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After Chen Yi's Memorial Service, Chairman Mao Asked Jiang Qing To Help Soong Ching Ling Into The Car. Song: The Chairman Is Really Smart

2023-05-29 16:40

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元帅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按照当时的标准规格,陈毅元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于1月10日下午3时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礼堂举行,规模定为小规模,一般人员可以不参加。

在追悼会上,几乎没有到八宝山参加过任何追悼活动的毛主席意外到场,就连多年未露面的宋庆龄也赶来了。

追悼会结束后,宋庆龄因身体原因准备坐车离开时,毛主席突然让江青搀扶宋庆龄上车,上车后的宋庆龄忍不住跟身边的人说:

“毛主席这人真是太聪明了”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为什么毛主席要安排江青去扶宋庆龄上车,而宋庆龄又为什么要称赞毛主席聪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毛主席和宋庆龄

宋庆龄与毛主席,他们的一生都是一直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着的。

虽然他们的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对共和国和人民的感情是相同的。

189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的毛主席,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

他自幼就受到母亲的影响,对当时倍受疾苦的农民阶级极为同情,并产生了反叛思想。

他在走出家乡后,先后到了长沙、北京等地,期间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最终踏上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而宋庆龄1893年1月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自幼好学、思想活跃,在校读书期间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早早就追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并在1915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结婚。

后来,她亲历了国民党的发展改造过程,也深切体会到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广州,国共合作期间,宋庆龄和毛主席得以见面。

在之后,宋庆龄通过自己的亲眼目睹,以及孙中山对毛主席的赏识,得以了解毛主席,并在心中留下了印象。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1927年,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两党的合作也走向了瓦解。

宋庆龄得到消息后,认为蒋介石的行为违反了孙中山思想,连续发文谴责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并对共产党的处境表示了同情。

而后,她始终捍卫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国共合作政策,与共产党人团结一致,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为国家竭尽自己的所能。

从那时起,宋庆龄与毛主席之间的友谊逐渐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对蒋介石的行为也无力阻止的宋庆龄,为了探寻革命胜利的途径,出访前苏联,把对蒋介石的控诉带到了国外。

毛主席则根据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前往湘赣边界,并发动了闻名的秋收起义。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宋庆龄不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积极救助民主人士,广泛发动妇女运动。

为共产党人输送紧缺物资,利用自身的便利积极营救被蒋介石抓捕的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出尽自己的所能。

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战线,做着不同的事情。

但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目标是一致的。

就是这样同样的目标,使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维持到生命的终点。

她来北京,他亲自去迎接

就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从上海开往北平的火车才刚刚进站,没等车停稳,毛主席便大步登上列车,亲自前往车厢迎接一位特殊的女士——宋庆龄。

自从1925年孙中山在北平病逝后,宋庆龄便不愿再来到这里,她不想回忆起那些伤心的过往。

但是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如果这位孙中山先生的遗孀不能出席新中国的成立仪式,那对于新中国而言将是一件憾事。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当时,中共中央正在商讨确定新政协代表名单,根据提议新中国的政协委员里要有妇女代表。

毛主席思量再三,觉得只有宋庆龄才是不二人选。

于是,毛主席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到北平,共同商讨新中国建国大计。

收到信件的宋庆龄特别感动,虽然她在休养身体,但一直受到蒋介石的严密监视。

她怕给党和人民添麻烦,就回信婉言谢绝了毛主席的邀请。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当时不仅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还是孙中山思想的践行者。为新中国的解放出过力,更是做出过卓越贡献。

如果新中国政协有她的加入,对凝聚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意义将会十分重大。

理解了宋庆龄北上进京的顾虑,毛主席和周总理经过商讨,决定特派专员亲自去上海。而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邓颖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曾经跟宋庆龄先生也接触过。

就这样,邓颖超带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托赶到了上海。

宋庆龄闻讯后,在上海自己的家中,接见了邓颖超。

看到邓颖超的来访,她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于是当场通读了主席及总理写给她的信。她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也深知这其中的分量。

当邓颖超告诉她说,主席特意交代了不能勉强庆龄先生。宋庆龄感到了主席的真诚与体贴,经过再三思量后,她决定启程北上。

于是,在中共中央领导的周密安排下,宋庆龄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24年以来,宋庆龄先生一直都在努力践行着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而新中国的共产党人也有着相同的目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自由。

