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In 1982, Chen Xilian's Second Son Died In An Air Crash. When Facing Condolences, He Said: I Will Do The Work At Home

2023-05-29 16:45

1982年4月,广西发生了一起极为惨重的航空事故。由广州白云机场飞往桂林奇峰机场的中国民航3303号航班由于塔台指挥错误,且飞机遇到大雾天气,导致飞机下降飞行高度,最后不幸撞山。

当搜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飞机已经解体,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在调查遇难人员名单时,调查人员发现3303航班副机长正是我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之子。

当中央派出慰问小组将这一情况告知陈锡联时,陈锡联却并没有向中央提出任何要求,只是热泪盈眶地说道:“家里的工作我来做,就不用党中央操心了。”

3303号航班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为何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结局?面对爱子遇难的消息,陈锡联又是如何处理后事的?

事故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民航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客机数量缺乏、合格的飞行员稀少,都是困扰我国民航发展的一大难题。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经常会从部队中抽调飞机和飞行员,来飞民航航班。

1982年4月25日,正在基地训练的陈锡联次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作为副机长,去执行一次民航飞行任务。

身为飞行员的陈锡联次子以前也经常接到类似的命令,这个时候中国民航专属的飞行员还不是太多,大多数民航飞行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里面抽调的。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26日,陈锡联次子赶到白云机场,一架编号B-266的“三叉戟”客机正停在机场的跑道上。这架飞机并不是民航部门的飞机,而是隶属于中国空军第34师,也就是陈锡联次子所服役的部队。

此时,飞机上共有112人,其中104名乘客,5名空乘人员和3名机组人员。

机长陈怀耀是陈锡联次子的老搭档,二人一起执行过多次飞行任务,互相之间可谓配合默契。但是这次任务却稍有不同,陈怀耀虽然有过多次驾驶“三叉戟”客机的经验,但对广州飞往桂林的航线并不熟悉。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而陈锡联次子则是战斗机飞行员出身,虽然开过几次民航客机,但从未有过开“三叉戟”客机的经验,并且桂林一片的空域对他来说也很陌生。

4月26日下午5时,从白云机场飞来的中国民航3303航班已经靠近桂林空管范围,彼时正在恭城县上空,距离桂林的奇峰机场不足50公里。

此时的桂林天气状况不佳,空中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为防止发生意外,陈怀耀提前与奇峰机场塔台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得到塔台指挥。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而奇峰塔台这边,由于过早地收到了陈怀耀的呼叫,误以为3303航班快要到达奇峰机场。于是奇峰塔台回应3303机组人员,要求他们将高度降低至1500米,以便降落。

陈怀耀听从塔台的指令,将飞机高度降低,但实际上3303航班此时距离桂林还有50公里左右的距离,且桂林素来以山水闻名天下,到处都是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的奇峰峻岭。此时空中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各种因素之下,悲剧发生了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陈怀耀在驾机飞行时,视线中突然出现了一座陡峭的山峰,陈怀耀与陈锡联次子大惊,马上开始紧急抬升飞机。但由于飞机高度太低,和远处的山峰发生了“风切变”现象,导致飞机爬升困难。

由于距离太近,飞机来不及降速,最终,3303号航班撞在了恭城县外郊的一座不知名山峰上。

飞机撞山之后,许久不见联系的奇峰塔台连续呼叫了几次3303航班,但都没有收到回应。此时塔台的空管人员判断飞机可能出事了,他当机立断,一边继续与3303航班联系,一边将情况汇报给总台,并说此时大雾弥漫,飞机极有可能遭遇意外。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1982年4月26号晚,广西省桂林市和恭城县当地警方接到通报:中国民航3303航班在奇峰机场50公里处失去联系,可能遭遇事故,要求当地各部门立即前去救援,探明飞机情况,并抢救可能生还的机组人员和乘客。

令人悲痛的是,在当地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3303号航班已经完全解体,机上共112名人员不幸全部遇难。

据参与搜救的调查人员回忆:当时的景象惨不忍睹,山间到处都是碎肉,最大的残骸只是一个机轮,足可见爆炸得惨烈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在后续调查中,调查人员还发现在牺牲的机组人员中,有一位副机长,此人出身名门,正是开国上将陈锡联的儿子。

