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经播放过一部名为《为了那声军号》的纪录片。
在这部纪录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坚守在岗位上,长达四十余年的英雄战士,再后来冯小刚便以此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名为《集结号》的战争电影。
而电影的主角谷子地,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当年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而这位老兵最终有没有找到自己的部队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认识一位为了完成任务,而苦苦追寻四十多年的英雄老兵。

剧照
1996年,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带着干粮和水孤身一人来到辽宁的本溪,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
因为身上的并没有多余的钱财,所以老人只得紧紧地裹了裹身上已经残破大衣,然后就坐在候车大厅里休息。
他叫常孟兰,河北赞皇县北竹里村人,常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所以常孟兰在家人的支持下,一直念到中学毕业。
所以常孟兰也是四里八方最有文化的那个人,再后来日本鬼子在河北大地上,到处烧杀抢掠,制造“无人区”。
常孟兰心里怀着杀敌报国的念想,便在1944年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常孟兰所在部队被整编为晋察冀军区四纵第10旅,而常孟兰则在30团3营8连2排当一名普通的战士。
在日后的战斗中,常孟兰跟随部队到处袭击日军据点,给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的常孟兰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了,原本以为战争结束了,日本鬼子都被打跑了,自己可以回家好好过日子了。

照片
可是蒋介石集团却公然撕毁协议,挑起内战,大举向我中原解放区进攻,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常孟兰便跟随部队转战于河北大地,曾经先后参与大同战役,石家庄战役等,在战斗中常孟兰常常冲锋在最前线,勇敢不怕死,所以常孟兰屡立战功,最后被提拔为二排排长。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此举让蒋介石大为震动,于是便加紧了对解放区的围剿。
但是此时敌我力量已经出现了变化,我军再也不像战争初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开始小范围地向国民党军发起反攻。
在河北清风店一线,晋察冀军区接到上级命令,伏击国民党第3军,伺机将其包围全歼,给予国民党军以重创。
而常孟兰所部也按照上级命令,向清风店一线集结,敌军在发现被我军包围后,便立刻动用了坦克,大炮开始向我军还击,还呼叫空军支援,企图撕开我军的包围圈。
一时间,战场上炮弹爆炸产生的轰隆声连绵不绝,头顶上还有飞机呼啸来往,投下数以百计的炸弹。

照片
我军也因此遭到重创,很多连队的建制都因此被打散了,但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10旅的战士们,依旧死死顶在最前线,保证包围圈的稳固。
可是敌军的炮火实在过于猛烈,旅长被炮弹炸伤,前来接替指挥的参谋长被炸身亡,部队的士气遭到严重打击。
看着不断地在头顶盘旋,还时不时会进行扫射的敌机,我军战士们不得不把身体蜷缩在掩体内,连头都不敢露出去。
而此时因为在抗战时期,立下诸多战功从而被任命为机枪班班长的常孟兰,眼见着敌军嚣张横行的势头,心里就憋着一肚子的火。
于是常孟兰就端起一挺轻机枪,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到一处向阳面的缓坡上,随后就把机枪对准盘旋在天上的敌机。
很快这架敌机再次进行了一次俯冲袭击,而常孟兰则立刻抓住时机,对着俯冲而来的敌机,一阵猛烈的射击,直到把机枪的子弹全部打光。
然后常孟兰和战友们就看见,那架敌机的机翼忽然冒起了黑烟,不一会儿飞机尾部就起了火,飞机摇摇晃晃的就向远处的地面砸过去。

纪录片
轰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彻这片阵地,对面的国民党军看见自家的飞机都被打下来了,顿时心里感到一丝的胆寒,连忙撤回了阵地里。
而我军将士看见,盘旋在自己头顶的飞机被打下后,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后来聂荣臻还特意打来电话,亲口表扬了打下敌机的常孟兰。
在战后的表功大会上,常孟兰因为打下敌机一架,记特等功一次,常孟兰也从机枪班班长提升为二排排长。
团长宋选才还在会议高兴地对常孟兰说道,“你小子够可以的啊,要不是我亲眼看见,我还真不信机枪能打下飞机来,你要是下次再打下一架飞机来,我这个团长给你当。”
常孟兰也开心地回道,“那你咋办?”团长则说道,“我替你当排长去。”这一幕在往后的岁月里,常常出现在常孟兰的脑海中。
在清风店一战后,第10旅在稍作休整后,就再次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参与解放石家庄的战役,部队从石家庄东北方发起突击。
于是常孟兰便又跟随部队转战石家庄,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则是被国民党军经营成“铜墙铁壁”的云盘山阵地。
云盘山地势险要,是石家庄东北向唯一的屏障和制高点,所以国民党军便在此地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防御阵地。

