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隐姓埋名的军人在中国并不罕见,在他们眼中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一场。简单平凡的生活,在普通的岗位上奉献一生是他们的选择。
他是在战场上接受过生死考验的狙击手,和战友二人创下歼敌246名的狙击记录,他的一生不求名利默默奉献,为何最后却走上变卖功勋章求生的道路?他对祖国做出的奉献,世人真的忘记了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不料10月初,美军公然侵入中国领空,并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由彭德怀主持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
1951年2月,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高良伦,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第12军31师93团9连当战士。3月,高良伦随部队进入朝鲜参战。
进入朝鲜战场后不久,高良伦先后多次参加反击作战与巩固阵地战役。经过战争的洗礼,高良伦的思想和战术都不断地处于进步之中。
他的刻苦学习训练与勇敢的作战态度,也让他顺利地被吸收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而他本人也在战争中成长为了一名英勇的狙击手。
1952年秋天,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美国为了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改变其战场态势企图夺取志愿军各防御要点。高良伦所在部队接到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命令。
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易攻难守,“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上甘岭阵地猛攻。
为了捍卫上甘岭,志愿军共投入4万余人,2个榴弹炮师、高炮团与1个火箭炮团,以及180余门大炮。对于习惯运动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从未经历体验过上甘岭战役这样近距离硬碰硬式的阵地对峙,最近的时候敌我距离不过50米,时年23岁的高良伦亦是如此。
但作为狙击手的高良伦敏锐地察觉到,由于近距离作战,志愿军阵地的任何动向随时都有可能招来近在咫尺的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轰击。
所以制敌于无形之中的狙击战术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克敌制胜,必须将平时训练的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
这时高良伦的营长问他:“小高你怎么样?你会打冷枪吗?”高良伦回道:“打冷枪?什么叫打冷枪啊?”那时的高良伦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战场上的冷枪,于是营长就开始教他们同一批次的狙击手打冷枪。
在实际战争中,狙击手的主要任务是能够对目标“一击致命”,因此为了保证命中的精度狙击手不会采用最远距离而是相对的近距离作战。
此时如果不能做好伪装,那么一旦发动攻击就极易被敌人发现而招致厄运,所以采用埋伏、打冷枪,利用隐蔽与出其不意的方式是及其重要的。但这种方式同样需要狙击手超强的心理素质与极大的勇气。
打冷枪被敌人发现往往通过两点,第一个是声音判断,第二个就是打枪时火药燃烧有烟,再一个是地形,敌人要分析地形,高良伦也要分析地形。
他要知道什么样的地形能够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胆大、心细、灵活、善于思考与分析,让大伙儿都特别佩服高良伦。同时为对抗联合国军的炮火优势,志愿军一步步加固自己的防御体系。
他们开始挖掘横贯山峰两个斜面的坑道工事,以便在遭到空袭和炮击时能够有效地隐蔽。由于缺少同对手抗衡的火力,冷枪狙击成为志愿军在这一阶段用以掩护大规模坑道修建的主要作战方式。
在当时的作战中,狙击手也没法儿用望远镜,因为我军的望远镜很容易被敌人望远镜看到。于是高良伦就用肉眼观察,大拇指测一测有多少距离,看看敌人的望远镜离自己有多远。当时敌人的望远镜在哪,哪里就会出现敌人的哨兵。
高良伦炮制了炮兵的目测距离法,他总是伸出左臂,竖起拇指,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对面望去,再估计拇指与目标的误差大小,就可以确定射击标尺了。
高良伦脑子也蛮灵活,一瞄、一扣、肉眼一看,目标就被没了,在第一天,凭借这种方法,高良伦与战友二人就击毙了七八个敌人。
战争冰冷无情,而狙击手必须超然于战场上的生死存亡,以观察者的姿态冷冷地俯视所有的喜悦与悲伤。
所有狙击手总是被人称之为战场上的幽灵,他们像死神一样,无声无息地杀人于无形之中。所有被狙杀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遇上这突如其来的死神之吻的。
可他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由于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差异悬殊,往往狙击手击倒了一个人,随之也就暴露了自己的藏身地点。
不到一分钟敌人就会用各种轻重武器对狙击手所占领的射击阵地进行一阵炮火报复,这种反击总会打伤我军几个士兵。而且这种火力报复极其容易造成狙击手们的畏难情绪和得不偿失的感觉。
如何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而保存自己?面对相隔几百米的对方阵地,每个狙击手都不得不有所思考。
在一次研究作战方案的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守住阵地,如果敌人胆敢向我们进攻,就坚决将他们消灭掉!”