为将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彭家村。此时的清朝虽已经覆灭,但在偏远农村地区,封建地主仍然持续剥削着农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927年,湖北爆发黄麻起义,黄安、麻城两县由农民组成的反抗武装和起义军在共产党“八七精神”的指引下,打响了武装抗争国民党右派官僚地主阶级的第一枪。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黄麻起义成功后,黄安县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12岁的陈锡联终于不用每天帮地主做工,而且还可以去到学堂读书。

1929年,14岁的陈锡联加入了家乡的游击队,同年10月,他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1军。一年后。陈锡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空前的危机,国共双方放下嫌隙,再度合作,抗击强敌。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1937年10月,日军欲夺取太原,妄图以此控制整个山西,国共双方在忻口等地阻击日本侵略者,忻口战役爆发。

忻口战役期间,国军在正面战场屡屡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损失惨重。10月底,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靠近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

随着战斗的突然打响,日军空军来不及反应,就被消灭在了地面上,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769团全歼了阳明堡机场的日军,并赶在敌人援兵到来之前撤出了战场。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阳明堡一役是八路军129师出兵抗日的第一仗,因此备受八路军总部关注。此役共击毁日军战机24架,769团以伤亡30几人的代价,击毙日军上百余人。

阳明堡一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空中力量,为正面忻口战场的守军大大减轻了压力,八路军总部特令嘉奖了769团的全体指战员,而769团的团长,正是陈锡联。

后来,陈锡联因为战功卓越,被指派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陈锡联在延安学习时期,正赶上延安在修建机场,因此中央党校的同志在下课之后,还会去机场帮忙劳动。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而此时陈赓大将也刚好在中央党校学习,两人红军时期就相识,如今同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自然关系也就非常亲切。陈赓比陈锡联大上一轮,于是毫不客气地当上了陈锡联的大哥,陈锡联就这样,成为了陈赓将军的“小弟”

陈赓与陈锡联两人在延安时整日形影不离,去机场劳动时也在一起,陈赓心思活泛,自然要占占陈锡联的“便宜”。于是经常在陈锡联用独轮车推土时,陈赓爬上独轮车,坐在土堆上,放声高歌。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看着陈锡联卖力劳作的样子,陈赓突然笑道:“锡联老弟啊,可惜你早早就成了家,要不然就凭你推大哥这么辛苦,大哥也该把自己的漂亮妹妹介绍给你。”

推车推得满头大汗的陈锡联听到陈赓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说道:“得亏我结婚的早,不然等你的妹妹嫁给我,我怕是要等到下辈子。”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陈锡联早年间在红军就与一名叫粟格的女战士组成了家庭,自然听出陈赓是在有意打趣他,当然陈赓确实有两个妹妹,只不过早早就嫁人生子了。但此时的两人谁也想不到,今天的一句玩笑话,竟在几年后成为了现实。

家庭

从中央党校毕业后,陈锡联就与自己这个大哥陈赓分开了。陈锡联去了晋冀鲁军区任纵队司令员,而陈赓则是去了太岳军区,任军区司令员。

1948年秋,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锡联却听到了一个噩耗,他的妻子粟格因重病,在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了。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然而此时淮海战役刚刚打响,陈锡联来不及回去见亡妻最后一面,只能强忍着悲痛,继续在前线指挥对国民党军队作战。

1949年,随着解放军在全国战场的胜利推进,各部队也都胜利会师。一日,陈锡联正在指挥部分析军情时,陈赓突然走了进来。

见到陈赓来到自己的指挥部,陈锡联也很惊喜,他上去握住了陈赓的手。还没说话,陈赓就抢先开口,说:“锡联老弟啊,我来兑现诺言了,弟妹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也别太悲伤,我把我妹妹带来了,你见一面,如何?”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陈锡联诧异,问道:“你妹妹不是早就嫁人了吗,这时候来寻我什么开心?”

