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8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暴发了一场大雨。雨后,松软的泥土中竟然被发现大量的白骨。
经证实,这些白骨是人骨。当地政府立刻重视起来,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调研,以寻找知情者,弄清这些白骨的由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位老人看了现场的照片,顿时泪流不止,悲慨的说:“他们都是中国的英雄啊!”
那么,地下的白骨究竟是何人?这位知情的老人与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惊现白骨
2010年8月,正值酷暑。宜昌市夷陵区的居民各个都盼望着可以天降暴雨,以获得一丝清凉。
老天爷似乎听到了夷陵居民的祈愿,这不,一场暴雨说来就来。顷刻间,乌云蔽日,倾盆大雨降落在夷陵的土地上。
暴雨给居民带去了清凉,却令宜巴高速公路工程队伍十分苦恼:自宜昌到巴东的高速公路工程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本来工期就很紧张,这一下雨,大大耽误了他们的进度。
9月1日,待暴雨停歇后,施工队立刻就踏着泥泞的泥土,再次返回工地,各司其职,继续着工程。
突然,一声尖叫划过天际,将众人吸引到了一处坑旁。只见一个工人瘫坐在地上,满脸惊恐,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情况,工人用手向一处软土指去。众人随着手指的方向望去,顿时毛骨耸立。
在那处软土中,竟然掺杂着大量的白骨,而且众人根据形状判断,似乎还是人骨……
工程队的负责人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停工,离开现场,并且拨打了报警电话。
很快,警车便来到了现场。经过专业人员鉴定,确认了那些都是人骨的事实。而这消息竟然不翼而飞。一时间,恐惧充斥着整个社会。
警方通过调查,排除了“违法案件”的可能性,推断其可能是某一“事件”。并且在周围的地区进行了走访。
但是当地的居民,却对此毫不知情。正当警方陷入迷惘的时候,一个老人的出现,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这位老人叫秦德标,当时已经73岁了。当看到警方提供的照片以及白骨出现的地址时,他顿时泪流满面:“这些都是抗日时期的战士。他们在战场上牺牲了,尸体只能埋在地里。”
原来,这些都是在宜昌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国战士。宜昌抗战爆发时,老人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但是他的亲人却在当地的野战医院工作,老人经常去到野战医院,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据老人回忆,当时,每天都有无数受伤的战士从战场上被抬下送到医院。但是落后的医疗条件却不能治好每一位受伤的战士,还是有很多人因为伤势太重丢掉了性命。
战时,这些战士的尸体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医院和军队的人员都非常难过,但是却无计可施。
直到1942年,预四师的师长在南边村买下了30亩土地,当做公墓,这些牺牲战士的尸体才有了安置之地。
回忆到这儿,秦德标顿时陷入了哽咽。片刻后,他又继续说:“你们都不知道,当时的情景那是惨不忍睹,医院里全是战士的哀嚎,有的战士活生生的痛死。但是仍有络绎不绝的战士奔赴战场,想要保卫国家,保卫宜昌啊!”
枣宜作战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大肆对我国进行侵犯。在中国的领土上,日军侵略者烧杀抢虐,无恶不作。
起初,国民党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抵御措施,还是以狭隘的目光将“敌人”定义为共产党。后来,在国内外的共同压力下,才答应了与共产党的合作。
即使国共合作,但是在对抗敌人的时候,国共还是显得异常吃力。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受到了侵略者的极大破坏,宜昌就是其中一个。
1940年,日军正式将宜昌纳入了他们的侵略目标,因为宜昌在当时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南京受到日军侵略后,蒋介石政府就迁到了重庆。很多民族工商企业,也为了“自保”而作出了西迁入川的决定。
而宜昌,则成为了重要的人、物中转站,中国军队的大据点、农作物的宝库以及西南大后方的门户。若是宜昌被日军攻占,势必会对我国造成重要的打击。
自1938年1月24日起,日军便开始对宜昌进行了零零散散的轰炸。有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有千名平民在日军的炮火下无辜牺牲。
1939年,严立三等人就曾日军对武昌的暴行,题下了石刻,以表达对受难人民的哀悼之情。
同时,冯玉祥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愤恨的在三游洞写下: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相比与哀悼,冯玉祥更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想要鼓舞中国抗战的士气。
直到1940年,日本才将进攻宜昌正式提上日程。2月25日,日军攻占宜昌的《会战指导方针》指出:在雨季之前,击败我军第五战区的主力军,削弱国民党军队的实力。
本来,日军决定在5月上旬发起攻势。但是日本大本营却迫不及待,4月10日就给了南昌区日军兵队答复。
园部和一郎将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攻打枣阳。第二阶段,进攻南昌。
但是,除了直接进行武力作战外,狡猾的日军还准备“智取”。4月10日,在刚得到日本大本营的回复后,日军就实行了“桐计划”,强迫蒋介石政府与他们进行“和平谈判”。
