“投名状”,16年后,才知对方是美国FBI高层

特工

也让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震惊的说道,“对于热爱美国的人来说,今天是尤为艰难的一天,我要警告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你们迟早会被抓住,并且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随后对于汉森的审讯中,汉森为了避免被判处死刑,于是选择了坦白,后来汉森被判处终身监禁。

纵观汉森被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汉森没有恢复与俄罗斯的联系,那么联邦调查局将没有确凿的证据抓捕汉森。

如果没有那名克格勃高官的叛逃,也不会有人听出这是罗伯特·汉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