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In 1975, Chairman Mao Reminded Chen Yonggui That He Could Move Out Of Diaoyutai. Chen Yonggui Was Very Excited After Hearing This.

2024-01-05 21:17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5月3日,北京召开政治局委员会议,由于是毛主席亲自主持,大家对待此次会议都十分慎重。

此时已至暮年的毛主席不复当年意气风发,但依然精神矍铄的夸赞起当下的“三三制”:“能让干部到基层去,能广泛的实行民主,这很好嘛,看来我们的陈永贵副总理是在有心做实事。”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正埋头不语的陈永贵忽然被毛主席点名,眉开眼笑的站起来接受大家的鼓掌。岂料毛主席下一句话说道:“那么明天起,陈永贵你便搬出钓鱼台吧。”

众所周知,钓鱼台是国家领导人的居住地,为何毛主席令陈永贵搬出钓鱼台?既然陈永贵的成绩值得鼓励,守正不阿的毛主席为何对陈永贵不奖反罚?三三制又是什么?陈永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箭三雕的“三三制”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照顾周总理以及帮扶中央的工作,我党从各个基层摘选了不少人才,接替了周总理的工作。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其中便有陈永贵,起初来到中央工作的陈永贵有些不习惯,这里管理严格,权限清晰,更重要的是陈永贵失去了以往的集体生活。

他一向爱热闹,又喜欢和大伙同吃同住,突然让他搬去钓鱼台,过起严肃的生活,陈永贵着实不适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陈永贵眼见升迁,若是还对生活待遇有怨言,会被人指责不识好歹。因此他只能忍气吞声,但此时中央政治局内部斗争激烈,互相责难,陈永贵是基层出身,没有任何旁枝,有的只是毛主席的鼎力支持,故而陈永贵成了排挤的对象。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为了能够摆脱这种生活,陈永贵自发请命,在冬日腊月前去西藏高地,忍受暴晒的太阳和烈烈的北风严寒,就为了带给牧民农业畜牧的希望。他在这里又回归到朴实的生活,几乎让陈永贵快乐的忘乎所以。

随后他像离巢的燕子,马不停蹄的又飞去了农业实验基地,一到地方便卷着裤腿直接来到农田,与农民们共同劳作。

即便脸上爬满沟壑,十指都是泥土,但对陈永贵而言,这便是他最亲切的生活。但既然他担任了副总理,必须要肩负起副总理的职责。尽管陈永贵以工作之名在外溜达了一圈,但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回到中央继续处理总理的工作。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但毛主席说过,实事求是是办好事情的基础,陈永贵在外周游一圈,逐渐的发现,许多领导一上位,官衔等级不一样了,要求的待遇也不一样。随着自身水涨船高,酒肉吃席、公款接待、白吃白拿的现象比比皆是。

陈永贵不禁思索,如何要杜绝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贪污受贿的局面,同时还会将共产党与群众割裂,将自己束之高阁,不了解群众的需求,那么官僚之分必然会大行其道。

此时陈永贵已然有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但想法依旧没成系统。好在毛主席时常督促他前去学习马列主义。原先陈永贵总觉得马列主义佶屈聱牙,随着毛主席潜移默化的影响,陈永贵逐渐懂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和运转的基础逻辑。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随后他便有了基本的概念:“为何干部不能下基层?哪怕我是总理,为什么我就一定要在钓鱼台办公?难道我去农田,就不能一边务农一边审理文件吗?”

恰好此时,陈永贵接到任务,便是去福建农业学大寨会学习。他得知消息后心里乐开了花,兴高采烈的赶到大寨会,在这里不仅巩固了农业基础知识,同时他将总理需要处理的文件一起带了过来。他发现在基层比在封闭的办公楼里工作更有效率,也更能理解农民的诉求。

这一刻他极为雀跃,已然确定了自己的理论。于是他利用自己熟悉基层的优势,衔接上下沟通,不仅在全国内推广了大寨运动,广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同时还推广了“三三制”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所谓三三制,便是在中央工作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的三分之二之间,一半去下基层劳动,一半去全国各地搜集经验,展开实地调查

三三制不仅解决了有些干部割裂群众的现象,同时还广泛的掀起了民主之风,不再让干部们脱离群众,真正实现了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而这三三制还模糊了等级概念,让我国的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坚实可靠的依据。为此三三制的推广受到了人民的热爱,陈永贵也身体力行,贯彻三三制。

那么陈永贵为何这么做?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苦尽甘来的陈永贵

三三制的推广受到了人民的广泛好评,同样也让毛主席倍感欣慰。他更加坚信,从基层走上来的干部更能理解群众需要什么,人民诉求什么。但毛主席也深知,陈永贵之所以推广三三制,也有一部分自己的原因。

在推行三三制的时候,陈永贵曾私下与毛主席进行过沟通:“我实在住不惯钓鱼台,这里太冷清,我更喜欢和群众在一起生活,回到他们之间,就像回到家一样。”

毛主席让陈永贵住进钓鱼台,本意是想督促他好好学习。但如今的陈永贵已然无师自通,人民成了他最好的老师,毛主席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欣慰。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于是在1975年政治局委员会上,他当众表扬了陈永贵的三三制,同时还当众宣布:“陈永贵明日起,便可以搬离钓鱼台了。”

陈永贵欣喜若狂,在他眼里,这意味着自己即将从毛主席身边毕业。但大部分人却不理解,总以为是直接将陈永贵贬谪。会议散后,有人不禁奇怪的问道:“都让你搬离钓鱼台了,你高兴什么?”