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高良伦和战士们创造了“趁敌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高良伦灵活机智,及时掌握了敌人的战术特点,找准弱点,随时变换进攻方式并采用新的对策,如用石头伪装为人头,穿上军衣戴好军帽,以此来诱敌上钩最后集中歼灭。
上甘岭战斗异常激烈残酷,有时敌我双方的长期拉锯战仅仅只为争夺一个小山头。大炮与飞机将成吨的炸弹倾泻在山头,阵地反反复复地被占领又被收复,这每一次反复都需要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时上阵地时是一个连,再回来时就只剩下寥寥几个人了。争夺战让上甘岭的山头被削去1米多,山上的树木只剩下残枝与粉末,一把土里三分之一是砂石,三分之一是炮弹碎片,还有三分之一都是碎骨...作为朝鲜战场上最猛烈残酷的一次战斗,牺牲是惨痛的。
但在敌人连续猛攻面前,我军愈战愈勇,三班长周平三处负伤,肚皮被弹片刮破后仍指挥全班战斗直至牺牲。高良伦带领小组灵活利用地形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进攻,最终歼灭敌人200多人。
由于敌人实行严密封锁,战争也越来越残酷,志愿军很少得到炮火和弹药的支援,饥饿和干渴以及心灵深处的疲惫感都没有影响他们争取胜利的信心。
高良伦的战友们一个个相继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了他和王学礼两人。这是最艰难的时刻,但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们两人就连续打退敌人的7次进攻。
坚守阵地,高良伦凭借着惊人的意志,硬是坚守阵地20多个小时,打退敌人6次疯狂进攻,消灭美军100多人!
在这20多个小时里,尸横遍野,唯一的战友王学礼被敌人密集炮火击中光荣牺牲,没有通讯设备,没有食物,弹药殆尽...高良伦冷静地思考之后暗下决心,如果敌人再次进攻,他就跟敌人拼了,作为战士战死沙场他心甘情愿!
可是“天不遂人愿”,他活下来了。作为上甘岭6号阵地的唯一幸存者,高良伦的存活成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也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经过43个8日夜夜的反复争夺,我军最后终于巩固了上甘岭前沿阵地,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并积累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我军阵地防御作战理论。
为表彰高良伦的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高良伦受特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
11月11 日,正兴乡为他举行庆功大会,号召全乡 人民学习高良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1954 年,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李道一等来剑阁宣传朝鲜前线英雄事迹,慰问高良伦亲属。县城 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和英模报告会。
有关材料这样记载了他的事迹:高良伦,四川剑阁人。1932 年6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第12军31师93团9连当战士。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一个阵地.上阻击敌人,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反扑。最后与另一名战士密切协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歼敌246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上甘岭战役中,高良伦率领他的战斗小组,在597. 9号高地十一号阵地上,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7次反扑。他和王学礼两人共歼敌246名,创造性地运用了‘以少胜多’的战术。”
高良伦经历了炼狱之火依然活着,阵地还在他的脚下。
我国领袖毛泽东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伟大的,是很有意义的。”
1955年11月,高良伦从朝鲜归来,他婉拒了上级的安排,60年代退伍转业后自愿到南京的一家纤维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作为上甘岭战役的战斗英雄,他严以律己始终保持高风亮节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由于养育了两个孩子,高良伦夫妻工资太低总是入不敷出,无奈之下晚年的高良伦将军功章拿出卖掉换钱度日。但这事不久便被他原部队的首长知道了并立即派人前往南京用钱换回了勋章,再次交予了高良伦。
高良伦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2003年9月,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参考资料
1:志愿军英雄谱——创造奇迹的英雄狙击手:二级英雄、特等功臣高良伦
2:《无锡职院》报——争夺上甘岭
3:CCTV《走近科学》——狙击英雄
4: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上甘岭战役中的九十三团
5:中华英雄网——高良伦
6:《文史春秋》——虎胆英雄高良伦
7:新浪网——在现实中,狙击手一般都是利用埋伏打冷枪这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