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的火柴制造厂收到一大堆散装的火柴盒。只见火柴盒两边的磷片都被消磨殆尽,只剩下空空的火柴盒。
送来火柴盒的是一名警卫员,此刻面对火柴厂工作人员审视的目光,他忸怩不安的说道:
“您看这些火柴盒还能不能包装再用呢?”
工作人员接过火柴盒左右观察了一番,皱起眉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我看不行咯,这些磷片都被划光了,只能买新的。”
对方见状,仍旧不死心的问道:“那有没有更便宜的火柴盒?”
工作人员打量了此人一眼,奇怪的说道:“你是哪个干部的警卫员?怎么连火柴盒都要斤斤计较?”
工作人员再三追问,但警卫员却仍是缄口不谈。
那么究竟是谁对火柴盒“斤斤计较”?是谁的生活又如此节约?
火柴盒背后的故事
在一次外交活动上,毛主席接待外国来的友人,谈笑风生之时,毛主席招待客人,向对方递过一支烟。
同时他取出火柴盒,对着早已满是划痕的火柴盒用力划了几下,依旧没有火星。
但毛主席却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将火柴盒翻了过来,这时众人才发现,火柴盒的另一面是崭新的、未曾使用过的磷片。
毛主席这才将火柴点着,但他的举动也让外国友人目瞪口呆。
一国领导人怎么会连小小的火柴盒都如此节俭?不仅外国友人惊讶,与毛主席共事的同事、工作人员也会好奇,为何毛主席会如此节约火柴盒。
要知道毛主席的火柴如果全部用完了,他还会让工作人员买来新的火柴盒,将新火柴放回旧的盒子里,继续使用原先的火柴盒。
而新买的空盒子便被他收集在抽屉里,久而久之,毛主席的抽屉一拉开,都是满满的火柴盒。
有的工作人员见状,便打趣毛主席,说道:“我看有人会收集邮票,有人会收集标本,毛主席却喜欢收集火柴盒。”
毛主席此时却笑笑不说话,其实他并不是喜欢收集火柴盒,而是源于节约的习惯。
但毛主席如此节俭,也让工作人员感到心疼:“新中国解放了,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您为什么还要那么节俭呢?这样过苦日子有意义吗?”
勤俭节约是好习惯,但是像苦行僧一般修行,这让年轻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但毛主席却慈祥的笑起来,语重心长的解释道:
“咱们成立新中国才多少年,但咱们人民吃了多少年的苦,咱们这片土地受了多少伤害,你们算过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表示并不理解。
毛主席拿起火柴盒,指着小盒子说道:“别看这小小的火柴盒用料简单,价格便宜,但在建国以前,这也是舶来品,放在洋行里需要好几个铜板,你们猜为什么?”
年轻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疑惑的神情,毛主席耐心的说道: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自产火柴,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那时候生产全部依赖外国。没有工业自主权的情况,连火柴盒、肥皂都无法自产,只能交更多的关税去向外国人手里购买这些,人民的日子能不苦吗?”
新中国建立之后,毛主席一直忧心于国家的工业基础建设。不仅要修复被战火摧毁的土地,同时要在曾经国破山河的地方重新建立起工业,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尤其我们还要面对国际的打压排挤,更是艰难险阻。有专家曾经预测,要建立完备的工业基础,得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完成。
毛主席高瞻远瞩,他知道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于是他起表率带头作用,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毛主席绝不倡导享乐主义,而是严于律己,节俭生活。
他喜欢抽烟,但面对那小小的火柴盒,毛主席都要“斤斤计较”火柴盒的用途。久而久之,他养成了收集火柴盒的习惯。
虽然只是小小的火柴盒,但它的背后却饱含着主席对祖国建设的深意和期望,当工作人员得知毛主席的苦心后,立刻追随着毛主席学起了节俭度日。
为了不铺张浪费,警卫员决定前往北京的火柴制造厂,将一大堆早已用过的火柴盒交给了制造厂的工作人员,并询问是否能够修复。
但工作人员遗憾的摇摇头说道:“我看不行咯,这些磷片都被划光了,只能买新的。”
得到答案后,警卫员依旧不死心的问道:“那有没有更便宜的火柴盒?”
工作人员本来以为这个警卫员是故意捣乱,结果了解到这是毛主席的意思后,他即刻说道:
“有,是散装的火柴,比包装起来的火柴盒更便宜。”
得到满意的答案后,警卫员开心的将散装的火柴送到了毛主席的眼前。但警卫员却依然不解:
“您苦了一辈子,就算要节俭,那在生活方面也要改善一下,不然您赚的钱要给谁花呀?”
