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我军大获全胜,蒋介石集团败亡的命运已经注定,于是蒋介石便带着从大陆洗劫而来的财富逃到了台湾岛上。
自此直至蒋介石逝去,他再也没有机会能够重新回到大陆,而在蒋介石逃到台湾以后,也多次对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
在蒋介石的日记上,这位“运输大队长”极力地否认是自己的原因,致使战局崩坏,而且还把失败的黑锅全都甩到国民党将领身上。
同时他也在日记这样写道,没有及时撤离驻扎在东北的精锐,才是他战局失控的主要原因!
解放军
为此蒋介石不断地在心里懊悔,那么蒋介石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如果真的按照他所说的那样,在1948年撤离驻扎东北的精锐,解放战争就真的会有转机?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索一番,蒋介石说这番话背后的背景,了解蒋介石集团败亡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们将时间点拨回1945年8月15号这天,因为在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盟军投降。
日本的投降代表着持续六年的二战,最终以盟军取得完全胜利而宣布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百年以来,第一个胜利的国际战争。(这一战实际上并不算,因为中国并没有签署条约,而且山东还被日本人占了。)
日本的投降也让全国人民陷入一片欢腾,此时此刻,代表着当时中国合法政权的蒋介石国民政府,无疑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蒋介石本人也被中国各界所推崇。
但是让渴望和平的中国人民想不到的是,在蒋介石满脸微笑的后面,却包含着巨大的威胁!
1946年,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集结重兵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解放战争
在开战之初,蒋介石无疑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四百三十余万的正规军,八十三个整编军,另有全套的美式装备,再加上地方各部的民团,蒋介石实际上的兵力,绝对超过六百万!
而且在经过近一年的部署,蒋介石在美军飞机的帮助下,把大量抗战时集结在大后方的主力,迅速运输到东部地区,抢占战略要地。
当时国统区的范围,包含了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十七个省份,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都处于蒋介石的统治下。
而反观我军,在抗战结束之后,兵力虽然比起抗战之初有所增加,但也不过在一百余万,武器大多还缴获于日军,很多人都还用着汉阳造,老套筒等旧式枪械。
既没有大炮,也没有飞机,更别说海军战舰了,部分部队就连后勤保障,都成为一个艰巨的问题。
虽然在抗战时期,我军在广大的沦陷区开辟出一块块根据地,可是这些根据地并不相连,互相的联系也非常的弱。
在美军的帮助下,蒋介石的精锐很快就占据了大多数城市,随后依靠交通线,开始分割我解放区,企图包围并彻底消灭。
解放战争
所以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明显陷入绝对的劣势,就连延安都被迫暂时选择了放弃,让胡宗南成功占领。
当然这也让蒋介石迷失了双眼,认为可以很快歼灭我党我军,所以一再集结重兵向我军发起强攻。
而此时,党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一面灵活地指挥全国各部,和国民党军大打运动战,在运动中伺机歼灭敌军主力。
另一方面则做出了出兵东北的决议,而做出这一决议,也明显是党中央通过慎重思考后,下定的决心。
东北,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绝对的重工业基地,即便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东北工业区的地位也非常的稳固,有着“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事实上,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张作霖时代,当时的张作霖号称“东北王”,组建了一支多达三十余万人的东北军。
张作霖依靠东北大豆贸易,从西方赚取了大量的外汇,然后张作霖便利用这些外汇,大肆的购买机器,建造厂房,培训熟练技工。
解放战争
同时张作霖还大力吸引知识分子来到东北,给他们开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月薪,并承诺绝不拖欠。
虽然期间张作霖和日本政府有所勾结,也出卖了东北的利益给日本人,但总的来说,在张作霖的统治下,东北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区。
张作霖还在东北建立起完整的军工生产线,东北军日常的消耗,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再加上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这才给了张作霖敢于出关南下,大打军阀战争的底气。
可是随着皇姑屯的爆炸,日军间谍成功刺杀张作霖,张学良不足以压服东北军一众老将,所以选择“改旗易帜”,向南京国民政府表示臣服,蒋介石也完成了名义上的一统。
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不发一枪退出东北,把几千家工厂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这也让日本人立刻“肥了一波”。
后来随着抗战的爆发,苏联红军按照签署的协议,集结了重兵盘踞在东北地区,日本最后一支野战部队——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在苏联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关东军全军覆没,幸存者都被苏联人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去了,东北也自然而然地落到苏联红军的手上。
油画
解放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政府就有意把东北还给中国,可是蒋介石在这个时候,却表现出并不想要东北的意向。
在后世许许多多的资料中,都或多或少地表明过,蒋介石实际上对东北并不感兴趣,真正促使蒋介石驻兵东北,还是因为马歇尔的原因。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会不想要东北呢?他难道不知道,东北工业区对于自身实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吗?
