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中原地区,国民党连连败退,最后蜗居在重庆,内心焦灼的等待着最后的决战。
而此时,共产党早已在暗中联络重庆的大小官员和将领,承诺若是与共产党一同革命起义。
必不会破坏重庆的道路设施及工厂,许诺他们未来的生活也不受影响。
为了大局考虑,同样也见证了国民党执政腐败,在重庆的许多国民党高层都纷纷缴械投降。
但是,重庆市国民党的党部主任兼卫戍总司令杨森,却托共产党的说客,把一封信交给了刘伯承。
当刘伯承一目十行扫过信中的内容时,气愤的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大骂杨森。
要知道刘伯承在这些将领当中脾气算相当温柔的,他为何发那么大的火气?
杨森交给刘伯承的信,里面到底写了什么?杨森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钻营人心的发家史
杨森出生于1884年,父亲是清朝的武秀才。所谓穷文富武,可想而知杨森无论是家境还是家中的地位在当时都非同一般,但父亲却一直抱着上阵杀敌的心愿。
可秀才的名号还没顶多久,清政府便灭亡了。杨森为了完成父亲的志向,于是在1904年便前往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军事知识。
由于父亲长期混迹在官场,所以杨森将父亲那一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功夫练就的炉火纯青。
“做人留三分,做事不绝情,这样你才有退路,记住,千万别瞎当什么革命者,你要学的就是审时度势!”
父亲临终前的遗言让杨森铭记于心,于是杨森将这句话灵活巧用,因此清政府灭亡前夕,他便抓住机遇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作为同盟会元老之一,混上了陆军第一师营长之位。
此时杨森才不过28岁,可谓是风光无限。他凭着父亲那套经验在革命队伍里如鱼得水。
但此时的杨森还尚有气节,既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必然还抱着留名青史的志向。故而他带领着手下的部队毅然决然的参加了“二次革命”,岂料惨败。
但杨森凭着那时候的一腔热血,不惧生死,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吸引了滇军将军黄毓成的注意:
“你,为何不怕死?”
杨森昂着头大声说道:“男儿立志热血报国,怕死就不是好男儿!”
此时的杨森一无身家,二无钱财,在他眼里自己就是贱命一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马革裹尸是战士的唯一宿命,对军人而言这天大的荣耀!
凭借着这份虎胆,黄毓成对杨森刮目相看。
他一挥手让人给杨森解绑:“我身边就缺一个不怕死的人,此后你就是我的副官了。”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阶下囚眨眼间升为副官,这天差地别的转变让杨森觉得自己像坐过山车。
黄毓成
随后他跟随在黄毓成身边大大长了见识,原来摸清长官的脾气和喜好,要远比上阵杀敌有效率多了。
眼见着不到几年时间,杨森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副官完成三级跳,摇身一变成为了军长。
杨森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觉悟了父亲临终前的那些话:“审时度势,这审的不仅是时代,还得是人啊。”
能抱上大腿不比拼命更简单?
于是杨森在跟随黄毓成的期间,都把心思运用到如何钻营人际关系,如何哄得长官开心,如何让长官舒服上面去了,甚至还帮长官们物色美女,更让长官们觉得杨森是个有眼色的人才。
在这其中杨森也没少占便宜,但偏偏他的这套功夫很能讨这些旧式军阀们的欢心:
“杨副官啊,若是我们的生活没有了你,可少了多少乐趣呢。”
这话虽然是调侃,但在杨森耳里却有一种羞辱的意味在。
趁着那些长官们喝的烂醉如泥时,杨森狠狠的啐了一口:“真以为老子愿意伺候你们,风水轮流转,等着吧!”
此时的杨森还抱有一颗野心,不甘屈于人下的他,冥思苦想的都是如何能够成为一地之首。
眼见机会来了,在一次打仗中,杨森的作战技术大大退步,故而吃了败仗。这一吃败仗不要紧,作为军长是要被重罚的!
黄毓成这里是待不下去了,再一联想到宜昌还有个吴佩孚,实力强大,于是杨森决定赌一把,或许可以绝处逢生,于是他来到宜昌打算试试运气。
果然,杨森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把吴佩孚哄得心花怒放。吴佩孚欣赏有勇有谋之人,而杨森也刻意在吴佩孚面前表现的学识渊博、战略眼光深远,这让吴佩孚认为杨森是个可造之才。
有一天两个人前去爬山,杨森虽然累的气喘吁吁,但在吴佩孚面前他依旧努力的保持不扶自直的模样,还要装作闲庭信步般淡然自在。
这让吴佩孚对他的欣赏又厚了几分:“我就喜欢你们这些上过军校的年轻人,和那种不入流的兵痞不一样。”
吴佩孚
杨森见吴佩孚这般评价自己,内心一喜,他故作谦虚的挥挥手:“这不算什么,行兵打仗要是没有体格,怎么熬的下去。”
“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我手下的将军可不能熊。”
听到吴佩孚这么说,杨森内心一喜,他故作矜持的点头称“是”。
而吴佩孚大手一挥:“所以我给你一支军队,打回四川,此后,你就是我的‘森威将军’!”
