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6年9月,我党著名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的妻子王光美女士因病住院。得知母亲住院的消息,王光美的子女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来陪着母亲。
在病床上,王光美的眼睛划过围绕在病床周围的子女们,突然开口问道:“平平呢?”
一旁,刘亭亭握住王光美的手,她轻声地说:“妈妈,平平姐还在医院里呢。她现在状况很稳定,您不用担心。”

得知女儿无恙的情况,王光美暂时放下了担忧。但转念又一想,自己可能再也无法照顾她了,念及此处,王光美悲痛地流下泪水,不忍再去想自己的女儿。
遗憾地是,直到王光美女士去世,她口中挂念的平平也没能从病床上醒来,这件事也成了王光美女士的一大遗憾。
平平全名叫刘平平,是王光美女士的大女儿,可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刘平平在病床上躺了十一年,直到母亲去世,也没能醒来?

童年
1949年3月,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西柏坡搬迁至北平。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在这场“进京赶考”中,我党不说考了满分,也至少取得了个相对不错的成绩。这其中既离不开全体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无畏,也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对于我党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同志来说,搬到北平之后,不仅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他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小的幸福。

在进城两个月后,他与夫人王光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为了庆祝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希望孩子能够一辈子平平安安,刘少奇跟妻子商量决定,将女儿的名字取为刘平平。
坦白说,刘平平的童年过得并不算有多好。这是因为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他的父亲刘少奇经常天不亮就要开始工作,晚上等到刘平平都熬不住睡意,刘少奇同志也不见回家。
后来,由于工作实在繁忙,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妻二人无力照顾刘平平,就将她送到了外祖母董洁如的家中,请她帮忙照看。
董洁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北京人大代表,有了外祖母的照顾,刘平平总算是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那时候,全党各级干部和民主党派人士都集中在北京工作,他们的孩子也都在北京长大。等到了上学的年纪,小孩子年幼,自然就开始了攀比。
可刘少奇同志特意对董洁如打了招呼,刘平平上学不准用真实身份,而是用的叫“王晴”的假名。学校的老师,也只以为刘平平是一个普通秘书的后代,并没有特别在意。
看着那些父母显赫的小孩子们,在同学中收获到无数的崇拜和讨好,刘平平心里十分不解,明明自己的父亲是党的重要领导人,可为什么父亲却不允许自己提他的名字呢?

等到稍微长大一些后,刘平平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对她说过的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平平,爸爸就是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非常清楚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今爸爸在人民的允许下做了一个挺大的“官”,但也绝不能因为这个就骑在人民的头上,否则,人民早晚要把我们再摔下来。”
等到刘平平长大一点后,这时刘少奇已经当选为国家主席,刘平平也随着父亲一起搬到了中南海里。在中南海的日子,也是刘平平人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她经常跑到周伯伯家里玩,邓颖超很喜欢刘平平,常常偷偷塞给她一些糖果,还叮嘱她不要告诉她父亲。

除了找周总理,刘平平还很喜欢找毛主席一起看戏,毛主席总是会记得她喜欢的京剧节目,还给她讲京剧背后的历史故事,听得刘平平津津有味。
可好景不长,这样轻松愉快的生活很快就发生了变故。动荡毫无征兆的来了,父亲刘少奇受到了很多批评,连带母亲也一并遭到了迫害。
还在上中学的刘平平也没能幸免,在一个夜晚,刘平平一家人正在吃晚饭时,有一伙人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就把刘平平给架走了。

被架走的刘平平被指责为“反革命”、“走资派”,并被关押进了少管所。不久之后,她又被调离北京,送到了济南军区的一个酱油作坊里进行劳动改造。
在那个时候,酱油作坊是一个很少有人愿意去的地方,其环境之恶劣让很多成年人都受不了。可刘平平并没有怨言,这里环境虽然差,可是却没有无休止的批斗和羞辱。她就安心的待在这里,工作之余还抓紧时间学习,这一待就是数年光阴。

1973年,在周总理的特别批示下,刘平平被调离了济南军区,重新回到了北京。也许是对老战友怀有愧疚之情,周总理亲自找到刘平平,问她想到哪个单位工作。
刘平平思索了一会,对周总理说:“我从小就觉得爸爸工作很辛苦,一直以来都太瘦了,所以长大后想当一名营养师,把爸爸的身体调理好。现在我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我学的都是食品和营养这一块的知识,我就去食品所工作吧。”

于是,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刘平平进入了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工作。阔别多年,再次回到北京,刘平平的心里有些唏嘘。
最让她伤心的是,父亲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自己连他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母亲王光美此刻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刘平平申请了好些次,也没被批准能够去探望她。
留学
1980年,刘平平通过组织考核,成功争取到了一个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这个时期的她是幸福的,母亲王光美被释放,父亲也被恢复了名誉。经过多年,刘平平一家人终于又团聚在了一起。

1980年下旬,刘平平和其他十几位公费留学生一起,乘坐飞机飞到了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刘平平成功考取了纽约大学,并于1984年获得营养学学士学位。
在纽约大学学习的日子里,让刘平平认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差距。她身边的几名同学甚至产生了留在美国工作的想法,可刘平平不这样想,虽然切身体会到了中美之间的鸿沟,但刘平平学成归国的想法却始终没有动摇。

在母亲的支持下,刘平平拿到纽约大学的毕业证书后,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营养学硕士。
在硕士学习期间,刘平平将目光放在了研究中国人的营养问题和饮食结构上,她研究的成果被发表在美国《人类生态》上,成为最早一批研究中国人饮食特点和营养特点的学术论文。
1986年底,获得了营养和教育双博士学位的刘平平启程回国,并继续在北京食品研究所工作。学成归来的刘平平,一心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食品制造现状,她首先对中国食品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