照片
石家庄的国民党军号称,“打下云盘山,石门开一半”,为了攻克这块阵地,旅长便把任务交给了最能打得八连,要求八连务必尽快攻下前面的阵地,扫清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而八连连长和友海在接到命令后,就立刻找来了常孟兰和他的二排,告诉常孟兰拿下前面的阵地!
常孟兰在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当即就带着二排的战士们来到前沿阵地,在看见敌军的防御后,常孟兰认为应该采取在夜里偷袭的方式,才能攻克面前这块阵地。
于是便命令二排的战士,帮助工兵连连夜运送了两千公斤的炸药到敌军的阵地下方。
等到天色微微亮的时候,两千公斤趁着夜色埋设的炸药已经就位,而二排的战士们也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随即常孟兰下令爆破,顿时爆炸的声响响彻整个云盘山,而爆炸带来的震动也让大量敌军被落石埋葬。
没等爆炸的硝烟散去,常孟兰就带头发起了冲锋,二排三十余位战士紧随其后,向敌军固守的阵地冲去。

照片
短短十几分钟后,常孟兰所部成功歼灭了固守的敌军,常孟兰也把鲜艳的红旗,插在阵地的最高处。
直到战事结束以后,常孟兰才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队竟然是第一个攻下石家庄外围敌军阵地的部队!
朱德总司令为此还特地打电话给时任10旅政委的傅崇碧,称赞八连为“云盘山上显英豪!”而常孟兰也再次被记大功一次。
石家庄战役过后,30团继续转战于各地,而常孟兰也常常带着二排担任执行攻坚先锋等任务。
1948年11月19号,30团按照命令正在北京延庆县桑园镇上行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侦察部队传来消息,前面遇见了一股敌军。
在后来我们才得知,和30团不期而遇的国民党军番号是暂编第3军,他们的任务是向关外运动。
因为线路的问题,两支部队忽然遭遇了,30团在侦查到敌军兵力明显优于我军时,团长立刻决定趁着夜色撤离,不与敌军纠缠。

照片
于是便下达命令,全团主力立刻向后方转移,同时还把阻击敌军的任务交给了八连,而连长和友海则再次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二排。
和友海对常孟兰低声说道,“二排要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展开阻击,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时间,完不成任务不允许后撤,有没有信心完成?”
常孟兰则立刻回道,“有!”之后常孟兰又再次问道,“连长,完成任务后,什么时候撤?”和友海则回道,“我会在山那边吹一声长号,你们听见就立刻撤离。”
这句话常孟兰听得极其的仔细,同时也把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为此在日后的四十八年里,常孟兰都一直在执行着这项命令。
在部队撤离后,常孟兰带着二排仅剩的七名战士,在敌军的必经之地上展开了埋伏。
为了避免提前惊动敌军,他们脱下了已经泛黄的军装,每人配备三十发子弹,十枚手榴弹,机枪子弹则有三百发。
八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在阵地上等候,当敌军开始向常孟兰所在的阵地行军时,常孟兰便瞄准一个露头的敌军,开了一枪,那个敌军应声倒地,随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照片
机枪扫射的声音,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敌军倒地哀嚎的声音,顿时充斥在整个战场上,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常孟兰。
可是常孟兰所部人数毕竟太少了,二排在经历一系列的作战后,兵力迟迟无法得到补充,此刻面对优势敌军的攻势,二排显得招架不住。
但是常孟兰和二排战士们,一直都在坚持着,在交战半个小时后,一名战士被敌军的子弹击伤。
见此常孟兰立刻端起机枪,对着进攻的敌军就是一阵扫射,敌军的攻势被暂时打下去了。
可是此时,常孟兰环顾四周才发现,七名战友竟然个个身上都带着伤,轻一点的就是手臂擦伤,重一点就是刚才那名战士的贯穿伤。
常孟兰看着周围的战友,说道,“兄弟们好样的!”而战士们则在黑夜中呵呵地笑着,火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
不过很快敌军就组织了第二轮攻势,这一次他们动用了大炮,向阵地上不断地炮击,常孟兰和战士们纷纷躲避。

常孟兰
在一轮炮轰结束后,敌军就再度攻了上来,而常孟兰则再次投入了战斗中,瞬间枪声大作,一场残酷的激战又开始了。
不知过了多久,第二轮的攻势再度被常孟兰打退了,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阵地上几名战士都已经身负重伤。
这个时候一个战士劝说道,“排长,再不撤我们就都得死在这!”可是常孟兰一直记着,要等连长的号声,所以不同意撤离。
可是现在弹药已经要消耗光了,战士们也都身受重伤,如果再不撤就真的会全军覆没了。
常孟兰的心里万分纠结,一面是军令,一面则是战友的生命,这让常孟兰难以做出决断。
可就在常孟兰陷入前后两难的境地之时,敌军向我军阵地发射了一颗照明弹,刹那间我军的阵地如同白天那样刺眼明亮。
常孟兰立刻就意识到不好,大声呼叫着集合,可是已经是为时已晚,敌军的炮弹如同潮水般落在阵地上。