杨森面露大喜,恨不得给吴佩孚多磕几个头:“放心吧吴老,我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事实上,吴佩孚心知自己这些年早已风光不再,广东黄埔军校培养的一批北伐军浩浩荡荡的袭来,吴佩孚说什么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至于眼前的杨森是否能堪大用,这也需要时间来证明。
那么杨森后来是否通过了吴佩孚的考验呢?
杨将军的“双重标准”
杨森在吴佩孚的府邸接受了授衔仪式后,随即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四川进发。
此时杨森知道他的荣光和仕途都在这一场战役里,于是杨森费尽心思,竭尽全力,总算拿下了重庆。
随后又浩浩荡荡的率军前往成都,与熊克武一番激烈的交战之后,他便将熊克武彻底驱赶出四川,而杨森终于在四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霸”。
此时的杨森可算是扬眉吐气,这时他想到父亲的临终遗言,所谓的审时度势,其实也是抓住机遇。
“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此后这里,便都是我的天下了!”
杨森得意洋洋的开始规划四川布局,心里想着在这里当土皇帝。可是面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之战,杨森认为此时还不是享福的时候。
他得学父亲那样,不能给那些革命军留下什么把柄,否则革命军革的就是他的命了!
于是思来想去,杨森想到一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在四川全省推行改革!
随即,杨森打出了“建设新四川”的口号,为了表明自己是有心革命,杨森像模像样的制定了改革的政策:先是召集工人修建马路,又要建立公共场区。
但是所谓的修建设施,其实全是挂羊头卖狗肉,说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但那些工人们几乎都被他强制抓来做工,甚至连工钱也不愿付。
同时他又推行通俗教育馆,说是普及教育,但实际上没有几处落实,甚至有人打着他的招牌收取高额学费。而在日常生活方面,更是“案板顶门,管得宽”,比如人的穿衣也要管,吃什么也要管。
但凡穿长衫的,一律被打为前朝遗毒;不修指甲被查出来,一律罚卫生费。
而在妇女解放方面,杨森天天喊着妇女解放的口号,实际上暗地里广纳小妾,一开始还避着民众。
但越到后面杨森的势力越发巩固,他便无所顾忌,不仅收了将近十个小妾,甚至还强抢民女,做出一副土匪恶霸的模样,和他原先表现的“改革派”的温良嘴脸大相径庭。
此时人们才真正看穿杨森这两面三刀的丑恶嘴脸,甚至传出了杨将军在四川“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姨娘”的口号。
但此时杨森拥有的枪支便有近十万的存量,部队甚至发展到十几万人,这些川军对他忠心耿耿,杨森可不在乎民众说什么。
他最在乎的,便是那些国民革命军。
一想到那些国民革命军,杨森心里便惴惴不安。眼见着他的老东家吴佩孚在与北伐军的斗争中连连败退,杨森终日是吃不下也睡不着,看着身边的娇妻美妾,又想着自己手握大权,要是被革去,岂不是太亏了。
想到这里杨森便坐立不安, 经过再三考虑,杨森又开始审时度势,终于想到一个计策。正所谓顺风转舵,既然无法逆流而上,那么就顺流而下。
于是杨森立即联系广东的国民政府,语气殷切热络的表示自己也想要参与北伐。
表明了态度,展现了立场,杨森觉得国民革命军应该不会怀疑他。
可没想到不出几天国民革命军便派代表前来找杨森协商参与北伐,这让杨森更加焦虑不已,他哪里舍得把身家往北伐里投,要知道他土皇帝还没当够呢!
于是杨森又是装病,又是推脱,但这么拖延,又怕国民革命军不放过自己。
于是杨森只好厚着脸皮去见那些代表,并说道:“我和李大钊先生是故交呢!你们知道,我可是坚定的革命主义!但是你看,我是吴佩孚一手提拔的,要我配合你们去打他,这道义上说不过去啊。”
见杨森前后不一的样子,代表们刚想劝说,杨森就“哎哟,哎哟”的直喊头疼,最后这些代表只能无奈的离开。
眼见杨森计谋得逞,以为在这次北伐战争中会全身而退的时候,不曾想他缴获的一大批枪支弹药和税款在江面上被英国轮船撞了个底朝天。
杨森这下真的气病了,那可是一大笔流水啊!别人的船、别人的军队,你们爱怎么撞就怎么撞,为什么麻烦偏偏找到他的头上?
杨森越想越生气,此时他像个没头的苍蝇四处乱转,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杨森家的房门被敲响,一位不速之客的造访改变了杨森。
拜访的人正是当时参与国民革命军的朱德,其实朱德得知杨森的船只被英国轮船撞击的时候,就明白这是劝说杨森投靠国民革命军的好时机。
于是亲自前来游说杨森,但杨森面对朱德的请求,还是犹豫不决。
“如今你的船被撞了,你的军威大打折扣,想想如果你不拿出点魄力,以后还怎么混?”