以前孙中山未能实现的革命梦想,现在正由这些个共产党人秉持并即将实现,这或许是宋庆龄克服个人情愫,最终下决心北上的主要原因。

抵达北平后,宋庆龄就迫不及待的参加了关于新中国筹建的一系列重大活动。

9月21日,她出现在了新中国的政治协会议会场。

9月30日,她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她又站在了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个人情愫能让位于国家需要,这体现了宋庆龄先生身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

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

宋庆龄与毛主席在探索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上,是结下了很深的情愫的。当然,毛主席对这位杰出的中国女性也是尊重有加的。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因癌症去世。10日下午将在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

第二天一早就得知陈毅元帅去世的毛主席,当时已经年近八十。

追悼会前夕他独自来到书房,习惯的点燃一根烟吸了起来,他想起了跟陈毅一起走过的岁月……

从第一次见到陈毅时的井冈山会师,再到后来的亲点陈毅到上海去担任市长。

不管是再难的工作,陈毅都不负使命。其工作之努力,其文韬武略始终像放电影样的在脑中回旋。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现如今,这位陪伴自己多年的老朋友永远离开了,毛主席心头涌出一股难以名状的痛苦与失落。

在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那一刻,一直在书房沉思的毛主席突然叫来工作人员,说:

快点备车,我要去出席陈毅的追悼会!”

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对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规模进行了调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快去通知,凡是先前申请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都可以来。”

这下子,原来被婉言拒绝的许多申请参加追悼会的各党派人士,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宋庆龄,就都接到通知,想来的都允许前来参加追悼会。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宋庆龄曾经在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已经提出申请参加追悼会,但当时也是没有得到批准。

调整人数后,周总理马上派人打电话把消息告诉了宋庆龄,身患重病的宋庆龄放下电话后就赶紧下楼,并火速乘车赶往了八宝山公墓追悼会现场。

追悼会上,毛主席与宋庆龄并排站在最前面,但两人只是握了握手,并没有过多的交谈。

周总理在念悼词的过程中也是几度哽咽到无法言语。

由于站立时间太长,仪式结束后毛主席的腿已经有些僵硬。在下台阶时,江青就要过来搀扶主席。

但主席见到后,就站在台阶上大声斥责了江青,并说:“你快去搀扶宋先生吧!”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此时,台阶下面的宋庆龄正被周总理搀扶着右手臂,走向红旗轿车。

江青听到毛主席的吩咐,心里虽有些诧异,也不是很情愿,但脚下并没有迟疑,快步走到宋庆龄的身边,把她搀扶上了车。

而宋庆龄虽然也诧异江青的举动,但是转头看到主席的笑脸后,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车子启动后,宋庆龄与毛主席挥手告别。转身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这主席也真是太聪明了啊……”

那么,宋庆龄为何会这么评价毛主席呢?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原来在前不久的一次宴请中,毛主席让江青代他向大家敬酒。

江青向餐桌上的每个人都一一敬了酒,不知道是啥原由却独独把宋庆龄给落下了。

当时宋庆龄虽然有点想法,但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可是,聪明过人的毛主席看到了,他觉得没有照顾好宋庆龄,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

他时刻想着道歉的事,这次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他便借着这次机会,巧妙的让江青给宋庆龄赔了罪。

毛主席这样做,既能让人觉得江青知书达礼,又能让江青不失颜面的道歉,同时还让宋庆龄欣欣然的接受了道歉。

这么说来,主席的这一招,水平确实是高。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想到这里,宋庆龄在心里不禁再一次对毛主席发出由衷的赞叹。

伴随着车轮的滚动,她在心里一面赞叹着共产党人的谦卑,一面想着从前与陈毅的过往……

宋庆龄与陈毅

在宋庆龄的心里,陈毅是特别令人敬佩的。

早在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就亲自上门拜访过宋庆龄。

那时,解放军刚刚进入上海,各部队都在找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团的兵力进驻到了淮海中路,团长指着一所巨大的豪宅,冲着集结整齐的一个排的战士们说:

“你们这个排就在这里宿营!”

