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In 1983, Chen Jingrun Made Three Request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Deng Xiaoping Instructed: Resolve Them Within A Week

2023-06-15 18:26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非常重要的一次大会。

邓小平在大会上提出“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当时的科学家们摆脱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枷锁,让曾经受不公待遇的科学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中去,时任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自降级别”,斩钉截铁地对大家说:

“我来做大家的后勤部长”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陈景润等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陈景润看到小平同志时,差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见他大跨步地走到邓小平面前,双手紧紧地握住邓小平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邓小平亲切地嘱咐道。

“好,好,我很好”陈景润激动地回答。

这场会议后,陈景润继续耕耘在学术的世界里。直到五年后,一封来自陈景润的信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

陈景润在信件中向组织提出了三个要求,希望能得到解决,而邓小平看完来信后亲自批示道:一周之内解决。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那么陈景润在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邓公又为何如此重视陈景润的需求呢?

内向少年,初显数学天赋

1933年5月,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名普通的邮政局员工,母亲在其14岁时便早早过世,家里孩子很多,因此家境并不宽裕。

陈景润的童年也并不快乐,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个家庭只能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维持,随着战火蔓延到福建,陈家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幼小的陈景润经常饿肚子。

那时的陈景润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经常在村口的大树下一坐就是一天,这段苦痛的经历,让本就内向的陈景润变得更加不爱讲话,村子里的人也开始对他指指点点,甚至背后偷偷叫他“傻子”。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景润接触到了数学,他和数学的不解之缘也就此开始了。

在小学和初中时,陈景润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往往其他同学需要学很久的知识,他只是简单学习一下就可以掌握。

苦读多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著名的福州英华高中,也就是在这里,他邂逅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沈元老师。

沈元是中国航空界泰斗级别的人物,专攻空气动力学,毕业于伦敦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的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他因战乱无法回到北京,机缘巧合之下便来到英华高中教书,而这也促成了他和陈景润的第一次相见。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在自然数中,被1整除的数叫做奇数,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但是还有一种神奇的数叫做素数,素数则是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

为了培养这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沈元热情地向学生们讲道:

“早在1742年,有一位远在德国的数学老师曾经提出过一个猜想,这个猜想就是现在著名的世界近代三大难题之一,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数字只要比2大,那么就可以由另外两个素数相加得来,比如说10这个数字可以由3加7得来。”

沈元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立刻吸引了陈景润,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落下一丝细节。

“数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皇后,数论则是这位皇后头上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正是这个王冠上最美的明珠。”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老师的这句话一瞬间击中了陈景润的内心,那一刻,内向少言的陈景润更加沉默了,但他的思想却飞到了数学的海洋中。

他心想,“看啊,数学是多么的美妙,哥德巴赫猜想又是多么的吸引人,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摘下这颗美丽的明珠。”

可能沈元也没有想到,他无心的一番讲授竟有这么大的作用,竟在年轻的陈景润心中种下了一颗要去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

就这样,陈景润疯魔一般的学习知识,时时刻刻都忘我的研究数学,他的话更少了,人也看着更加内向了,但是在他的脑袋里,就逐步搭建出一个属于数学的世界。

1950年,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提前被厦门大学录取,更为他之后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兢兢业业,勇攀数学高峰

大学毕业后,陈景润被安排到北京教书,但他的工作生涯却并不顺畅。由于他浓重的南方口音不被学生接受,他不得已又重新回到了厦门。

好在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知道他的本事,不忍心让这颗明珠就这样蒙灰,因此便邀请他来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资料和研究数论,陈景润才有机会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数学研究工作。

年轻内向的陈景润骨子里带着一份对待数学的执念,他对数学的热爱近乎到达了狂热的地步,在厦门大学的校园中,学生们时常能看到一个身影匆忙地掠了过去,急匆匆地赶往图书馆。

仔细看这个人,他的身形高瘦高瘦的,衣服也十分单薄,仿佛风大一些就可把他刮走,但他的眼中充满了光芒。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1956年,当陈景润学习到当时全国最权威的数学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时,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怀疑的目光。原来是在某个问题上,陈景润发现有一些不妥之处,经过大量的计算验证之后,陈景润将自己的见解寄给了华罗庚。

当华罗庚手中拿着一封陌生人的来信时,脸上显露出一丝疑惑,眉头也不由得聚到了一起。随即,他默默地拆开信封,缓缓地把一沓厚厚的信纸拿了出来。

随着他的目光上下扫动,华罗庚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笑容逐渐爬上了他的脸上,看到精彩之处,他甚至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飞快地写着什么。

不久后,陈景润收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调令,原来是时任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在看到他的信后,了解到他不仅是一个数学天才更是一个刻苦勤奋的青年,心生爱才之心,便主张将他调来北京。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这次的调动,也为陈景润摘得明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来到北京之后,陈景润便开始攀登哥德巴赫猜想这座“高峰”。

