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听到了一个令人无比痛心的噩耗,他的一位爱将在主持会议中,心脏病突发离世。
他当即下令,组织专家组对这位将军进行抢救。周总理亲自组织医疗专家飞往成都,但仍旧没有抢救回他的性命。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大家的心情很是低落。
这天,北京下起了绵绵细雨。周总理拖着孱弱的身体在机场等候这位将军骨灰的到来。他接过骨灰后,眼含热泪低语道。
“国家正准备重用他的时候,他就离我们而去了。”
不久后,毛主席参加四川问题工作会议,他触景深情,黯然神伤道:“他不在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个人到底是谁?能够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念念不忘?他为这个国家做出了怎样的功绩?
一代将军猝然离世
这位将军就是被誉为“佛光将军”的张国华。
1962年11月21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下,中印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次年2月19日,曾参与到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的张国华将军接到中央命令,来到北京汇报前线作战情况。参与到此次会议的有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军区、各省市、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毛主席主持此次会议,张国华将军向与会代表汇报了刚刚结束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情况。
会上,毛主席特意让张国华将军坐在中间进行汇报。在战场上带兵打仗,奋勇杀敌的张国华将军,却在这样的会场上紧张了起来,他内心十分慌张,汇报过程中也显得很不自然。
毛主席敏锐察觉到了这个情绪,他便频频幽默地插话,会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张国华也就逐渐松弛了许多。
张国华将军首先对这次战役进行了总结,这次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政治意义重大。
毛主席听到这句话后,打断了张国华的汇报后说:“各军区、各省委要注重军事建设,随时做好赶赴前线打仗的准备。不注重军事,只搞文化是非常危险的。”
毛主席说完后又转头问张国华:“你作为军队的书记,你当时在哪里?”
张国华刚准备张口回答,同在会场的罗瑞卿就抢了先:“张国华将军先到麻麻,后来又来到了邦岗共,可以听到前线战场的交火声。”
毛主席望着张国华,略显担忧地嘱咐道
“这么看来你离战场挺近的,你这身体一打仗就变好了,但是我一直听说你这身体一直欠佳,有病了要去治,总是不治疗,我会担心的。”
张国华内心还有着汇报前线作战内容的压力,根本无心听与会人员间的交谈,他接着汇报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余下内容。
此次战役是在毛主席倡导的“有理有利”原则下进行,在把控好作战主动权后,可以在可控范围内说打就打,说停就停。
西方国家对这场战役中也给出了较高评价,他们认为人民解放军在印度战场打得十分轻松,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
张国华讲到这里,毛主席开心地笑了起来。他紧接着又说,前线部队为了尽快结束战斗,主要采取的是集中火力攻击地方的策略。
毛主席听到这里,便又插话说:“这战场上的准则向来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就目前来看,这场战役我们兵力应该是多于敌人两倍,但是在战斗过程中是比敌军多五到七倍。”
此次中印自卫反击战我们采取的是迂回战术,断掉地方后路,从侧后方对敌军发动攻击,从而实现分割战场,切断支援的目的。
毛主席认为,古今战事,向来如此,顾前不顾后,被敌人偷了屁股就完了。
张国华紧接着又补充道,部队在印度战场表现得非常勇猛,如果中央下达的停火命令稍微迟个2小时,我军完全可以打到提斯普尔。
毛主席听到这很是高兴:“你们打到提斯普尔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也是经常进犯我们的领地,这样有来有往的也不错。”
张国华强调,部队在印度战场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在战场上打了很多能够展现人民解放军精神面貌的战役。紧接着,罗瑞卿又向与会代表进行了相应的补充。
毛主席听完张国华的汇报后,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现在就让他们看看,撼山易,撼动解放军难。”
此次会议的会场氛围十分轻松,毛主席始终面带笑意听着汇报。张国华的这次汇报也得到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中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张国华奉命来到西藏工作,这一干就是17年。而这段时间也是西藏发展的阵痛期,经历了很多令人为之欣喜的蜕变。
这段时间也是张国华人生中新的高光时刻,那段时间,很多解放军高级将领相继退居幕后,进入和平生活积劳成疾,猝然病发,过早病逝,毛主席闻讯,神色黯然,甚为悲伤和惋惜!