照片
几名战士当场就被炸身亡,常孟兰来不及下达撤离的命令,就大喊着突围,自己则孤身一人端起机枪向外围冲去。
在黑暗中,常孟兰连续歼灭了好几波敌军才冲出去,等到天亮的时候,常孟兰才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怀来县。
从那以后,常孟兰就和自己的老部队失去了联系,同样的,常孟兰也再没有见到二排的七名战士。
可是常孟兰心里一直挂念着一件事,那就是号声有没有响,连长和友海有没有吹响长号,让自己撤退。
于是常孟兰便走上了独自寻找部队的旅途,可是在常孟兰的四处打听下,自己的老部队迟迟没有消息。
而地方政府也没有办法联络到部队,更何况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件,常孟兰也全部遗失,全都留在了部队。
所以在寻找无望的情况下,常孟兰决定先返回老家,可是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帮助。
于是常孟兰便一路乞讨过去,硬是依靠着步行走回了老家赞皇县,在返回家乡后,常孟兰的心里十分低落。

照片
和部队失联,战友也找不到行踪,村子的人还在猜测,常孟兰这次回家,是不是在部队上犯了什么错,不然为什么一个退伍证明都没有。
常孟兰心里愁苦,但是却无法对外解释,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退役回家,只得把一切的委屈都放在心里。
但是常孟兰便没有放弃继续寻找部队,在新中国成立后,常孟兰再次找到当地民政部门,后来在民政部门的说明下,常孟兰孤身来到北京。
这里有一个军人收容所,他找到收容所的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请求归队,领导承认了常孟兰的身份,但是却告诉他,你部已经奉命开往朝鲜战场,现在请先回去等待消息。
于是常孟兰就按照指示先回到老家,可是此时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常家被划为富农,所以遭到了批判,常孟兰也因此受到了波及。
一直到四十来岁,常孟兰才和一个逃荒来的苦命女子成了夫妻,婚后生下两个儿子,妻子就撒手而去。
常孟兰孤身一人养活着两个孩子,全家过得极其的困苦,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讨饭,才能勉强度日。

坟墓
可是就算是这样,常孟兰也没有放弃寻找老部队的愿望,在当年北京一行之后,常孟兰又陆续前往北京,东北地区三次。
但是每次都是去时满怀着希望,回来的时候,无限的悲伤,如果换做是常人,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可是常孟兰坚持下去了,他不仅坚持下去了,还曾经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家属。
有的得到消息说是阵亡了,有的则是音讯全无,常孟兰在得到这些消息后,心里也是无限的感慨。
后来在《解放石家庄》的电影上映后,常孟兰再次踏上了寻找部队的旅途,这一次他在地方部门的指引下,前往一处烈士陵园寻找。
在这里他找到了当年老团长的墓碑,他在团长墓碑前敬了个军礼,此后十几年,常孟兰都会不辞辛劳来给老团长扫墓。
1984年,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常孟兰的老家附近建设了一个集训点,常孟兰在看见集训点的学员后,心里顿时一阵的感伤。

常孟兰
于是他便主动提出给集训点扫地做饭,而且决不收酬劳,后来集训点的校长问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常孟兰便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常孟兰的经历让集训点的校长大为感动,于是他便主动出面帮助常孟兰寻找老部队,希望可以帮助这位老人家完成心中的愿望。
后来在校长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打听到沈阳军区的某部队,其前身就是常孟兰口中的晋察冀军区第10旅30团!
于是便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常孟兰,而此时老人已经年过七旬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收拾好行李就准备出发寻找。
家人都劝说道,现在已经要过年了,等过完年再去寻找不迟,可是老人家哪能等到那个时候,在一天清晨就带着干粮和水上路了。
于是就发生了开篇的一幕,老人家不远千里,坐了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才来到这最后一站。

常孟兰的家
等到第二天一早,老人家就准备前往本溪,于是便坐上年末的最后一班通车,到达了本溪。
但当老人来到本溪后才得知,部队已经换防了,现在部队驻扎在桥头镇,可是此时已经没有车辆愿意前往桥头镇了。
在老人好不容易寻求之下,才登上了一辆顺风车,而等到老人到达桥头镇时,已经临近天黑了。
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营房,老人决定连夜赶过去,可是因为连日来的操劳,老人的身体已经支持不下去了,最终倒在营房前三公里处。
幸好此时外出采购的伙房发现了老人,连忙就把老人救起,然后就送往了团部,在经过一番救治后,老人苏醒了。

常孟兰的家
看着团部墙上的照片,老人泪如雨下,慢慢的和团长说起了自己的故事,而团长也惊讶的发现,照片上有一人和老人长得十分相似,其实那就是老人。
老人说完了一切后,常孟兰也感到一阵的轻松,后来团长想给老人申请在荣休所养老,但是常孟兰拒绝了。
“我来只是交付任务的,现在任务完成了,我就回去了。”于是老人就回到了家乡,一直到2004年,常孟兰老人安详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