警卫员充满稚气的答案不禁让毛主席露出无奈的笑容,同时招招手,让警卫员去替他寄一封信:
“回头你就知道我的稿费给谁花了。”
稿费的秘密
毛主席每个月的工资原先定为六百元,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主动将自己的工资下调到三百元。
虽然身为国家领导人,但衣食住行也要自己交费购买,因此有时候毛主席的手头也会出现拮据的状况。因为老人家无论是工资还是到手的稿费,都被他拿来做其他的用途。
1954年,毛主席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这是一位名叫伍如春的老人寄来的求助信,信中所说自己在家乡生活困苦,希望毛主席能够帮忙。
原来伍如春和毛主席曾一起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两个人是同窗亦是好友。
后来闹革命时期,毛主席也邀请过伍如春加入,但伍如春因为要照顾家庭,最终没有走上革命的道路。
如今生活困苦,伍如春年迈无力,被迫只能写信求助毛主席。毛主席读完信中内容后百般不是滋味,如果伍如春生活都如此困难,那其他人民呢?
毛主席虽然忧心忡忡,但他二话不说给伍如春回了一封宽慰之信,并将三百元稿费塞进信封里,叫来警卫员替他寄去。
接着毛主席又托人打探伍如春在湖南的生活状况及他的家庭环境,这时毛主席才得知原来伍如春是有儿子的,名为伍云甫。曾经还参加过长征,现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后补常委会和卫生部副部长一职。
这让毛主席异常气愤,如今儿子生活无忧,对待父亲却如此苛待。于是毛主席在1955年春节时期见到伍云甫,对他提出严厉的批评。伍云甫羞愧至极,在毛主席的督促下回到家乡,向父亲诚心道歉。
后来毛主席还收到过不少类似的求助信,遇到困难的下乡知青,过去的亲人老友,素昧平生的穷苦农民,毛主席总是慷慨解囊。每一封回信都会附上三百块钱寄回求助人手中,而毛主席的这一举动感染了无数人。
要知道在当时的三百块可谓是巨款,抵的上普通农民一年的收入。当毛主席的工资不够时,他便时常动用自己的稿费进行资助。
后来在1956年8月11日时,毛主席收到一封罗哲烈士遗孀的家信。罗哲的遗孀名为曹云芳,她信中无奈的写道:
“因为罗哲牺牲时是党内最艰苦的时候,他没有任何证件,也没有任何抚恤金,我不知道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
毛主席记得罗哲曾与自己参加过农民运动,得知情况后他非常着急。其实抚恤金一事只要帮罗哲证明身份后,当地政府自然会给补发,于是毛主席亲笔写了一封信寄给当地政府,亲自为罗哲烈士证明他的身份。
同时他又寄了三百元给罗哲的妻子曹云芳,并向她表示深深的歉意:
“原先我不知你生活如此艰苦,以后的抚恤金也会按期补发,不用惧怕有人冒领,当地政府会自行安排。现给三百元,若是以后遇到困难,请及时告诉我。”
毛主席的稿费基本上都是分给了向他来求助的人民群众,而他很少为自己消费。他的仍旧穿着旧衣,每一件旧衣上都打满了补丁。
照料他的工作人员为毛主席缝补衣衫,最后无处缝补,只能无奈的劝毛主席买一件新衣服,毛主席却乐呵呵的说道:“我看还是能穿的,不用买新衣服。”
不仅毛主席的外衣如此,连他的睡衣也是打满了补丁。有一次毛主席的生活卫士周福明替毛主席换洗衣服,发现他的睡衣领口等多处地方都有磨损,于是周福明建议毛主席换一件新的睡衣。
但毛主席知道后却不以为意:“不是多大的问题,还可以再穿一穿。”
“天气马上就冷了,您穿着这件睡衣工作会着凉的!”
周福明不断劝说毛主席,但毛主席却摆摆手推辞道:“那就等天冷了再换。”
可过了半个月,毛主席依旧不为所动。这让周福明忍不住唠叨:“天气冷了,您该换睡衣了吧。”
毛主席这才想起来曾经承诺的事,他摇摇头:“明年吧,明年日子好了就换。”
“您外衣不换,睡衣也不换,您可是国家主席,以后遇到外宾,您这样……”
毛主席听到周福明的抱怨,放下手中工作的笔,神情严肃的说道:
“我是国家主席就是特殊的吗?”