张国华在西藏工作了17年。这是西藏变革时期最经磨难的时期,也是张国华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解放军的许多高级将领相继走进了和平生活,而张国华将军选择驻守雪域高原,将自己同西藏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
1967年,张国华被调到四川省军区任职。他在四川期间,发挥了自己在西藏拼命三郎的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
不久后,就因过度劳累身体出现了问题。1972年2月21日,张国华在一场他主持的会议上突发心脏病,倒在了会场上,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
毛主席闻讯后,当即下令派出专家组对其进行抢救,周总理负责牵头这次的行动。医疗专家小组组建完毕后,连夜飞往成都,经过他们多日的努力,仍旧没有把张国华将军从鬼门关拉回来。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58岁。
噩耗传到北京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深感悲痛。周总理亲自到机场等候张国华的骨灰。毛主席听到后更是沉默不语,难以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
不久后,毛主席参加中央组织的四川问题工作会议上,有的代表提出想要见见毛主席汇报工作,但他这次却选择一律不见。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望着会场暗自神伤,他喃喃自语道:“再也看不到国华了。”
张国华将军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功绩能让以毛主席、周总理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如此惦念。
从“佛光将军”到“巅峰战将”
1949年11月23日,毛主席亲自致电西北局负责人,第一野战军的长官彭老总,他强调:
“西藏问题务必要在明年秋冬季节完成。就目前国家的情况来看,西北局主要负责这次西藏问题的解决,西南局进行协助。”
十余天后,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毛主席应邀到访苏联,当他在列车上看到窗外的漫天白雪,对着身边人说:“瞧瞧这外面的景色,西藏也有着这样的胜景吧。”
不久后,毛主席在西藏问题的材料上批示,进军西藏越早越有利,一旦推迟,会对我们极为不利。
1950年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元旦,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
远在苏联的毛主席看着当地人民欢度节日的喜悦氛围后陷入了沉思,他的内心一直牵挂着西藏和平解放的问题。这一天,毛主席彻夜未眠。
次日,毛主席给党中央主要领导分别写了信件,信中对西藏和平解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部队若是从青海、新疆两地朝西藏进军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此次西藏的主要兵力问题可由西南局担任。
毛主席建议,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在进藏之前,可再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进藏后各方面的布置问题。
毛主席的这份电报以紧急模式发往各军区领导的手中,这也清楚表明了毛主席对解决西藏问题的急切心情。
是夜,山城重庆,灯火阑珊。刘伯承将军在看到毛主席的信件后丝毫没有睡意,他正在谋划到底该派遣哪支部队来进藏,当这次先头兵呢。
突然间,刘伯承将军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想到这,情绪莫名有些高涨,他想把内心的想法,第一时间分享给自己的好搭档邓小平。
这时,已经到了深夜,邓小平正在批阅陈赓发来的电报,他看到刘伯承兴冲冲地进来后,放下手头的工作,满脸笑意地对他说:
“什么事情能让司令员这个点来找我,放心吧,这天塌下来有峨眉山顶着嘞。”
刘伯承说:“老邓,这次我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下进军西藏人选的问题。本来我想着是让杜义德去的,但是他身体欠佳。这不是来找你聊一下,听听你的意见。”
邓小平思索片刻回应道:“老兄,这个事情我也思考良久,你说让‘地主’去如何。”
这个想法和刘伯承不谋而合。两个人一拍即合,张国华这个“人才地主”就肩负起进军西藏的重任。
为什么说他是人才地主呢,因为他的手下聚集着一批骁勇善战的将才,令很多人为之羡慕,这也让他有了这个外号。
自此以后,张国华便和西藏结缘,在那里他逐渐成长为一个镇守西南边陲的“巅峰战将”。
身兼重任,驻守西南边陲17载
1951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出台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文件。