最终得出结论:落后的制作水平和单一的制作工艺是阻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肉、蛋、奶,被誉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件套”。可是在八九十年代,我国多数农村孩童并没有条件每天喝到新鲜的牛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平平将目光放到了黄豆的身上。
在食品行业,黄豆不仅可以用来做菜,还可以酿成酱油,做成其他豆制品。这其中,磨成豆浆,也是广受好评。豆浆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营养丰富,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因此非常受欢迎。

可是,即使是想推广豆浆,现实里也是困难重重。因为豆浆这种饮品必须是要现做,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能再喝了。而以那时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不可能把豆浆配送到农村的每一个地区的。
因此,如何解决豆浆的工业化难题,就成了摆在刘平平面前的第一道障碍。
在这段时间,刘平平工作十分辛苦,她常常会和同事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刘平平可能就得做成百上千次的测试。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两年多刻苦攻关后,我国第一条现代化的豆浆生产线终于建立了起来。

得益于防腐剂和包装的运用,专业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豆浆,在常温下能保证2到3天不会变质。如此多的时间,足够配送到每一个人手里,我国人民也终于因此,实现了“豆浆自由。”
而因为豆浆所带来的丰富营养,我国九十年代以后的新生儿的身体数据,也在不断地刷新记录,我国平均身高、体重、营养率更是增长了一大截。
因为豆浆生产的专业技术,可以在其他食品上很好的体现出来,借着这股东风,我国相继实现了很多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许多具有丰富历史的传统美食又一次散发新生,从地方走向了全国市场。

食品行业借助工业化实现了新的发展,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刘平平的辛劳付出,也离不开北京食品研究所的员工们日以继夜地工作成果。
惊变
正是因为对于食品行业的卓越贡献,1991年,刘平平被调到了商业部科技质量司工作。虽然换了岗位,但刘平平的工作作风始终没变。她严谨,细致,办事处处都要讲科学,讲原则。
1995年,刘平平因优异的工作成绩,被任命为科技质量司的司长。而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负责推广电子支付和信息系统。

当时的中国,银行大笔款项的支付还是需要操作员手动操作,这种模式不仅繁琐,还有可能出错,无法应对市场经济愈发繁荣的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家决心推动电子支付系统。
可如此大规模的推动新系统,不仅意味着巨额的升级费用,还将导致大量银行职工的下岗。因此电子支付的推广工作可谓困难重重,牵涉到利益、民生等方方面面。
在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时,刘平平也没有退缩。
她总是对身边秘书说:“这事就算不好做,也得去做。如果自己因为怕担责任而放弃了,那么总会落到其他人的头上,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来。”

在美国留学过的刘平平,深知推广电子支付和信息系统的必要
性,这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极高的效率提升。
因此,尽管阻力重重,但刘平平巧妙地与各方周旋,坚持不懈地推广电子支付的好处。
终于,随着我国第一张信用卡的问世,电子支付和信息系统在全国开始有序铺开。现代人享受到的便捷的日常结算,归根到底都要感谢刘平平女士的不懈付出。
看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令到无数国人受益,刘平平也很开心,她感觉到一路来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可是,还没等她继续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噩耗突然来临。

1998年,因连续的超负荷工作,刘平平在岗位上因脑溢血而昏倒,被送到了医院紧急抢救。
听到了女儿住院的消息,王光美女士赶紧跑到医院照顾女儿。她知道女儿平时工作有多么辛苦,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王光美心疼地掉出了眼泪,此刻的她,多么希望女儿再睁开眼看她一眼。
可是,即便是这小小的要求,最终也没能得到满足。虽然经过医生的抢救,刘平平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是因为脑溢血的后遗症,刘平平成了植物人,只能躺在病床上,对周遭的一切都不再有反应。

自从刘平平躺倒在病床上之后,王光美和刘平平的几个弟弟妹妹每天都会来到她的病房。悉心地照料她,陪她讲话,希望有天刘平平可以如往常那般,睁开眼睛,从病床上起来。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2006年,带着对女儿的思念和心疼,王光美女士遗憾离世。直到最后一刻,她也没能看她女儿重新睁开眼睛。
王光美女士去世后,刘平平的弟弟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贴心的照顾。可不管家人怎样呼唤,刘平平始终都没有任何反应,她仿佛是陷入了永久的沉睡,对俗世再不起一丝反应。

2009年年底,在沉睡11年之后,刘平平也告别了这个世界。
在八宝山殡仪馆,刘平平的家人静静地站在这里,与前来吊唁的人一一握手致意。灵堂前,刘平平的身上覆盖着党旗,躺在满身鲜花之中。
生于1949年的北平古城,跟新中国同岁,还是党的重要领导人的女儿。
刘平平始一出生就受到了无数的宠爱,可命运无情,幸福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她的家庭便横遭变故,以至于父女永隔,自己也在环境恶劣的地方工作数年。
即使是面对如此残酷的迫害,刘平平也从来没有对生活,对国家有过一丝的怨恨。

为了中国人的饮食健康,她废寝忘食,每日浸身在工厂之中。当成果出来,中国人的饮食健康有了保障,刘平平的身体却被病魔打倒。
在浩瀚星空之中,地球以南的方向,有一颗隶属于蛇夫座的小行星,它曾经被国际星座局命名为“王晴”星。
这是源自于刘平平小时候读书的化名,自那时起,她就甘愿身为普通人,不享受一丝优待。

直到现在,王晴星还是静静地悬挂在星空之上,安静、祥和的注视着地球,注视着中国。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她最爱的人,有着她忙碌奉献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