不料陈赓摇摇头,说道:“是王根英的妹妹,我在她生前答应过,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家人,她的妹妹,自然也是我的妹妹。

王根英是陈赓将军的第一任妻子,1939年牺牲在日军手中。得知真相后,陈锡联知道自己这个“大哥”确实关心自己,不是在开自己玩笑,就去与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见面了。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由于陈赓的描述,王璇梅对这位既能在战场上旗开得胜,又在个人生活中十分会照顾人的将军十分崇拜,面对少女的殷切目光,陈锡联的心房也被打开。两人在这之后经常书信联系,很快就确立了感情。

1949年底,两人顺利成婚,在婚礼上,陈赓还搂着陈锡联的肩膀说道:“锡联老弟,我们既是革命战友,也曾是同窗好友,论年纪我是你大哥,如今又是连襟,可谓是亲上加亲再加亲啊!”

陈锡联与亡妻粟格育有一子,在和王璇梅结婚后,又育有三子一女。对于自己的几个孩子,陈锡联秉持着严格教育的理念,一直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孩子提供过什么帮助。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他对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外面要老实做人,服从组织,服从领导,不要矜持自满。”

而陈锡联的几个孩子也没有让他失望,长子陈再强17岁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校,说来奇妙,这正是陈锡联的“大哥”陈赓将军一手创立的军事学校。

从学校毕业后,陈再强没有请求父亲分配工作,而是自愿到部队去,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升到大校军衔。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陈锡联的次子,则是走上了和哥哥不同的道路,自小聪明伶俐,体格又好。

16岁这年,他顺利通过了飞行员招生考试,进入了当时被誉为“天之骄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员部队

在空军当飞行员学员期间,他和自己的哥哥一样,没有对外人提起过自己的父亲,只当自己与一个普通人无异。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他平日里训练刻苦,学习努力,很快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飞行员。只是没想到,前途无量的他会在32岁这一黄金年龄,被永远留存于桂林这片山川秀美的土壤中。

晚年

1982年4月底,时任中共中央常务委员陈锡联正在家里看报,中央突然派人来到了陈锡联家里。

陈锡联有些好奇,自己已经接近半退休状态,而且今天又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为什么中央会派工作人员来找自己?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只见工作人员刚一进门,就握住陈锡联的手,说:“陈老,近来身体可好?”

陈锡联摆摆手,回道没事,并问工作人员:“中央来找我,是有什么任务吗?”

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报纸,说道:“陈老,很遗憾地告知您,您的二儿子,在前天的航空事故中不幸丧生了。您要保重身体,千万不要多想啊。”

陈锡联双手颤抖地接过报纸,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飞机失事的消息,在遇难人员的名单上,自己的儿子赫然在列。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中央的工作人员担心陈锡联的身体,上前想扶着他坐下,面对工作人员的搀扶,陈锡联挥了挥手表示自己没事。并叮嘱道:“我老伴还不知道这事,她身体不好,就由我来告诉他吧,你们就不要去了。你们回去要赶紧做好排查工作,详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空军上的事马虎不得,可不能让悲剧再次重演了。至于再文的后事,让我自己来办好了,就不劳烦中央挂心了。”

见陈老刚得知痛失爱子的消息,还能这么有条不紊地安排,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一不感到钦佩,又对不幸遇难得孩子感到无比的悲伤。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在好言安慰好陈老后,几名工作人员离开了陈锡联的家,自始至终,陈锡联都没向中央提出什么要求。

过几天,陈锡联为爱子举行了简单的葬礼,由于飞机失事,遇难者的尸骨都在事故中损毁,无法辨认。老人只能将生前用过的衣物火化,寄托对爱子的怀念。

葬礼之后,陈锡联的其余几个孩子仍然回到军中工作,陈锡联既没有要求他们退出军队,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给儿女们寻一份安全简单的职务。

1982年,陈锡联次子空难去世,面对慰问时他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

他只是对回来的几位子女交待,要用心完成组织上的任务不要怕危险,也不要遇事就想着退缩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88年,陈锡联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用以表彰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祖国建设工作的矢志不渝以及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卓越贡献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因病去世,享年85岁。

陈锡联去世后,当时的中央领导都来到了他的灵堂来进行吊唁。陈锡联将军的一生,具有身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革命胜利后仍能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居功诿过,廉洁奉公,对家属子女始终保持严格要求,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我们演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