朱德反应灵敏,决定换个策略说服杨森,杨森却面露疑惑。想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挽回损失,那要怎么做呢?
朱德神秘一笑,告诉他一个方法。
阳奉阴违,不得信任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朱德要杨森将英国的轮船扣住,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并要求赔偿。
但是作为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政府怎么会愿意坐下来与一个小军阀谈判?
杨森按照朱德的建议如实照做后,彻底激怒了英国人。而杨森还理直气壮的对着英国人破口大骂,这让英国人决定出手狠狠的教训一下杨森,杨森立刻服软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杨森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之际,朱德笑呵呵的向他递出了橄榄枝。
为了保全自身,最终杨森不得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
当时同在川军的刘伯承得知此事后,不断的摇头:
“杨森这个人,明明是个墙头草,朝秦暮楚,根本没有坚定的立场。如果不是他的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害,我看他根本不会想到参加革命,以后这人必然会两面三刀。”
刘伯承无心的一句话,没想到日后一语成谶。
1926年刘伯承参加了顺庆起义,但由于计划莫名提前,打破了刘伯承原定的计划,支援部队被拦截,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刘伯承收到了杨森的电报,他邀请刘伯承前去议事。
紧急关头,刘伯承以为杨森会是雪中送炭。
经历了千难万险,刘伯承终于来到杨森府邸之时,杨森却一直和他打着哈哈,说着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丝毫没有任何支援相助的意思。
此时,刘伯承也早已看穿了杨森的心思,他就是怕刘伯承等人的革命军找他借调部队,所以先行一步把刘伯承叫回来。
杨森看似是在留余地,实际上完全不顾同僚的危难之情,只顾想着他自己!
而杨森却引以为傲,什么叫审时度势,什么叫拿捏人心,这就是杨森混迹至今能够顺利逆袭的关键法门,
随后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岌岌可危。刘伯承同样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眼见蒋介石组建了川黔联军,准备剿灭刘伯承的部队。
此时,刘伯承也早已做好突围的准备,岂料有人提议,不如去找杨森帮忙:
“他和朱德是好朋友,当时也是朱德劝说下投靠国民革命军,说不定他会帮我们呢。”
面对这些人的幻想,刘伯承感到绝望:“为什么要找他帮忙?找他帮忙的依据是什么?”
“因为川黔联军的名单里没有他,想必杨森是有觉悟的。”
可是这些人并不清楚,杨森其实早已投靠蒋介石,没有加入川黔联军是因为他没有接到蒋介石的命令。
如今杨森审时度势,唯蒋介石马首是瞻。蒋介石没下令,他哪敢自作主张,不曾想成为了被包围的革命党最后的稻草。
眼见着天逐渐黑了,萧瑟的风让刘伯承不好的预感愈发强烈:“你们真的还将希望寄托在杨森身上?”
周围的革命党无人回应刘伯承,最终刘伯承狠狠叹了一口气:“我要走了,你们谁跟我走!”
两厢抉择中,只有两名共产党员跟随刘伯承离开了泸州。没过多久,刘伯承便接到了杨森早已投靠蒋介石麾下的消息,这让刘伯承不禁冷笑,这个杨森当真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不知道那些战友和同志有多少人被杨森蒙蔽,又有多少人死在杨森手中。
时过境迁,1949年重庆面临着解放,刘伯承放话给重庆的大小官员和将领,只要他们愿意起义,必然放他们一条生路,并保证不会破坏重庆的任何设施。
眼见众多官员和将领投降,跟随共产党起义,唯有杨森递来一封信,信中的内容竟然是要求:
“投降可以,但我要三千根金条。”
刘伯承气愤的拍桌而起,他没想到杨森居然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可是为了重庆人民能够安然无恙,刘伯承最后咬牙,筹备了三千根金条送到杨森手上。
杨森看着这么多的金条哈哈一笑:“会判断时机才是对的,你看,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三千根金条。”
随后杨森出尔反尔,不仅没有兑现起义的承诺,竟然还派飞机对着重庆狂轰乱炸,这样公然戏耍共产党,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刘伯承集中兵力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势如破竹的气势瞬间压垮了国民党军队。
杨森万万没想到他的部队会这么快失败,这时候他开始慌手慌脚的不断写信给刘伯承,表示愿意投降,愿意配合共产党。
但刘伯承早已决心不留任何余地,新仇旧怨今日一起算清楚。
眼见刘伯承要将他赶尽杀绝,杨森收拾行囊仓皇逃跑,并在逃跑的过程中再也不顾他所谓的军队,直接炸毁了公路,随后乘着飞机狼狈逃到了台湾。
杨森一生靠着所谓的审时度势,其实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走上了富贵之路,但实际上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持以真实、真诚的态度,审时度势绝不是成功的捷径,唯有踏实、勤劳才能让人生更为充实、稳固。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重蹈杨森的覆辙,在自己人生之路上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