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名声虽然不好,但也不是傻子。面对日本的“谈判”,仍保留着自己的底线。日军见此计不成,便专心着手于武力侵略。
虽然我军损失惨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抑制了日军迅猛进攻的势头。
宜昌作战
然而,我军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军以为日军在第一阶段对枣阳的攻占,就已经是全部,根本没有料想到宜昌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
5月25日,日军下达了进攻宜昌的命令。5月30日,大量的军需物资被运到了日军前线,日军的作战准备基本完成。
5月31日,日本发起炮火攻击,强攻襄阳,打的我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个多小时以后,我军不敌日军,弃守襄阳。6月3日,南漳、宜城相继失守。6月4日,日军向当阳推进。
在分析了日军的侵占路线后,我军才发现,日军的目的地直指宜昌。江防军司令郭忏就曾向重庆方面表示:日军有进攻宜昌的意图。
宜昌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在日军作战的第一阶段,我军没有料想其目标是宜昌,因此就加大了对其他地区的兵力派遣,导致宜昌在当时成为了一座空城,兵力薄弱。
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经过商讨之后,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决断下令将兵力调回宜昌,而是想守住当阳,从而使日军对宜昌的侵犯没有下手之处。
11师师长方靖在动员会上表示:当阳失守,宜昌不保。宜昌不保,国家危难。当阳长坂坡是当年刘备攻破曹操之处,他们必须和刘备一样,战胜日本侵略者。
这时,座下的胡琏也不甘示弱,慷慨发言:“是的,这儿不止是刘备攻破曹操之处,更是赵云的光辉战地。我们必须要像赵云那样,杀得日本侵略者片甲不留!”
6月6日,第五战区李宗仁接到命令:在汉水使用炸弹,炸毁堤口,以拦截日军。但是令我军没有料到的是,日军行动迅速,还没等我军实施计划,他们就已经渡过了汉水。
即使我军在战场的顽强抵抗,但遗憾的是,还是没能抵挡日军的侵略,没能守住当阳。
6月11日,日军攻占当阳,并对宜昌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发动了对宜昌的全面进攻。
我军不敌,退守红花套、五龙口,死伤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一座临时的战地医院被建立了起来,秦德标得以获得了与战士接触机会。
尽管当时的秦德标才五六岁,但是他却明白,那些被抬进来、抬出去的人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战地医院不大,但是战场上的伤员却不少。走廊上、大厅中,挤满了受伤的战士。
一次,秦德标在医院走动,一位中年战士看到他,忍不住拉起他的手,悲伤的表示,自己五年前离开家乡,加入军队。那时,他的妻子已经有了身孕。现在他的孩子,一定和秦德标一样大了吧……
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是中国战士仍然前仆后继的奔向战场。相比于那些在战场上尸骨无存的人,这些被抬到医院的战士还是比较幸运的。
据抗日老战士易行锡回忆,每日新增伤员的数量可以用“批”来形容。战地医院建立在后方,在敌人的封锁下,警卫人员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将战场上受伤的战士抬到战地医院。
即使到了医院,那些战士的性命还是受到着威胁。一次,易行锡看到有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呐喊:他要重回战场、杀敌报国!
1942年,预四师师长傅正模不忍心那些战士牺牲后就这样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便在南边村买下了30亩土地,作为公墓。一是让这些战士可以入土为安,二是让后人可以发现他们、铭记他们。
由于物质上的限制,墓地中牺牲的排长以上的军官可以单独刻碑,士兵的名字则集中刻在几个大石碑上。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碑也不见踪影。
在从秦德标老人的口中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当地政府立刻联系了省市级的相关机构,对事发地点进行了调查,并确认了秦德标老人话语的真实性。
夷陵区文化局的副局长徐军表示:此事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上级也已经派遣了专家到现场进行保护。
秦德标以及其他村民们还联合向政府申请,为这三千战士建立一座烈士陵园。
秦德标等人的申请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其实,若是他们不申请,烈士园也会被建立,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战士,怎么不值得后人铭记呢?
让我们向宜昌的这三千位战士,以及所有保家卫国的战士致敬!
同时,我们需要牢记历史。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国家必须发展硬实力。
看完夷陵三千烈士白骨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 宜昌发现抗战时期国民党战士遗骨
2. 湖北党史网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重大惨案:宜昌惨案
3. 三峡广电 《宜昌记忆》:抗日战争 宜昌沦陷日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