其实他是明白的,他十分清楚东北工业区,对于国民党或者是说,对于自己有着莫大的帮助。
但他为什么还是不愿意驻兵东北呢?甚至是在驻兵以后,昏招错招连续出现呢?
这完全就是蒋介石自身的原因,说起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实际上就是由各地军阀头头,一起组建的遮羞布,国民政府对于地方军阀,比如山西,广西等地,完全没有号召力。
蒋介石在军事上依靠黄埔系,把他们改编为中央军,是自己的嫡系,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都是最好的。
解放战争
而地方派系全都是杂牌部队,蒋介石一直都把地方部队看做是炮灰,别说武器装备了,就连后勤补给都没有。
所以蒋介石天生就不信任东北将领和东北军,再加上张学良还是西安事变的主谋之一,所以蒋介石一直都对张学良有着抵触心理。
即便是后来国民政府内部的高层,比如陈诚,何应钦等人,都曾建议让蒋介石把张学良放回去,让他去东北主持大局。
但是无一不是遭到蒋介石的痛斥,即便是国民党战败,蒋介石都把张学良带到台湾,继续软禁。
而在政治上,蒋介石出身浙江,所以常常重用江浙一带的人,以此来达到所谓的制衡,巩固自身的权力。
虽然蒋介石不想要东北,但是国民政府内部还是有部分,有远见的人,他们纷纷向蒋介石建议,东北必须要守,而且也绝对要派遣精锐去守。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也曾多次催促过蒋介石,声称东北地区,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绝对不能交给共产党。
解放战争
蒋介石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调集部分精锐去驻守东北,在1945年11月,国共两党首次在山海关爆发了冲突。
当时蒋介石为了赢得这场战斗,于是陆续调集了新1军,新6军,52军,53军,60军,71军,93军在内的七个整编军!
尤其是新1军和新6军,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主力,他们不仅完成了全式美械的换装,而且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而此时我军在东北地区并不占优,从华北地区紧急抽调的部队,也敌不过国民党精锐的中央军。
所以在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的局势极其恶劣,这也让主持东北大局的林彪,罗荣桓大为头疼。
虽然后来党中央下令,从华北,华中一带抽调出十二万名精锐骨干,进入东北,意图打开局面,但实际上也还是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苏联红军撤离东北后,东北野战军虽然从苏联人那里接收了一大批武器装备,但彼时的国民党中央军战斗素养以及作战意志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说和我军不相上下。
解放战争
所以才会出现林彪战败撤离的情况,此时的东北,蒋介石一共调集了八个整编中央军,再加上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实际兵力在一百余万!
