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Lin Biao Insisted On Not Wanting To Send Troops To North Korea, And Was Severely Criticized By Premier Zhou. Chairman Mao Pointed Out His Weakness

2023-05-29 17:00

1950年10月1日,是建国后的第一个国庆,而战报却频频传到中南海......

1949年的同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然而,在开国大典二十八响鸣炮的背后,国内外局势其实并不乐观。

国内方面:政权尚未牢固、经济百废待兴、军事装备落后。

国际方面: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美方极力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中方进行政治上颠覆、经济

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

此外:美方还以朝鲜战争为契机,对朝方直接实施了武装侵略,同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轰炸我国东北领土。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麦克阿瑟将军

1950年10月1日晚,美国麦克阿瑟将军下令南朝鲜军队首先跨过“三八线”,向北进军。

在此情形下,1950年10月2日,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毛泽东指出:“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今先讨论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中共中央当时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位将军——粟裕、林彪、彭德怀。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粟裕将军

粟裕将军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任人选。

其实早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中共中央早已有所准备。1950年7月7日、7月10日,周恩来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了两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会议决议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粟裕自一九二七年投笔从戎,参加叶挺的二十四师起,屡立奇功、功勋卓著。

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率华中、华东野战军,进行了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等,歼灭蒋介石军队二十七万余人。粟裕卓越的指挥作战才华,使得中共中央对其寄予厚望,希望由他带领人民军队赴朝鲜协助朝鲜人民作战。

然而粟裕的身体并不好,他患有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在病魔的折磨下,粟裕先后转往青岛、无锡,又经上海回南京家中疗养。因病情原因,粟裕着实无法胜任抗美援朝的工作,那么,历史的重担又将交给谁呢?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林彪将军

当时中共将领中,能指挥多兵团协同作战的有6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陈赓。

在这几人中,除了上文提及的粟裕,林彪也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理由有如下几点:

首先,林彪的大军团指挥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解放战争中,他亲率大军指挥平津战役后,进军南下,麾下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部队)人数总计高达150万人。林彪带领第四野战军部队为解放东北、华南、中南,歼灭蒋介石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次,朝鲜与中国东北接壤,地理、人文环境相似。林彪在指挥平津战役前,长期在东北作战,深谙在此种气候、地形等条件下的作战要领。

此外,林彪在东北作战时,曾与朝鲜军队共同作战;在苏联治病期间,与苏联将领颇有往来。所以,倘若由林彪出兵,必能与朝鲜、苏联密切配合。

最后,东北边防军的组成主要是四野的军队。四野的第 38、第 39、第 40、第 42 共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共 25.5 万人组成了一线部队。这样,林彪统帅无疑是如虎添翼。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毛主席

基于以上几点,毛泽东、周恩来与一些中央书记商议让林彪指挥军队入朝作战,但可能是由于党中央尚在等待粟裕病情好转,并未正式传达给林彪,而是逐步让其更多地接触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的准备情况和朝鲜战场的战况。

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国家副主席高岗、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等人都对此事有所了解。

然而,朝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自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起,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我国的国防安全也受到极大挑战,确定挂帅入朝人选之事迫在眉睫。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毛主席与林彪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与林彪就支援朝鲜的问题做过一次长谈

(本段林彪意见直接引用自《林彪没有领兵入朝的真实原因》赵祎楠)

林彪的态度是鲜明的——不直接出兵朝鲜。他首先考虑敌我力量对比,接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议中国驻扎东北,保卫边境的同时适当支援;朝鲜则直接转入游击作战。这与毛泽东和全党的战略路线是不符的,毛泽东认为,“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

因此,“对朝鲜不能不帮”,此外,“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此时,他明确提出,边防军“八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九月上旬能作战”,并要求“各部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中南海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让同志们各抒己见,谈谈出兵朝鲜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林彪对此做了一番发言:“主席让我们摆出出兵的不利条件,我赞成。我认为,我国已经打了20多年的仗,国内战争仍亟待医治,部分地区尚未解放,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元气没有恢复。我们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我们出兵参战,仗打起来是没有界限的,倘若没有把握把美军顶住,反而把战火引到我国东北那就糟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

接着他又说:“我军打蒋介石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美军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空海军的优势,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国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林彪最后总结;“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而中国近五亿人口,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是不划算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在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轮番上演,从中国史上公元318年五国攻秦,到世界史上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反复映证着这句话。

“美帝国主义企图在朝鲜打开一个缺口,准备作为世界大战的东方基地。因此,朝鲜战争确实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至少是东方斗争的焦点。现在我们对于朝鲜不仅看作是兄弟国家的问题,看作与我国东北相连接有利害关系的问题,还应看作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周恩来总理

这是周恩来在主持边防军会议时所说的一段话,从国际视角出发,指出了支援朝鲜的国际意义。此外,周恩来还从志愿朝鲜对社会主义阵营所起的积极作用,朝鲜战争对亚太地区局势方面做了深入分析论证了支援朝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周恩来支援朝鲜的态度一直是积极的。因此,当林彪做出避战言论时,周恩来表示坚决反对,支持毛泽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他认为,首先美军已经快达到了鸭绿江,中国志愿军前往既是支援,也是自卫;其次,支援朝鲜是正义之战,朝鲜政府也已多次请求支援;