陈景润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因此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中。为了能够潜心研究,他整日把自己关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房子中,四周堆满的演算纸竟然装满了整整6大袋。

为了节省时间,他将自己平时吃饭的时间压缩到短短1个小时,有时甚至常常忘记吃饭,通宵达旦地演算更是家常便饭。

期间更发生过一个幽默的小笑话,一次陈景润走在路上,脚步匆匆但又在低头思考着什么,只见说时迟那时快,“砰”地一声与一个物体撞在一起。

他顾不上喊疼,心想“这下坏了,撞到别人了!”,他赶忙向对方鞠躬致歉,嘴上连连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但许久也没得到对方的回应,当他抬起头后,才发现自己撞到的竟然是一棵白杨树,他竟然在给一棵树道歉。

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是可以轻易得到的,数学研究更是这样,就是这样枯燥且辛苦的工作,陈景润一干就是十几年。

1973年,一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详细证明出现在《中国科学》杂志上,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国际数学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而陈景润这个名字也响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条定理后来也被西方数学家命名为“陈氏定理”。

终于,曾经那个追梦少年圆了自己的梦想,如愿以偿地摘得了日思夜想的“明珠”,但此时的陈景润也已年近中年,身体也大不如前。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随着桌边的演算纸越来越厚,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单薄。一部部数学研究著作发表了出来,他的身影却慢慢倒了下去。

他的生命就像曾经桌子上摆放的煤油灯,火苗在摇摇晃晃中越来越暗,几近熄灭。

三个要求,燃尽最后光热

1983年时,陈景润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连年的辛苦研究已经拖垮了他的身体。当时他患有严重的腹膜结核病,剧烈地疼痛时常侵扰着他。

“想想办法吧,哪怕寻求中央的帮助呢,再这样下去你会没命的!”陈景润的妻子由昆焦急地说道。

“不行,我不能给中央添麻烦!”陈景润痛苦地捂着肚子,倔强的回应道。

最终,拗不过妻子的强烈反对,他不得以给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并提出了三个请求。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第一,自己和妻子长期两地生活,希望可以帮助调动妻子的工作,这样便于对他的照顾。

第二,住房太过拥挤,自己的房子仅仅只有6平方米,并且家中堆满了书籍和演算手稿,不便生活,希望可以换一个稍微大点的住房。

第三,自己体弱多病,独立完成数学研究十分困难,希望能安排助手帮助自己。

邓小平同志看完来信,神色凝重,思虑了一会儿,立刻叫来相关的负责人员,吩咐道:

“一周之内必须办完这三件事情!”

听到邓小平的安排,工作人员不敢怠慢,赶忙跑去协调处理。

一周后,陈景润的妻子由昆从武汉调到了北京309医院,他家的房子也变成带有一室一厅的楼房,并且安排了一位细致负责的年轻人担任他的助手。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邓小平曾经宣称:无论是改革经济体制还是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要尊重知识,同时也要尊重人才。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领路人,他的一生中也在践行自己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诺言。

而陈景润在寄出信件后,心中一直十分忐忑,可没想到中央不仅答应了他的三个要求,还在一周时间内就全部安排妥当。

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竟能得到了领导人如此的重视,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中,陈景润感动得眼中含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在邓小平的关心和帮助之下,陈景润的身体渐渐好转,他又一次发扬自己“拼命三郎”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研究中,一系列著名的理论和文章也被纷纷发表。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车祸彻底击垮了他的身体。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那天,陈景润正走在路上,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他被一辆飞驰的自行车撞到了地上,后脑剧烈的撞击让他当即就陷入了昏迷,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这次的车祸对他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出院后,本就身患多种疾病的陈景润又合并患上了帕金森。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陈景润不得不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待在了医院,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他仍然用自己清醒的大脑和颤抖的手进行着数学研究。

哪怕是在陈景润临终前一个多月,已经因为气喘病导致说不出话的情况下,他仍然艰难地的思考着数学的问题。

1996年3月19日那天的雨下得格外大,风声也仿佛在悲鸣,陈景润因病重溘然长逝,享年63岁。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可以说,陈景润的一生是不幸的,少时家境贫寒,母亲早逝,让他从没好好感受过家庭的温暖。成年后历经颠沛,体弱多病,让他在磨难和苦痛中艰难度日。

但同时,陈景润的一生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愿意启蒙他的沈元老师、提携鼓励他的华罗庚、无微不至照顾他的妻子由昆,还有关心重视他的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

更重要的是,他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去奉献一生,这又是怎样的幸运。

他的成就填补了我国数学研究史上的空白,更推动了世界数学的向前发展。

1983年,陈景润向中央提了三个请求,邓小平批示:一周之内解决

因此,邓小平曾激动地说:

中国要有一千个陈景润,那可就了不得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