而反观此时,东北野战军历经战败损耗,虽然后来有所补充,但是兵力始终处在劣势,不过才三十余万。
但是就在我军处于劣势地位,驻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准备发起总攻的时候,蒋介石再度有了新的指示。
在蒋介石看来,优先保证江浙等地区的安全,才是首要的,所以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核心时。
蒋介石感到震惊,他十分担忧刘邓大军会进攻江浙,所以便从华北,甚至是东北地区,调集兵力南下围剿。
所以东北国军的总攻一直都因为兵力不足,后勤保障等问题,迟迟无法发起,最终被我军成功完成“反杀”。
我军虽然在入驻东北的前期,遭受到连番的失利,但是党中央以及东北野战军,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
解放战争
在我党工作的深入开展下,土地改革在解放区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与此同时也招募了大量的新兵。
在长时间的训练与实战中,东北野战军很快就培养出许多能打硬仗的部队,比如38军,39军,40军,被誉为“东北野战军的三只老虎”。
在有了充足的兵力以及雄厚的民意基础后,东北野战军开始向盘踞在城市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从1947年年中开始,一直到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东北野战军就一直在运动中,伺机歼灭敌军。
大量国民党军主力被我军歼灭,而被誉为王牌的新1军和新6军,虽然在战争初期,取得了极大地胜果。
但是这一切都依赖于不顾后勤消耗的“美式打法”,在远征东南亚期间,这两支部队享受的都是美式后勤补给,所以在调回国内后,作战方式也没有改变。
这就导致东北的军事库存很快就被消耗一空,而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人尽皆知,后勤补给迟迟跟不上。
解放战争
再加上部队归国后,军队高层也很快就被腐化,一时间这两支军队内部,贪腐横行,战斗力急剧衰落。
而此时我军不论是质还是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所以东北局势逆转,国民党军反而被我军压着打。
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东北野战军成功解放,国民党守军只得依靠锦州,长春等大城市据城而守,彼此之间的联系也都被我军切断。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在看到东北局势恶化后,坚定了自己曾经的想法,一度想把东北国民党军给撤回来。
可是此时的蒋介石却又认为,一旦自己将几十万精锐部队撤离东北,那不就宣告自己失败了吗?
所以蒋介石不顾部分将领的劝说,坚持要卫立煌死守东北,可是此时的东北已经是无险可守了。
纵使是卫立煌用尽全身解数,也不过是暂时稳定住了局面,直到卫立煌被调离,杜聿明接任东北剿匪总司令后,局面立刻崩溃。
解放军
辽沈战役爆发,东北野战军在党中央的指示下,攻打锦州,仅用31个小时就成功攻克锦州,全歼守军。
这也让前来增援的廖耀湘兵团感到万分震惊,随即廖耀湘就想撤离,其实他是有机会从营口,登上军舰离开东北的。
但是蒋介石又下达了指示,要求廖耀湘兵团解救锦州,所以廖耀湘不得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与我军交战了一个星期。
七天后,廖耀湘认为大势已去,锦州救不得了,所以就想撤离,可是此时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支援兵力也到位了,所以就发起了对廖耀湘兵团的攻势。
廖耀湘不敌于是就准备向沈阳靠拢,在前往沈阳的途中,又遭到我军的埋伏,自此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
辽沈战役过后,整个东北地区都被东北野战军攻克,国民党军损失四个兵团部,11个整编军共计47.2万余人,损失各口径火炮4700多门,各式枪支二十余万!
辽沈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中第一个发起的战役,我军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国民党军自此完全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只得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直至败亡台湾。
解放军
所以后来蒋介石才万分后悔,没有提前把驻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精锐,及时撤回关内,投入到华北战场上。
还曾在1949年1月,辽沈战役国民党军的总结会上,破口大骂马歇尔,认为是他才致使国民党军损失惨重。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国民政府的腐败已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贪腐,已经是“烂”到根了,丝毫没有民众会支持国民政府。
军事上,蒋介石连出昏招,还时时刻刻提防着地方部队,即便是东北国军成功撤离,也挽救不了国民政府败亡的命运。
实际上,选择东北作为开启决战的第一地点,是形势变化所决定的,当时我军占据主动,所以便展开总攻。
纵使东北国军成功逃离,也只不过是把开启决战的地点,从东北变成华北罢了,后来的平津战役,便深刻地证实了这点!
油画
一旦国民党军早早地放弃了东北,东北野战军反而能够提前恢复实力,提前发起决战,东北野战军也将会提前入关。
我军将会以东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派遣主力部队入关作战,这样看来解放战争很可能还会提前结束。
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蒋介石集团的败亡是注定,新中国也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