那时他们也不知道这房子的主人到底是谁,于是排长就亲自走上前去敲门,并与房子里面的人进行交涉。

可是里面的人没有说明原由,直接拒绝了战士们的宿营要求,并告诉外面的战士说,任何部队都不能进到这房子里来。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战士们一听可不干了。于是,外面的坚持要进,里面的坚决不准,双方争执起来。

在楼上看书的宋庆龄听到下面吵闹后,从楼上走下来,冲着士兵们大声说:

“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住所,我这里你们不能进来。如果一定要的话,那就让你们的陈司令过来。”

战士们这才知道,原来这所神秘的房子就是宋庆龄的公寓。

陈毅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十分生气,他严肃批评了团干部,亲自打电话向宋庆龄道歉。

之后,他还是觉得不行,又亲自登门向宋庆龄进行当面道歉。

就在误会解除之后,陈毅又从部队里抽调兵力组成一个警卫连,并派他们前往宋庆龄的住所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接到任务之后,警卫连战士严肃对待。为了宋庆龄的安全,为了防止不怀好意之人混入公寓,警卫连立即定下一条规矩。

宋庆龄的公寓只能出,但要进去就得凭通行证。而这条规矩,宋庆龄根本就不知道。

某一天,宋庆龄外出有事,乘车回家时,却被守卫在门口的战士们拦住不让进。

原来守卫士兵刚刚换岗,才换上来的战士是新来的,他不认识宋庆龄,他坚持要宋庆龄拿出通行证,否则就不能进去。

刚开始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还跟守卫士兵耐心地解释,可是那警卫员根本就不相信,始终坚持没有通行证就不能进入。

战士说:“我又不知道哪一个是宋庆龄,没有通行证你们就是不能进去。”

宋庆龄看到沟通无果十分气愤,立即让司机掉头把车驶向了陈毅的司令部,这次她必须要找陈毅讨个说法。

在此之前,就已经跟驻扎部队发生过一次误会,现在双方再次发生矛盾,宋庆龄颇感无奈,想着看来这账得好好算算了。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当时,陈毅出去开会了,并不在司令部,只能由兵团政委接待了她。

郭化若在了解完事情的经过之后,一面说着:“误会,误会。”

一面陪同宋庆龄回到公寓,打算亲自去解决问题。然而他们刚来到宋庆龄的公寓前,就看到陈毅早已在门前迎候。

原来,陈毅开完会后,在回来的路上就从下属嘴里得到了消息。明白了事情的原由后,让司机把车直接开了过来,他要亲自前来道歉。

见到宋庆龄,陈毅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军礼,一脸严肃地说:

“不好意思,孙夫人,太对不住您了。我也是刚开完会,才听说这件事。是我没跟下面讲清楚,我是特地赶来向您赔礼道歉的。”

宋庆龄看到陈毅的态度特别诚恳,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连忙说:“没事、没事”

驻地部队的一号首长亲自登门道歉,宋庆龄就算再有怨气也变得没话可说。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陈毅随后说:“就让我来给您站一班岗,也好教育一下警卫战士……”

在陈毅的要求下,负责守卫宋庆龄公寓的警卫连全体战士向宋庆龄当面道歉,而宋庆龄的怨气也尽数消除。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基于身体的原因,宋庆龄就住在北京的宅邸里,开始了她深居简出的生活了。除了必要的会议和工作外,其它的时间她几乎不再外出。

就这样一直到了1976年,毛主席跟随着周总理、朱德相继离世。

那一年,得知消息的宋庆龄万分悲痛,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

在毛主席追悼大会的那一天,因重病缠身而卧床许久的宋庆龄,虽然已经无法保持站立,但还是拖着沉重的病体坚持赶来送主席最后一程。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华国锋等领导了解到宋庆龄的身体状况,便给她搬了一张凳子,让她坐着参加完整场主席的追悼会,而宋庆龄就成为了主席追悼会上唯一一个坐着的人。

宋庆龄与毛主席岁数同庚,他们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一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时刻。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

毛主席先宋庆龄一步而去,这让她的内心百感交集。

所以1977年12月,在毛主席诞辰之际,躺在病榻之上的宋庆龄写下了《追念毛主席》一文。

以此表达她对这位挚亲战友的无限怀念。

陈毅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让江青扶宋庆龄上车,宋:主席真是聪明

毛主席逝世五年之后,宋庆龄也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

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最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