陈永贵笑而不答,俗话说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民忧,对陈永贵而言才是一种折磨。他经历过战乱、饥饿与亲眼目睹民生维艰,自知自己的根源在哪里。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1914年,陈永贵出生于山西一座贫困的山区里。那时候农民靠天吃饭,又没有政府赈灾救济,农民几乎都是听天由命。

旱涝两灾对农民而言无疑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他自小便经历过饥荒之难。

年幼的陈永贵做过工人,讨过饭,是民国社会下最微不足道的边角料,他从未奢求过明日的太阳,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太阳。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陈永贵遇到了我党,他才迎来了曙光。在共产党人的介绍下,他积极响应,加入组织,成为了一名勇敢的地下工作者。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尽管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暗线斗争,但他深知,如果这支队伍无法赢得胜利,那么中国人民将会堕入彻底的深渊。

在抗日期间,他在多次生死攸关之际,为我党送上宝贵的信息资料。有几次甚至直面日军,但陈永贵临危不惧,用机智巧妙化解危机,脱离了危险。

直至解放战争,他依然主动担任这项危险的工作,经历过各种危难,终于在1948年他成功加入了组织,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得到了重新的分配,陈永贵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新政府承诺旱涝保收,更是给足了农民勇气。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地主被打倒,土匪被清缴,人民自此挺起腰杆做人,这让饱受苦难的陈永贵不禁潸然泪下,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做些有价值的事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而他又深受过饥荒病灾的苦难,所以他决定从农田入手,让农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恰好此时本村的老支书干部打算退休,组织询问大伙有没有新的人选,在众人一致的支持下,陈永贵接替了党支书的工作。

那么陈永贵在村子里做了哪些贡献?他又是如何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干部,一路走上中央,成为了国家副总理呢?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从劳动基层到国家副总理

陈永贵在过去的多年间一直待在农田里,他自小孤苦无依,小的时候因为没有劳动力,家里的农田荒废,每年交不上租子从而被地主各种压迫。

因此他深知想要丰收,倚仗的不是肥沃的农田,而是人力。于是走马上任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将肥沃的土地分给了同村年富力强的劳动力

这个决策让村民们很不满,甚至有人斥责陈永贵偏心,因为其他村子里肥沃的土地都是优先分给老弱病残。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面对质疑,陈永贵不慌不忙,专门展开了一场大会,向乡亲们解释缘由:“我们现在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管土地分给谁,我保证每年粮食都不会少给大家!”

乡亲们将信将疑的接受了陈永贵的决策,果不其然,第一年的收成确实比其他村子里的收成更高。

这让大家感受到了信心,而陈永贵也不藏私,将最好的粮食优先分给了同村的老弱病残。大伙们也都没有任何异议,民主和集体的氛围洋溢整个村庄,乡亲们逐渐接受了陈永贵的决策。此后他更是多次前往农田,带领着大伙们一起开垦。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但村子地处高原,农田都在山上。每天农民们挑着担子上山下山的前去接水浇灌农田,着实不太方便。于是陈永贵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修建一条水渠,将活水引到山上的农田。

这让大伙们傻了眼:“怎么可能,这工程太大了!”

可陈永贵记得毛主席所说的人多好办事,于是他又一次将大伙们召集起来,分析水渠的利弊,同时说道:“我们只有先辛苦,才能后享福,这是为以后做考虑,同志们,抗日战争我们都胜利了,还怕一条小小的水渠吗!”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这句话点燃了大伙们的热情,于是村子里年富力强的小伙子们率先举手,报名参加,其他人积极响应。于是大家热火朝天的修建水渠,村子里的老人们每日都做好饭菜送到工地,大伙齐心协力,不仅推动了工程的进展,乡亲们的情感也就此凝结。

曾经以为难于上青天的水渠,短短几个月便顺利完工。乡亲们喜笑颜开,随着活水引入农田,不仅节省了人力,同时让大家更投身于生产。

农业产量十年来翻倍增长,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饱受饥荒之苦的时候,陈永贵所带领的村子竟然上交了比往年三倍之多的粮食,这让中央感到惊讶,也让毛主席第一次听说陈永贵的名字。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于是此后陈永贵三个字便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他不仅成为了劳动模范,而且还振作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在他的带领下,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前来学习,陈永贵十分热忱的接待他们,并慷慨的传授农业生产的方法。甚至不辞辛苦在乡里奔走,帮忙恢复建设,重建灾后工作。

毛主席密切关注着陈永贵的行为,当他得知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整个乡镇都逐渐恢复生产的时候,毛主席再也按捺不住,于是1969年陈永贵便来到了北京,担任了中央委员。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这让他感到受宠若惊,可毛主席见到他却倍感亲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你是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所以以后还有更重要的担子交给你。”

陈永贵正好奇毛主席所言何意,直至1975年周总理病情恶化的时候,陈永贵被选为国家副总理。

这更让他诚惶诚恐,毕竟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如今却坐在高台,身份的变迁让他极为不适应。但随着陈永贵在中央的学习与毛主席的接触中,他逐渐明白了副总理的职责,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19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可以搬出钓鱼台了,陈永贵听后兴奋不已

随着“三三制”的推广,他更好的回馈人民,也以自身为代表,做出了重要的表率,肃清了当时的不正之风。

陈永贵从基层中走来,但他并未忘却自己的根源,也没有忘记党的职责和使命,他将党的原则贯彻始终,我们也要学习他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未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社会与国家!

对于陈永贵对国家的贡献,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