这天下午,毛主席会见了张国华,二人之间就西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商谈。这是张国华自从参加革命以来,第一次单独和毛主席一对一地进行交谈,他的内心既紧张又激动。
当张国华被人领进中南海后,毛主席笑容可掬地等待着他。一看到这样慈祥的笑容,张国华紧张的情绪顿时缓解了许多。
张国华简单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履历,他说自己是江西人,1929年参加革命,早年跟着袁文才和王佐一起参加过不少战斗,后来部队被改编为红四军。
毛主席听完后,说道:“袁文才和王佐早年是在井冈山领导一支农民自卫军,秋收起义后,他们欢迎共产党的部队上山,并愿意接受共产党部队的领导,成为井冈山地区重要的革命武装,他们是对中国革命的有功之人。”
张国华听到毛主席对袁文才和王佐的肯定后,内心踏实了许多,毛主席认为他是井冈山的代表,他自然也不会为老井冈山出来的人丢脸,内心暗下决心在西藏一定干出自己的成绩。
毛主席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多次在公开场合叫张国华是“井冈山”。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1964年重回井冈山,还在县城提到了张国华的名字。
他强调:“西藏军区工作的张国华,解放前是王佐的兵,是个踏实能干的人。”
毛主席又向张国华问起进藏部队的生活情况,刚进藏后的部队是否吃得饱,穿得暖。
张国华也如实做出了回复,他提到,部队刚进藏,生活还是十分艰苦的,吃饭的话只能说是勉强够温饱,但是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他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能够把西藏建设好,发展好。
但是其中也有部队同事中途退缩的,他们觉得西藏条件艰苦,无法在这里继续坚持下去。
毛主席听到后说:“国华,这次回去后,记得把我的话转告给他们。进西藏这件事是政治任务,他们进去之后可以说是没有半点好处。但是党和国家需要他们去,他们自己想想这到底要不要去呢。”
西藏和平解放的条例已经签订,部队也陆续进驻到拉萨,为落实条例中的相关政策而努力。
进藏后首先要面对的是修筑公路的问题,张国华可谓是基建、生产两肩挑,身上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要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处理好民族和宗教的问题,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张国华在与毛主席的交流中提到了西藏一些同志出现了急躁情绪,对未来工作前景唱衰,工作效率像乌龟爬山一般。
毛主席听到后说:“西藏工作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细心谨慎,乌龟爬山的话还是有些快。”
1959年3月10日,西藏当地武装势力策划了武装叛乱。张国华等人特意到武汉向毛主席汇报相应情况。
毛主席认为,正所谓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阶级属性的冲突决定了他们肯定是要闹事的。这帮人之所以一门心思要搞叛乱,无非不是想赶你张国华快点走。
他还指出,纵使共产党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不对西藏进行改革。当地的反动派看共产党部队心里不舒服,他们还是会伺机发动叛乱。倒不如以他们发动叛乱为契机,让坏事变成好事,哪里叛乱发动得早,我们就优先解放哪里。
然后共产党的部队可以一边平息叛乱,一边改革,更多明事理的人还是会站在我们这边的。
此外,毛主席还嘱咐道,西藏问题要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群众联合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妥善平息叛乱,但最主要的还是将生产建设抓好,因为只有把民众安稳住了,那些叛乱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人民所摈弃在外的。
张国华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教诲,肩负使命回到西藏,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这一干就是17年整。
回望张国华将军的一生,不是在前线战场就是在祖国边疆奔波劳碌,终因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离世,年仅58岁。
张国华将军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做出了很多令人为之称道的功绩。
他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建设以及边境建设上所作出的努力,值得后世的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