“那您……”
“我不仅是国家主席,我也是人民,人民一年有几件新衣?不都是缝缝补补过来的吗,我凭什么有优待?”
毛主席这句话让周福明哑然无声,因为众所周知,毛主席将自己的心与人民永远绑定在一起。
为人民服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核心的理念,也是毛主席贯彻始终的原则。
他正是一位从群众中来,同时又回到群众中去的革命者,因此毛主席更能深切的体察到人民的疾苦。
小时候的毛主席经常帮助家里人做农活,与长工们一起谈天说地,很早便知道地主欺压下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状态。有一次秋收后,父亲交给毛主席一个任务,让他去李家租户收谷。
毛主席来到李家之后,看到李家十几口人蜷缩在小小的茅草屋内,全都仰仗着李家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因为困苦的生活身形佝偻,饥饿潦倒。
听到要收谷后急切的流下了泪水,这让感性的毛主席也忍不住哭泣。于是他跑回家中谎称李家已经交了谷。到了深夜,毛主席偷偷来到谷仓,把谷子堆到一起,才让父亲信以为真。
此后毛主席便经常接济李家租户,通过李家租户,他更深切的了解到当时农民困苦的生活。
直至1910年4月,湖南连下几场大雨,导致年久失修的洞庭湖发生了巨大的洪涝灾害。
泼天的洪水冲毁了农田和房屋,长沙、湘潭等地纷纷受到了洪水的侵害,农田被毁后,农民便闹了饥荒。但政府的救济粮却迟迟批不下来,富商的粮食却趁机涨价,高额的价格让受灾地区更加民不聊生。
后来经人揭发,众人才得知救济粮早已被当地政府和富商贪污,他们甚至联手将救济粮再高价转卖给农民,一份粮赚两份钱,简直要把农民抽筋扒皮!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巨大的民愤,天灾人祸让人民们奋起反抗,湖南各地都发生了暴动。
灾民们跑到衙门口抗议,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只能去抢粮。为了抗议衙门和奸商的不义之举,他们放火烧了衙门,捣毁了机关。
不料丧心病狂的旧政府竟然将枪口对准了灾民,口口声声的威胁灾民,恬不知耻的怒斥他们是暴民,并举枪扫射。一瞬间长沙等地血流成河,被捕的灾民也不计其数。
而少年时期的毛主席亲眼目睹了那些奋起反抗的灾民们被官府镇压,他们的头颅被官府割下,悬挂在城墙,这些触目惊心的惨象让毛主席一生都难以忘怀。
他也明白了旧势力、旧政府必然要推翻,唯有如此,人民才能真正的当家作主,实现平等富强。
于是自那时起,毛主席便立下志愿,要与人民一起,建立一个和平、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
于是在后来参加革命后,毛主席便清楚革命的目的便是为了人民,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那么国家必然会走上自取灭亡的老路。
因此毛主席从不将自己束之高阁,哪怕是建国后,成为一国主席的他,依旧经常上山下乡,与当地的百姓融为一体。
1957年底,毛主席得知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情况。
这让毛主席忧心不已,他派人前去农村各地调查,直到年底的时候,警卫员一脸沉默的回来,递给了毛主席一份报告和一个掺着草根和糟糠的窝窝头。
毛主席怔怔的望着这个窝窝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明白此时此刻农民们依旧还在吃着草根和粗粮度日,毛主席眼含热泪的接过窝窝头,狠狠咬了一口,一边咀嚼着一边喃喃自语:
“吃,我们都要吃,都要记住,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不仅将窝窝头分给周围的卫士,也分给了中南海其他的领导人。望着这个不起眼的窝窝头,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就是我们农民每天的口粮,可我们有些人在做什么,还在享乐,还在享受!同志们,请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我们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毛主席字字泣血,让人们感慨万千。
他与农民共患难,不仅自己节俭度日,为了人民的未来,为了祖国的以后,毛主席更是勒紧肚皮,与农民一起吃糠咽菜,才用两代人积累了近一个世纪才能建立起来的工业储备。
从小小的火柴盒到毛主席的慷慨解囊的稿费,我们都能看到毛主席的节俭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毛主席的慷慨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主席用一生都在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原则和承诺,他从未辜负过人民,也希望人民不辜负他的期望。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路上,不忘初心,承接着毛主席的意志,稳步踏实的继续前行。
看完毛主席和火柴盒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