此外,鸭绿江千里防线,防守也需大量军马,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最后,美国是从朝鲜、台湾、越南三地威胁中国国防安全,其中朝鲜山地地形崎岖不平,更有利于牵制美军现代化作战部队,另有利于苏联快速驰援,打配合战。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彭德怀

在林彪做出避战态度后,历史最终选择了彭德怀元帅。彭德怀算是临危受命,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时刚从西安飞到北京。彭德怀是毛泽东在几天前就曾提到的挂帅人选——在之前10月2日召开的为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就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会议第一天时,他并未发言。

第二日9时,与邓小平交谈后前往中南海与毛泽东展开会面。在毛泽东的办公室里,他提出朝鲜问题是一个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存的问题,我们应当打下这场硬仗。毛泽东提出由彭德怀打下这场战役时,彭德怀稍作思索,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复,由自己率军支援朝鲜,彭德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毛泽东听完彭德怀慷慨激昂的陈词,十分激动,他表示了对彭德怀战略思维的支持,最终,挂帅人选定为彭德怀元帅。林彪听闻此言,也表示服从中共中央的安排,且四野入朝的军队会坚决服从领导指挥指挥。

这就是中共中央选帅的始末。其实关于林彪为什么拒绝挂帅的问题,史学界有诸多讨论。有的史学家认为林彪是怯战,畏惧美军的现代化军队,也有的史学家认为林彪是由于身体原因,是在平型关战役林彪后因身穿缴获的日军大衣,骑着日军大马而被错认误伤打伤肺部和脊髓神经。有的认为是装病,也有人认为林彪并未怯战,相反他积极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但是笔者认为,林彪怯战的评定并不完全准确,他在前期确实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林彪在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中,以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的身份参加,会中,他从东北的战略地位,中国的远东战略、中朝关系等多方面论述了东北边防军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之后的会议中,他对中共中央提出,党中央要多少人,多少装备,都可以从第四野战军出。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朝鲜战争

我们可以说林彪在战争准备阶段的表现,完全是积极的。在后期美军介入时,林彪表明了自己避战的态度。但是当毛泽东问起林彪支援朝鲜的战略战术时,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战术——屯兵朝鲜北部,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势等等。在初期的兵力部署上足以看出,林彪的意见确实是得到毛泽东采纳的。且林彪位居十大元帅第三位,怎么也不会是一位怯战的元帅。

所以说,每个将领领兵打仗都有自己的作战风格,有的将领擅攻,有的擅守,有的适合打游击战,有的以大军团作战著称,对于是否驰援朝鲜,林彪与周、毛等人意见向左实属正常。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另外,林彪的身体不好,毛泽东也是了解并且挂念的。林彪经常失眠,怕光、怕水、怕风。为此,他的餐饮一切从简,通常只吃一些白菜土豆这样的家常菜,除此之外,因为畏水,他洗澡频率极低,住所也尽量避免临水。

当年林彪在南方工作时,身体状态不好,因此毛泽东还特地将其调往北京寻找专家为其治疗,委托中央高级领导人健康的保健医生傅连璋从北京、天津、上海调动专业医生团队为其诊治调理。专家小组对林彪的神经 、心脏 、肠胃、泌尿、血液 、肝脏 、肺部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林彪确实十分虚弱,但脏器却没有大问题。他们知道,这是一种怪病 ,苏联专家也治不好,所以只能嘱托林彪静养。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曾给林彪抄写了一篇曹操的诗《龟虽寿》:

表达了对林彪身体状况的关怀,希望他安心养病,“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打了五大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进行了两年谈判。直到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至28日上午9时30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分别在 《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及其附件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 签字。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和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宣告结束。

纵观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战役,它实质上彰显着的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这场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正如14年抗日战争,或许会打得艰难,或许会打得持久,但终归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抗美援朝战争

就如毛泽东所述:“帝国主义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华夏人民自古爱好和平,但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无论哪国敌人进犯,也不能轻视我们誓死保卫家园、保卫和平的决心。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中共中央在新中国初期为保卫新中国、保卫新生政权做出的伟大决策。直到今日,我们也能从这场战役的准备过程、战略战术、外交谈判等诸多方面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兼怀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等等,以及最重要的是,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格局中,听从党的指挥,走好每一步路。

资料来源:

《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原因》军事史林 2011年第5期

《抗美援朝:毛泽东点将彭德怀挂帅朝鲜的前前后后》罗元生 党史博采 2003年第2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帅任命的历史考察》高广景 社科纵横 2015年第9期

《粟裕传奇:共和国第一将冒险生涯实录》赵一鸿

《林彪没有领兵入朝的真实原因》赵祎楠 党史博采 2010年第11期

《抗美援朝林彪的出而不战计策》司马亮 名家讲坛 2010期第30页

《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和外交贡献》李惠康

《林彪没有领兵抗美援朝的前前后后》马丽 党史纵横 2012年第9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石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